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的常识(戏曲冷知识豫剧术语)

豫剧术语常识知多少(八)

传统戏班里规矩多,谚语、顺口溜、行话也比较多,目前仍有一部分在继续使用,而且很有意思,小编继续整理出来与大家交流学习,误传、或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各位大神不吝赐教。

豫剧的常识(戏曲冷知识豫剧术语)(1)

小春不到,少算十吊

小春即20年代豫剧著名小生演员张小春。入开封前曾在滑县一带演出,其“单眼单泪”等表演绝技为时人称颂。

不火不温,方见功深

“火”为过头,“温”为不足,总的指表演上应掌握的分寸。

不管老婆投井上吊,也得看看胡秀云的《捣灶》

新乡一带俗谚。胡秀云是活跃于40年代的一位女演员,以演出《捣灶》而饮誉黄河岸畔。

豫剧的常识(戏曲冷知识豫剧术语)(2)

丑不丑,一合手

强调彼此间的配合。虽然每个人的技艺水平都不高。但由于经常在一起演习,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丹田气

指人体脐下一寸左右的气海穴位,以此为核心,结合横膈膜、腹肌、腰肌、臀肌等集体肌群控制的气息,称之为“丹田气”。是支持发声、唱戏、行腔的气息力源。

凤仙台上挨顿打,气死台下闺女俩

偃师县俗谚。凤仙,即常香玉之父张凤仙,民国初期在偃师“仁和班”掌班。他素工花旦,技艺超群,扮相俊俏,二目传神,每于戏中扮演受欺凌之弱女子时,即引起台下众多女观众之怜悯同情。

豫剧的常识(戏曲冷知识豫剧术语)(3)

内行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功底儿如何,瞒不了行家,同样的一招一式,基功是否扎实,有无内力,出手便知底细。

火候

豫剧术语。指功力、功夫,技艺表演的分寸,感情表达的程度,气质体现的是否恰到好处等。

井淘三遍出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只有多师承,才能从广收博采中获得更大的提高,创出新流派。

豫剧的常识(戏曲冷知识豫剧术语)(4)

书有书“梁”,戏有戏“胆”

“梁”,指主情节、主矛盾的贯穿线;“胆”,指戏剧冲突发展的最高潮。前者不明显,便无法吸引听众;后者不突出,则导致平淡无奇。

文戏武唱,武戏文唱

有两种解释:①“文戏”不能“温”,唱出味道方不致让人昏昏欲睡;“武戏”不能“火”,打出味道才不会落“卖弄”之诮;②在武戏中要特别注意“文”的部分,在文戏中又要特别注意“武”(即舞、节奏)的部分。

文太的头,玉喜的脚,王三唱得也不错

文太、玉喜、王三均为清末禹县六班戏里的主要演员,旦角文太的头饰、化妆十分好看,旦角玉喜的扎拐子(跷)表演舞姿优美,王三唱功顶尖、迷人。

无君子不养艺人

“君子”指懂戏的,爱戏的,捧场的,养戏的,在旧社会没有这几种人,戏班将寸步难行,演员则备受欺凌。

豫剧的常识(戏曲冷知识豫剧术语)(5)

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练不好一张嘴

由于豫剧有重唱的特点,所以非常讲究发声、吐字、尖团、喷口、五音、四呼、运腔、归韵等功力,俗谓之“嘴皮子上的功夫”。并认为其训练的难度要大大超过四肢。

心与神合,神与貌合,貌与形合

和传统功夫讲究的“心神意念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等理论相一致。

心与口合,口与手合,手与眼合,眼与身合,身与气合

“做功”与表演的重要原则之一。


原创摄影出镜:一景一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