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队的钟表(乡愁)

我的故乡

作者/高中奇

乡愁之一

故乡羊角沟

拆迁队的钟表(乡愁)(1)

燕东之东北,太子河西岸;巍巍羊角山下,有一个山清水秀美丽宜居的小山村。那是生我养我让我日夜思念.梦绕魂牵的家乡——羊角沟!小村不大,三面高山耸立树木繁茂,溪水潺潺鸟语花香。

拆迁队的钟表(乡愁)(2)

全村五十多户人家,四百多口人;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柏油路从村中穿过,梧桐树,路灯亭亭竖立在两旁,街道宽阔明亮,干净清爽;显得小村特别的宁静.祥和.幽雅.可亲!

家乡民风淳厚深情,朴实无华.父老乡亲友善真诚,和睦致亲.勤劳耐苦。几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劳作,建设家园,无怨无悔地生活在这里。

村庄虽小,也说得上是: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资源丰沛.四通八达。景色优雅适宜观赏;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人文文化雄厚,尊师重教,学风执着。

地矿藏有:矿泉水.煤矿.石灰石;山上树种繁多,柞木.水曲柳.黄波罗.秋子.椴树.桦树.扬柳榆槐,郁郁葱葱繁华茂盛。​山川秀美,景象万千​,山峰峭壁.泉水山涧,玉树琼林.蜂蝶翩翩,百鸟成群在蓝天白云下,尽情欢唱;动物多种漫山遍野,随处观赏。​松涛阵阵如翻江倒海;泉水叮咚似仙人弄弦。远望似仙山琼阁,近看好一幅壮美画卷!

春季:冰雪消融,大地复苏。映山红首当其冲,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山头河谷;粉红色的花朵,鲜艳夺目,四野飘香。相继樱花.杏花.桃花.李花.梨花争相开放。五彩缤纷绚丽光亮。此时:小小山村变成了花的世界,灿烂芬芳的海洋!山野菜:刺龙芽.蕨菜.猫爪.猴腿長满沟壑山梁。

夏季:蛙鸣蝉叫.蝈蝈声声…五音共鸣,好似一曲别致的天籁之音,环绕在村庄上空,让人心悦坦然。

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硕果累累.八面飘香.奇珍异果.多种多样。山核桃.榛子.各种菌菇齐全,醇香可口。山葡萄.弥猴桃.山梨.山里红…中药材:山参.旁风.五味子.桔梗…应有尽有。金山银山花果山,村美粮丰人乐园。

冬季;皑皑白雪遍布山沟野岭,雪淞树挂挂满枝头。屋檐下的冰溜子似木梳悬挂,房前屋后的杖绊子拦不住刮来的西北风。家家户户的劈柴垛,保证着人们一个冬季的烟火气。

家乡:是世代儿女的根,是远方儿女的思念;是代代相传的圣地;是在外人的希望!家乡永远是美好的;永生叫我日思夜想!

拆迁队的钟表(乡愁)(3)

乡愁之二

​生产队的大钟

​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村庄北面的山顶上…红砬子。咣,咣,咣…

浑厚洪亮急促的钟声敲响了。社员们三三两两,慢慢腾腾,扛着农具缓缓地聚集在大钟下,等候队长一天劳动的安排…。

这一幕早已模糊久远,又仿佛昨天就在眼前。儿时起,生产队的钟声,伴随着我们一代长大。大钟的模样,大钟的声响,牢牢地印在我的心底。尽管阔别了五十多年,它的洪亮声音,健硕的体态,时常出现在脑海之中震撼心房!大钟形状酷似大喇叭,八十多斤重,七百多髙,半径大约一尺长。生铁铸造,表面光滑细腻,声音纯正洪亮,髙昂久远。

大钟的历史悠久,来历不明,据说是寺庙里的。解放前我村里有一寺庙,名字记不住了。寺庙散了后,大钟被生产队启用。从那时起,大钟便成为生产队唯一一个通讯工具。

​村里的大事小情,个人家的大事。都用钟声召唤,只要钟声敲响,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往钟下跑。不知道又有什么大事发生。大钟是生产队权力的象征,是队长们话语的代表;

