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喜悦(自行车的起起与落落)
2018年4月12日,联合国第72届联合国大会在一个主题为:"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通过体育和奥林匹克理想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全体会议上通过一致决议,将6月3日设定为"世界自行车日"。
今天,也就是第二个"世界自行车日"。中国素有"自行车大国"之称,自行车作为人的主要代步工具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广泛流行。
中国自行车时代到来第一辆自行车传入的时间已不可考,这无关紧要,因为最早的自行车骑行起来很不方便,并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大量的史料记载,在20世纪初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中,自行车已经成了人们熟知的交通工具。
上海是中国最早出现自行车的城市。据《上海新报》1869年11月24日记载:"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又一种,人如踏动天平,亦系前后轮,转动如飞,人可省力走路。不独一人见之,相见者多矣。"
随着自行车的热潮来临,车型也发生了更多的变化,在民国初期已产生男车和坤车之分。男车有横梁,坤车是弯梁,目的是方便穿旗袍、裙子的女士上下车。
当时北京城的自行车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到1948年,北京全市已有自行车176970辆,自行车已然成为北京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图为自行车一度盛行的北京街头
三转一响又称四大件。20世纪60-70年代的流行词,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那时一般家庭有了这"三转一响"就觉得是过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是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反映出那个时代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准。
中国自行车时代落幕
上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摩托车、小汽车出现在中国的马路上,普通人拥有私家车的梦想开始逐渐照进现实,人力逐渐被发动机取代,"二轮"逐渐被"四轮"替代。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依靠人力来提供动力的自行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自行车也不再是"财富"的象征,骑车出行比例逐年下降。中国开始由自行车大国向汽车大国转型。
自行车的强势回归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环境保护变得越来越紧迫。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察觉到身边的变化,但是如果我们放任不管,那么灾难迟早会降临的。
由于自行车有零排放、占地小、减少交通拥堵等优点,而被政府广泛推行。这种出行方式环境影响最小,既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兼顾效率,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
现在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不但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对于环保事业做出了无法忽视的贡献。
世界自行车日的存在并不是无味的走"复古风",是为了让懒得锻炼的我们在路途中重新找到运动的乐趣,快乐运动的同时兼顾环境。放眼望去,现在的城市里自行车悄然复兴回归,队伍浩浩荡荡,穿梭在校园和街道,与汽车同在。
作者:相志欣 李久鑫
图片: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