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怎么发展友谊?孩子之间的友谊不能有第三者

我将克拉拉的轮椅推下了山崖……我是皮特,12岁,父亲早逝,现在和奶奶、妈妈相依为命。我给村里人放羊。每天上午,我将各家的羊赶上阿尔卑斯山,傍晚再将它们赶下山,送回各家。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也不知道还要过多久……一天,牧场大叔家的孙女海蒂来了。牧场大叔让我带她玩。她好像从来没有玩过似的,一到山上,人就像撒欢的小羊,到处乱窜……她会和小羊聊天,不让我鞭打小羊……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还将她的午餐——面包和奶酪分我一半,这真的太棒啦!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我们一起放羊,一起欣赏阿尔卑斯山上的雪景,一起倾听鼹鼠嚎叫,一起看苍鹰翱翔……突然有一天,海蒂走了。她的姨妈把她带去了大城市,听说是给一位有钱的小姐作伴。我又开始一个人放羊了。躺在草地上,我闭上眼睛,心想:“海蒂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不知过了多久,海蒂回来了。但是,她变了。她总是在我面前念叨着那位城里的小姐克拉拉,以前不认字的她,开始给克拉拉写信,邀请她来阿尔卑斯山玩……哦,我已经不是她唯一的朋友了。城里的小姐怎么会来这穷乡僻壤呢,别做梦了!看着认真写信的海蒂,我在心里嘀咕着。夏天的时候,克拉拉来了。她住在了牧场大叔的小木屋里。海蒂与她形影不离。她们的欢声笑语从木屋传出,回荡在阿尔卑斯山谷。海蒂不再来陪我放羊,因为克拉拉腿脚不方便,只能坐在轮椅上。这天早晨,我赶着羊群上山,又听到了海蒂与克拉拉的嬉笑声。经过小木屋时,四下无人,我悄悄地将克拉拉的轮椅奋力往山下一推,只见轮椅沿着山谷跌入了悬崖……

孩子之间怎么发展友谊?孩子之间的友谊不能有第三者(1)

和孩子看完电影《海蒂和爷爷》,在回来的路上,我问小朋友:“皮特为什么要将克拉拉的轮椅推下山崖呢?”

“这还用问,‘吃醋’呗!”小朋友说。

“小孩子还会‘吃醋’?”我疑问。

“那当然了!特别是女生,昨天和我玩,今天却和别人玩了,然后就生气了。莫名其妙!”小朋友一本正经地说。

“那你喜欢‘吃醋’吗?”我开玩笑地问。

“我才不会吃醋呢!”小朋友表示不屑。

我微微一笑,心想:你也曾是个爱“吃醋”的孩子,只是你现在忘了而已。

记得扬扬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带他到人民广场玩,碰到一朋友正好也在带孩子玩。当时扬扬爸抱着他的,我看朋友家小宝可爱,伸手就将她抱过来,亲了亲:“扬扬,妹妹好可爱哟!”

扬扬在一旁不乐意了,咧嘴大哭:“我要妈妈抱!不给妈妈抱妹妹!……”吓得朋友赶紧将妹妹从我怀里抱走了。

扬扬小时候就爱“吃醋”,还喜欢和爸爸争宠呢。不过,他现在是大小伙了,表现得更理性了。

孩子之间怎么发展友谊?孩子之间的友谊不能有第三者(2)

孩子为什么会“吃醋”?

多伦多约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当母亲将注意力转向他人,比如,与别人聊天的时候,婴儿就会通过蹬腿或是发出叫声来引起母亲的注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感受能力会越来越强,他更加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当他觉察到父母或者玩伴对他的注意发生变化时,心里就会产生危机感。

多伦多约克大学婴幼儿研究中心的负责人Maria Legerstee 认为:当有人威胁到稳定的社会关系时,人就会产生嫉妒心理,这是正常反应

就像皮特,当他与海蒂之间出现了第三个人——克拉拉的时候,他就开始“吃醋”、抓狂。因为他觉得海蒂有了新朋友,就不会再和自己玩了,感觉自己的友谊被剥夺,从而产生被背叛,甚至被遗弃的感觉。他讨厌克拉拉,他认为若将克拉拉的轮椅弄丢,或许克拉拉就会很快回到城里,这样海蒂就可以继续和他一起玩了。

“如果你和他玩,我就不和你玩了!”“你现在只和他玩,我讨厌他!”孩子们在朋友有了新玩伴时,常常这样说。

孩子之间怎么发展友谊?孩子之间的友谊不能有第三者(3)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一、尊重孩子,和孩子共情

友谊真的会因为第三个人的加入而破裂吗?当然不会,但是孩子并不懂这个道理。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朋友正和别的小朋友玩时,他就会被“背叛、遗弃”的情绪所控制,他会本能地认为:自己的友谊被别的小朋友霸占了。

这个时候,我们要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进行理性思考

假如有一天,孩子放学回来,向你控诉好朋友今天没有和自己玩,而是跟另一个孩子玩的时候,首先,你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你可以说:“你现在是不是有一些生气,还有些失落,对不对?”他说:“嗯。”接着你可以说:“我知道这种感觉很难受,就像自己心爱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了,是不是?”

孩子在得到家长的理解之后,就很容易敞开心扉,向我们倾诉他的心情,可能孩子会说:“我和她是最好的朋友,她怎么能和别人玩,不理我呢?”

孩子之间怎么发展友谊?孩子之间的友谊不能有第三者(4)

孩子在倾诉的同时,他激动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这时你就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理性思考。你可以问:“你怎么知道她不再和你玩呢?你问过她吗?她亲口告诉你的吗?”孩子在问题的引导下,会慢慢思考,逐渐意识到可能真的只是自己想多了,好朋友并没有因为别人的加入而失去。

最后,你可以给他处理问题的建议:“孩子,下次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先冷静一下,想一想妈妈之前问你的几个问题。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朋友是怎么想的,最好和她谈一谈,听听她的想法,也和她说一说你的感受。”

面对孩子的“吃醋”,父母要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教给他理性处理问题的办法。

孩子之间怎么发展友谊?孩子之间的友谊不能有第三者(5)

二、帮助孩子去自我中心化

有的孩子之所以会在交友中产生强烈的嫉妒和占有欲,是因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好朋友就只能和自己玩,不能和别人玩。

这种认知模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是儿童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婴儿在18个月以前,对外界的认识和情感主要是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自己创造的。2~7岁的幼儿,只会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事物,不大理会旁人的意见。

但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也指出,孩子在7~12岁,去中心化的能力会得到发展。至于每个孩子去中心化的程度如何,主要在于家长和老师的引导。

那些因为好朋友和别人玩而伤心、难过,甚至做出出格事情的孩子,他们只关注到了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好朋友的需要和感受。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是去中心化做得不是很好,家长需要加以重视,好好引导。

孩子之间怎么发展友谊?孩子之间的友谊不能有第三者(6)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去自我中心化呢?

首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能更好地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孩子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与他人相处的机会,也就失去了体察他人情绪和需要的机会。

其次,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孩子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就不会因为自身而产生强烈的占有和嫉妒情绪。在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引导孩子理解他人,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多体验别人的想法、感受,促进孩子从“自我”走向“他人”的转变。

最后,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

现在的家庭大都是一个或两个孩子,几个大人都围着孩子转。吃喝拉撒,样样都为孩子准备好,这样的事事包办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长辈照顾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会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

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把孩子视为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一个人。可以让孩子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洗碗、倒垃圾、做饭等。孩子在家里能够不再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在交朋友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尊重和顾虑别人的感受了。

总之,孩子对朋友的占有欲太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运用智慧,正确地加以引导和教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