春夏之季,农闲季节,茶余饭后,钟下总有一大帮,老少爷们.男公女妇.小孩Y子围坐在那。拉呱闲聊.东拉西扯.南朝北国.天文地理.五行八作津津乐道地说笑起来。小孩子们有的静静地聆听,有的戏耍打闹,常常遭到大人的喝骂。直到月亮升得老高,人群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钟声是生产队无形的命令,是穷人向幸福的穿越;是人们享受集体优越感的音符。钟声唤醒了村民们的良知,鼓舞人们的精神世界;钟声敲醒了几代人的梦想。钟声嗡嗡响彻云霄,震撼山谷;听婉转的余音还在响……咣咣咣!

拆迁队的钟表(乡愁)(4)

​乡愁之三

​难忘的小井

​村庄的南头,有一口小井。一米左右见方,深一米有余;大石块磊彻而成,没有井盖。井水冬暖夏凉,清彻透底.甘甜爽口.回味无穷。一年四季長流不断。可供全村六百多口人家用水。据说小井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只从寺庙建在这里,就有了小井。后来各家各户陆陆续续搬到这里,逐渐增加到现在的模样。

​小井的南侧上方,有一户柏姓人家;距离小井最近。村民大人小孩都称小井为老柏家井沿。一说到老柏家井沿,大伙都心领神会。小时候那里也是大人小孩消遣玩耍的地方之一。井里面有魚,柳根子.白漂子。小伙伴们时常用简单的魚钓钓鱼。几个人爬在井台上,拿着鱼杆兴致勃勃地看着井底。有时一群群小伙伴分成两帮,用自制的水枪打水仗。盛夏的中午,村民收工了,都先到井沿旁,从老柏家借来水瓢,咕咚咕咚喝的净光,消暑解渴全身清凉,好不痛快。

​小井平时无人照看,每当井底脏了,有了於泥。生产队就会派个人维修。把於泥掏净,从太子河边拉回碎小的鹅卵石,铺上一层。

​现在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小井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好像一个失宠的骄儿,可怜怜.孤单单,静静地呆坐在那里,无人待见流淌依然!

​小井,井沿,人们不会忘记您的功绩;更不能抹掉您的昨天。是您滋润全村儿女代代相传;是您的甘甜哺育了大山里的子孙;走上了美好的明天!

​您是天赐的圣水!​您是地赏的尤泉!

拆迁队的钟表(乡愁)(5)

​乡愁之四

​百年的大柳树

​在村子的中间,老李家大门前。有一棵古老健硕雄壮的大柳树。主干笔直,粗细要三个大人合抱,才能合拢。树冦葱葱茏茏.密密层层.辅天盖地.遮云蔽日.苍翠欲滴。支干上长满了豆青子。各种鸟窝二十有余。每逢小满到来,十几种鸟类栖居树上,跳跃分飞喜戏打闹。悦耳动听的叫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当清风吹来,树干左右愰动,嫩绿的枝条耒回摇摆。恰似一群群身着绿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盛夏午时,像一把撑起绿荫的大洋伞。大柳树下,除了纳凉消暑外,也是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

每到劳动之余.茶余饭后,人们都习惯地到这里闲坐。有的高谈阔论.有的说东道西;还有下相棋走五道连的。小孩子们便一群一伙的疯起来。围着大树扯八吧狗.抓小鸡.藏猫猫…。

那时候农村缺医少药,贫穷落后;更缺少文体娱乐。生产队农闲时便僱来说书的.唱大鼓的.二人转驴皮影等,都在大树下演出。打把式的.卖艺的.走街串巷的.挑挑担担的货郎都集中大树下吆喝叫卖。

生产队的临时会议也在此召开。无形中,这里便成了生产队的文化娱乐消遣政治中心!

