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一直模仿王羲之(是谁气死了王羲之)

说起王羲之,不知道他的人可能不多。他是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对中国文化还有另外一个贡献,那就是“东床快婿”和“入木三分”两个成语由他而来。

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两句来赞美他的书法之美。

历史上谁一直模仿王羲之(是谁气死了王羲之)(1)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

人们常用“字如其人”,来评价一个人的书法。我们从《兰亭集序》来看,王羲之的行书写得很飘洒,我们由此可以推想他当是一个性情洒脱的人,他应该多少是有些胸襟气度的。但并非如此。

大家知道王羲之是怎么死的吗?他是被他自己气死的。

大概是他名声太大了吧,他很自然地自视甚高,轻视别人,不管对方是有名气的还是无名之辈。《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王羲之与支道林结交》,说的就是王羲之瞧不起支道林,支道林和其他人一起到他府上拜访他,他拒人千里,故意冷落对方。作为善于玄谈的高僧,支道林在王羲之要乘车出门时,寻找机会跟他谈论老庄学说,以洋洋千言折服了他,令王羲之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但并非所有被王羲之轻视的人都有这么好的运气,能使他改变态度。《世说新语》中最后一篇《王羲之愤慨致终》,讲的就是王羲之一直瞧不起王述。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王述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述年幼丧父,年少继承父亲的封爵。他侍奉母亲享有孝子之名。他安于贫困,节俭持家,不追求名誉和官爵。他性格沉静,在宾客们纵情辩论时,常常静静地不发一言。他年至三十时,还未出名,有人说他痴呆。司徒王导以本族门中之人召他为中兵属。王导说:“王掾不痴,人们为何说他痴呢?”

历史上谁一直模仿王羲之(是谁气死了王羲之)(2)

蓝田侯王述

王羲之和王述是同龄人,他比王述有才,成名比王述早,且一度在官场上飞黄腾达。我们看王述的履历和品性,好像也没有让人瞧不起的地方,但王羲之就是瞧不起他。大书法家就是任性,人家优秀嘛。但王述50岁之后,声誉和官职也高起来了,此时的王羲之依然心高气傲,不但没有改变对他的态度,反而做事不合情理来羞辱对方。

王述的母亲去世了,王羲之代替他做会稽内史。王羲之说了几次要去王述家里吊唁,却一连几天都没有去。而王述则准备接待他。后来他登门自己通报去吊唁,但主人迎出来哭了之后,他没有进去吊唁,掉头就走了!

我们看王羲之做得太过分了,两人因此结了怨。后来王述做了扬州刺史,王羲之此时还在会稽内史任上,在他的管辖范围内。王羲之竟然派属下请求朝廷把会稽郡从扬州划出来,另外设置越州。因为王羲之任性的太离谱了,所以,他的属下接受了他的差遣却违背了他的意图,这令王羲之被当时的贤人们所讥笑!

王述觉得是时候给王羲之点颜色看看了。他暗中命令王羲之手下地官员列举他的多种不法行为,逼迫他称病离职。

我在这里还要补充一点,王述虽然性子急躁一些,因为吃鸡蛋闹出了笑话,但他其实还是很有容人之量的。据说,才女谢道韫的父亲谢奕性格粗暴,因为一件事对他不满,就到他的家中对他破口大骂,极尽羞辱之能事。王述呢,面对辱骂,脸色严肃地对着墙壁坐着,一言不发。等谢奕骂完离开半天后,他才转过头问身边的小吏谢奕走没走,当小吏告诉他谢奕已经走了时,他这才恢复正常的坐姿。这件事说明王述很能容忍,有名士风度。

王羲之给别人添堵,也同时把他自己的仕途给堵上了。他气量太窄,容不下别人,哪怕别人不比他优秀,他也要跟别人过不去。最终,他是在跟自己过不去。他愤激而死。他把自己气死啦。

历史上谁一直模仿王羲之(是谁气死了王羲之)(3)

书圣王羲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