李白少年时期是在长安度过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古代才子佳俊,在出仕和入仕的选择上,颇为纠结,在颠簸流离中向天常问,发出亘古烁今的优秀诗篇,诗人的境遇和心情在诗词中一一呈现。

一、唐代诗仙李白,三入长安,三出长安。

第一次通过光禄卿许辅乾引荐,介绍给了右丞相张说,因为张悦的怠慢,李白始终没有收到朝廷的重视,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挥笔写下《行路难》三首。

李白少年时期是在长安度过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1)

李白举杯邀明月

其一感慨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描述了踌躇满志,可却无处施展的茫然心境,但仍然未放弃大展宏图的愿望。

其二感慨道:“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行路难,归去来!”可见李白在当时是受到了排挤的,抒发了当时仕途上面对的阻碍。

其三感慨道:“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在是否归隐和功名取舍之间,李白是自相矛盾的,纠缠不清,难得糊涂,酒成了李白排忧解难的良药。

李白的一生有远大的志向,经过三进三出,李白在同时期所作的游仙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仕途上的不顺,并没有冲淡诗仙李白的浪漫风采,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激越的呼声。

二、元杂剧《庞涓夜走马陵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剧中讲述:鬼谷子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庞涓,一个是孙膑。学业十年,兵书战策,无不通晓。鬼谷子看到两个人学业有成,召见两个徒弟下山求取功名。 庞涓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明代许仲琳所著的神魔名著《封神演义》(封神榜)第九十三回 《金吒智取游魂关》中引用了这句话:丁策原本想退隐归田,可是董忠力劝丁策,“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况君父有难,为臣子者忍坐视之耶!为了守臣节,在商纣王朝危难之际,兄弟三人丁策、董忠和郭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致于命丧疆场。

李白少年时期是在长安度过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

姜子牙垂钓

商纣王的老忠臣殷破败,面对众多诸侯,强为商纣王做说客,自思:“不若明目张胆,慷慨痛言一番,以尽臣节而已。”劝众诸侯和姜子牙,各安其命,尽臣之道,接收商纣王的暴虐统治,最终被东伯侯姜文焕手起一刀,挥为两段。

《封神演义》毕竟是神魔小说,写法虽然夸张,情节虚构,但是清楚表明了古代不论是学文或者学武,最终都是要为统治阶级服务。

学而优则仕,或如俗语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古往今来,世人无不纠结于功名利禄,很多名人都是如此,#南阳#谋圣姜子牙渭河垂钓,李白不能免俗,孙膑和庞涓也是如此,但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也受到古代文人的推崇。#信仰#

李白少年时期是在长安度过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3)

陶渊明赏菊

大概人生既是如此,随着滚滚红尘随波逐流,在颠簸流离中,时而如红日照耀寰宇,时而如流星一闪即逝,大多是起起伏伏,散发出星光点点,忽明忽暗,在踌躇满志中,熬不过现实的重重刁难,最终释怀,体会到糊涂和无为的妙境,逐渐归于沉寂。当然,年轻还是要有朝气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奋斗过,才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创作挑战赛#

引申阅读: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苏轼也是几番大起大落,有兴趣可以一起关注苏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