大柳树下,也是小朋友们玩耍疯架的主要场所。打纸拍.扇帕几.弹玻璃球.滾铁环.撞拐…。留下了我们那代人许许多多快乐幸福的时光!大柳树像一个慈眉善目可亲可敬的老人一样,一年四季呵护着我们成長。

当我从部队复员回来,早已不见大柳树的身影。我站在原地凝视久久,心痛.留恋.遗憾.懊悔,心底五味杂陈。昔日繁华多故事,今朝寥廓空悠悠。大柳树:

您是顶天立地的巨人,在您的臂膀下,演绎了许许多多生动活泼,幸福快乐,辛酸悲壮的故事;您是伟大的.忠诚卫士,为几代人日日夜夜守护着这片美丽舒适的家园!

拆迁队的钟表(乡愁)(6)

​乡愁之五

“​雷锤子”队长

​本篇恕我不恭了,​请长辈原谅。其实绰号不一定都是贬意,有的是褒义,有的则是美称。它是对人的特殊属性的深刻描述和认证。这里的绰号,不仅不是贬意,而是人们对一个人的公正评价和认可;是信任.是敬意。

“雷锤子”队长,是我一个不远不近的姑舅二大爷。姓高与我们是同姓隔户。二大爷从互助组到高级社就是我们队的领导,一直到生产队当了队长。一干就是二十五六年;最后生病了才慢慢的退下来。

二大爷在方园十里八村小有名气,在偏岭公社那时候,提到中寨子六队,雷锤子队长,很多人都知道,都竖大姆指。二大爷个子不高,不足一米七。囯字脸.鼻直口方.浓浓的眉毛.一双烔炯有神的大眼睛,身体健壮有力。一看就是一个干净利落.豪爽仗义的东北汉子。

二大爷生性倔犟.心直口快.为人刚正不阿.大义凛然.办事聪明果断.公私分明,工作起来,风风火火.雷力风行。对生产队的事情一心朴实。当队长敢说敢管敢碰硬。他嗓门大声音洪亮,对那些偷奸耍滑的,调皮捣蛋的,小偷小摸的,损害集体利益的大事小情,叫他看见大声训斥,能把人震个半死。一来二去私下里,议论他说:太历害了。比雷锤子还邪乎。还编了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雷锤子发火骂。

二大爷自从当了村里一把手,一门心思投入到生产队里。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带领大家把生产队建设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那些年,他带领社员:建灰窑,烧白灰,建炭窑,烧木炭,建大棍窑,熏大棍,割莲条打毛连,建果园,建人参园,种药材。带领青壮年到火车站扛麻袋,两挂大马车出外拉脚。在他的领导下,分值蹭蹭上涨,社员们尝到了甜头有了奔头。

那几年生产队有了很大改观,新建了十五六间大房子,西头三间做小学校,三个年级复制班。其余的做生产队的活动场所大礼堂,还修了舞台。院子修成兰球场,成立了兰球队;文艺宣传队;秧歌队;买了锣鼓家什,简单的乐器。那时候:社员们情绪高涨,生龙活虎,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真是一派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大好景象。

紧接着修河堤,修改公路,送电。家家户户按上了电灯。队里又买了磨米机,磨面机。人们在也不用推碾子拉磨了。

生产队好啦,可是二大爷却累病啦!这些年:您老与天斗与人斗,与大自然斗。最后还得与病魔斗。二大爷不说什么了,我们敬仰您.怀念您,有来生的话,咱们不当队长了。太累了!

拆迁队的钟表(乡愁)(7)

​乡愁之六

​好人“老瘦”

​人的一生不论長短,不论穷富;不论你是高官与平民;也不管你生在那旮旯。只要为社会做些什么;给人们留下点什么;生前身后还有人念你的好。就算没白来人世间走一遭……

话说:我有一个干姑姑,与我们同住本村。婚后多年没有子女,不知啥时候在哪;讨了一个两叁岁的小男孩。我记事时,干哥哥已经十好几岁了。体弱多病又黑又瘦,个子确窜的很高。村民们看他又高又瘦,常开玩笑地叫他老瘦。从此雅号就这样在村里叫开了。

干哥哥自从到姑姑家后,姑姑一家无微不至地精心呵护;四处求医问药,多方治疗也不见好转。书念到四年级就休学了。

干哥哥为人心地善良老实忠厚,知亲知近。从不与人争吵打架,与同龄人及小一点的伙伴相处的很好。和我们家走的很近,特别对我更近乎,始终拿我当亲弟弟一样看待。

那年月家家户户都比较贫穷,吃的穿的没有像样的。干哥哥家三口人条件稍好些,家里有好东西,好吃的,好玩的总想着我。过年了,“小鞭”得给我送去几挂;家里烀苞米地瓜给我,苹果葡萄梨给我;要是有馒头.饼.饼干.糖果之类。那更不用说,早早的就从家里拿出来,

在生产队大钟下等我。看见我放学了,急忙迊上去把东西给我。他站在一旁嘿嘿嘿的笑着。有时等不到我,就到我家大门外喊我,直到把东西给我,他才高兴地走了。

干哥哥因为有病,身体很弱,常常与我们小几岁的小伙伴一起玩,在分帮分伙的时候。他总得和我一帮,不让我吃亏,处处保护我。:,那时候我到中寨子念书,一放学就急三火四地找干哥哥玩,有时他早早的在路边等我。

干哥哥热心肠,谁家小孩哭了,他给送回家,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早早的赶过去,跑个道送个信,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六五年秋,我上中学到偏岭读书,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是一到周日和放假,我们又粘在一起,形影不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那年冬季,干哥哥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一件件,一幕幕,就在眼前历历在目,没齿难忘。你的恩惠小弟无以报答,只能用颤抖的手,沉重的笔;叙述你我昨天的故事,以此聊慰平生!

拆迁队的钟表(乡愁)(8)

​乡愁之七

​一件制服棉袄

​都说五十年代那茬人,勤劳朴实,忠厚善良,吃苦耐劳,贤明孝顺;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饥饿贫困,灾难痛苦,运动洗滌,同室操戈,大浪淘沙……

​他们经历了共和国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百手起家的历程。见证了共和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繁荣到富强的奋斗经历。也饱偿了国家大改革,大发展,大惠民的成果。应该说他们有苦有乐,苦乐参半。是时代的幸运儿;也是值得骄傲的人!闲话少叙书归正传:

一九六四年秋季,我正读小学五年级。看到社会上一些人,还有我们同学,都穿上了新买的制服棉袄。非常好看,打心里眼馋羡慕。心想我要有一件多好。事出凑巧,一天本家四哥也说要买一件制服棉袄。我听到后心就更活了。为了能让妈妈给我买棉袄,那些天我早早起床,帮妈妈烧火做饭,挑水抱柴,跑前跑后。尽最大能力讨好妈妈。尽管如此,当我提起要买制服棉袄。妈妈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满脸不高兴,说什么也不同意。爷爷听说后,就说要不我给拿钱,妈妈说:什么是少,十三块钱哪!哪不用钱?爷爷砸了砸嘴没知声。正说话间我四哥进屋了,劝说我妈,大婶就给他买一件吧,明年就要上中学了。我也买一件,我们一起去本溪。过了好几天,在众人的多次劝说下,妈妈可算是同意啦。

我和四哥定了明天去本溪。那天我们俩早早起来了,简单吃了点饭,就急急忙忙赶往偏岭汽车站,生怕赶不上汽车。到了本溪后,直奔联营公司,上二楼卖棉衣的柜台。我俩各自挑了一件黑色的制服棉袄,高高兴兴地出了联营。

四哥说:走,到站前吃饭去,我没有知声,只是瞅瞅四哥。因为我早晨跟妈妈说:多拿两块钱,我好买票和吃饭。妈妈说:得,这些还得给弟弟妹妹买布做棉衣呢。就给了整整十三大元。我什么也没说,心里很不是滋味。四哥领我到站前一家馅饼店,买了八张饼,两碗汤。三下五除二就造完了。到永丰长客坐车返回偏岭。走到家已是万家灯火了。

新制服棉袄穿上了,我的心意达到了。那时候哪里理解妈妈的难处呀;九口之家,上有老下有小,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縫缝补补,里里外外,人情礼往,那样不得妈妈操持?妈妈心底的难处苦辣酸甜向谁诉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哎——可怜的妈妈!

拆迁队的钟表(乡愁)(9)

乡愁之八​ 大难不死​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由本人自编自导自演。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没有引人入胜的章节。也是一场生死存亡.奋力搏斗.勇于抢险的壮举。如果没有恩人的施救,没有刚哥的大力出手,如果……​故事发生在一九六四年的深秋,我正读小学四年级。那天,天寒地冻.北风嗖嗖,人们都早早的穿上了冬装。我与往常一样,吃完早饭就到下院刚哥家。邀他一起上学,我俩上学都早,其他同学还都没走呢。我们说说笑笑已经到了前岗子五队的堡头。

这时刚哥说要解手,咱们往上边走,那有个大壕沟背静。怕一会后面的同学过来。我俩往上走了二三十米,刚哥去解手。这里正好有个临时的大车道,道旁边有个大黄泥坑。方园二三十米。是平常各家挖黄士形成的。因今秋雨水大,坑里积满了水。能有两米多深。我站着没事,好奇心上来啦。看看冰冻实没?能不能斤住人?我找了几块石头,向冰面砸去,砸了几次只见有点裂缝,没有砸开。我想到底能不能斤住人,好上去玩一会。我就左脚站在岸边,右脚伸到冰上,试验着踩几下,还行。我想在试一下,右脚用力猛的跺了下去。这一下不打紧身体失去平衡,咕咚一声整个人一下子栽到水里。我急忙从水里钻出来,还好没有呛着。就往岸边游去,太子河边上的人都会两下狗狍,可是到边上,水面距岸上一尺多高,脚下没有蹬的。上了几次都没上去。

我有点慌了,突然想起来,赶紧喊刚哥呀。刚哥快救我…刚哥快救我…人不该死总有救。正好刚哥回来了,看见我在大坑里挣扎,急忙找个大木棒。说:别慌,你抓住我拽你上来。刚哥连拉带拽,我是紧朴腾连滚带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几经周折总算把我拉上岸。刚哥累的満头大汗,一屁股坐在地上。我俩大口大口地喘气,稍停了一会,我俩相视一笑。刚哥说:太危险了。天太冷我送你回家吧?我说不用,你马上要考试了。我自己能行,别忘了给我请假。​就这样,我起来看看,混身上下都冻了冰,冻的直打哆嗦。急急忙忙大步流星地往家里走去,咔嚓…咔嚓……

六十余年过去了,我心底深处总有一些涌动,我的心在纠结;总感觉亏欠了什么。我应该干点什么,说点什么。但是实至今日没能如愿,倍觉心痛。有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不敢苟同。​ 这就是:​ 当年历险险命休​ 幸亏刚哥施援手​ 岁月匆匆几十载​ 唯有兄弟情深厚

拆迁队的钟表(乡愁)(10)

​乡愁之九

​ 爷爷的十块钱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孝道是天之经地之义也。传承孝顺孝行天下,是人之大德,是大道,是天理。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鲁迅说过: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纵观当今,形形色色.种种类类.丑态百出.不堪入目。这样的人,是人类的多余;是社会的狗屎。

​ 小时候,爷爷非常富有。除了每月能有大量的好吃货外,还有十块钱的零花钱。爷爷一夜之间,从一个地地道道的贫苦农民;一跃而起,成了我们村的有钱人,大财主。

​我们家三间草房,南北大炕。北炕头是爷爷的卧榻,卧榻上方梁头上,常年挂着两样东西。一个是杏条编的腰子筐,一个是破旧的毡帽头。筐内常年好吃货不断。糟子糕,炉果,翻毛月饼,八瓣酥…毡帽头是爷爷的大钱包。用猪吹泡晒干后,做成的钱包放到帽子里。

​我的父辈就兄弟俩人,叔叔和父亲。叔叔从部队回来后,就去牛心台煤矿挂了号,当了一名煤矿工人。不久,他们一家四口就搬到了煤矿的家属舍宅,红脸沟白舍宅。

​自打叔叔当上工人,从没忘记老家,更没忘记爷爷及我们一家。休息日,常常大包小裹翻山越岭步行二十五六里,回家看望爷爷。除了给爷爷买好吃的外,并且每月给爷爷十块钱的零花钱。我们的书包文具等,叔叔早早的就准备好了。爷爷的待遇在村里,是蝎子粑粑毒(独)一份。十块钱始终没断,一直到爷爷八十五岁寿终正寝。

那年月,家家都是糠菜半年粮,瓜菜代喝半汤。那有钱哪!

自从爷爷有了钱后,乡里乡亲的谁家急用钱,就找爷爷拆借。要紧要忙的,生病吃药的都前来讨扰。时间长了,乡亲们也不好意思了。有一天,一户乡亲拎个大公鸡到我家,跟爷爷说:您杀吃了吧,爷爷说:那能白吃你的。乡宗就说:您看着给几个,什么块儿八角的。其实他急着用钱不好意思再借了,才出此下策。

一来二去,谁家用钱,一块二块三块五块。也都效仿他们家的做法,就连外地的,卖魚的,货郎卖烧饼的,麻花山货都到家门口叫卖。跟着爷爷借了不少光。享受了当年不该享受的东西,。还说什么呢?都说家丑不外扬,让诸位见笑了。

往事越千年

难忘十块钱

忠孝传家久

代代保平安

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汇,来赞美叔叔。没资格也不敢轻易地作以评价。只能从心底发自肺腑地说一句:叔叔您老功德无量万古流芳!

拆迁队的钟表(乡愁)(11)

乡愁之十

​意外的收获

​瓜菜代,半年粮

带皮糊糊烂菜帮

小孩饿的直叫娘

人人浮肿肚子胀

榆树皮,苞米棒

葛根山坠刨精光

国库空,队没粮

百姓哭爹又喊娘

没油没米没力量

混身无力真没扛

这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种种现象。不知别人如何?我是亲身经历了。扒榆树皮,刨葛根,刨山坠子,撸榆树钱,捡苞米棒…山菜野果那是好东西了。

国家及时出台了政策,允许农民个人开荒种小份地。顿时,龙腾飞,虎登山,五行八作各显神通。冬天枪响打猎,春天镐头响刨地;夏天炸药响崩魚。只要能添饱肚子,什么招都使出来了。

那时候我刚刚十一二岁,跟着爷爷春天上山刨地,夏季锄地拔草;秋天背地收粮。我家的小份地里,留下了我幼小的身影和汗水;一双小脚丫踏遍了畸角旮旯。

记得那年,家里小份地种完了。爷爷闲不住,就说:走,咱们找块地开荒披点糜子去。我硬着头皮扛着镐头跟去了。走了半个多钟头到了大洼沟里。爷爷说:把前面的山包刨了种糜子。说干就干,爷爷把大点的树砍了,灌木都割了。开始刨了,树根子不好刨。足足用了两天工夫才算干完。第三天爷爷没叫我,自己背着糜种上了山把糜子种上了。可是过些日子到地里一看,没出几根苗,完了瞎了。爷爷说等等不行的话三伏再种荞麦。不少人见了爷爷都说:糜子算白种了,都瞎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一乡亲到我家跟爷爷说:快去看看吧!爷爷说:瞎了就瞎了呗,看啥看。乡亲说:不是,糜子老好了,又黑又壮都刻叉了。快去拔草吧。爷爷说:那还行没白费劲!

等到收糜子时,哇……奇迹出现了。每棵糜子都刻了五六个叉,糜穗一尺多長,棵粒又大又饱满。整整掐了两大口袋穗。真是意外的大丰收。磨糜子的那天,爷爷特意买了只大公鸡,黄米干饭小鸡肉哇——.全家人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久违的香味,遥远的感觉早已随风远去了;还能找回来吗?

​全文完

拆迁队的钟表(乡愁)(12)

高中奇 讲话者

作者简介;高中奇,71岁,本溪县第六中学老三届学生,七十年代初参军入伍,复员后回本县参加工作,曾任本溪县高官镇党委书记,本溪县土地局局长至退休。爱好写作,经常在群里发表诗词,散文等。

编者的话;笔者与高中奇是六中老三届的同学,此文是高同学数次在同学朋友圈发表的短文,我将其归纳整理后编撰在一起,得此文。今发表以唤起同时代人的共鸣,以慰古稀吾辈之共同的乡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