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灯光和经济发展(点亮夜间经济各国有何妙招)

编者按:对于大都市来

说,

夜间经济

不可或缺;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而言,夜间消费场带来的是温度与归属感。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本期网连世界让我们看看中外国际大都市如何深耕“夜间消费”市场?

夜间灯光和经济发展(点亮夜间经济各国有何妙招)(1)

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晚间等待入场的观众排队。(记者 何蒨 摄)

政策扶持激活巴黎夜间文化艺术消费

记者 何蒨

法国大概是全世界最关注文化消费的国家之一,全民文艺,雅俗共赏。法国人的夜生活,除了朋友家人聚会下馆子、去酒吧,或是年轻人泡夜店,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看电影、看戏剧、听音乐剧、参加文化沙龙、去美术馆听讲座等等,品类丰富,大众小众口味兼顾。而对小众艺术的重视,恰恰奠定了法国全民审美高起点的基调,也是法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如此骄傲的原因。

巴黎是世界上电影屏幕最多的城市之一,法国人也颇为热爱电影。根据法国国家影视动画中心统计,2017年法国拥有欧洲人数最高的电影观众,每个法国人平均每年看3.3场电影,远高于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根据统计,虽然2016年至2017年法国人看电影的总次数有所下降,从2.13亿下降到2.09亿次,但在文艺和实验电影领域,2017年的票房反而有1200万欧元的同比增长。显然,近两年小众品类的艺术电影在法国观众中重新斩获了市场份额。

艺术电影能够在法国长盛不衰,源自法国政府的文化政策及税制支持。以电影行业为例,法国可能是全世界对小众艺术电影最为友善的市场之一,因为法国实行电影资助制度。从1948年以来,法国国家影视动画中心可以从每张售出的电影票(7-14欧元)中抽取12%的税金,用来支持艺术电影的制作、宣传和发布。即便美国大片要进入法国市场,也必须将票房的12%交给法国政府,这样就为艺术电影建立了强有力的财政保证。

除电影外,法国人的文化夜生活形式还涉及戏剧、歌剧、音乐剧、艺术讲座等,形式丰富无比。只要看看巴黎地铁站那些大幅的集体戏剧广告,就知道这一领域有多么活跃。从庸俗喜剧到经典莫里哀,从荒诞派再到当代实验戏剧,各类风格应有尽有,满足不同需要的大众与小众喜好。至于经典的大型剧院,如巴黎歌剧院、巴士底歌剧院,则以古典戏剧、歌剧和芭蕾舞剧为主,吸引主流人群。

除戏剧表演外,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往往会在白天的日常展览结束后,开设晚间的主题讲座或研讨会,邀请文化艺术领域的名人和艺术家普及艺术知识、发起公共讨论。卢浮宫就常年为大众开设晚间艺术史讲座,专供平时忙于朝九晚五的白领们做业余知识补充。蓬皮杜艺术中心则时常开设免费的现当代艺术主题讨论会,邀请哲学、文学、社科领域的前沿人物,带领现场观众一起创造性地解读当今世界的各类问题,如和平、环境保护等。

法国的夜间文化艺术消费如此活跃,也归功于国家在文化市场领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调整作用,通过维护文化艺术多样性的政策和艺术赞助抵税制度,激活这一市场的原动力。在法国,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购买艺术品或者赞助受到认可的文化艺术非营利机构,抵消一部分需要缴纳的税款,由此形成财富和文化生产的良性循环。举例来说,在法国,艺术家和作家都享有优惠的纳税模式,抵消他们不稳定收入情况带来的风险;普通的法国居民可以通过收藏在世艺术家的作品减免税务,企业也可以通过收藏或赞助艺术文化创作,在当年或未来四年减免与艺术产品价格等同的税收,同时积累社会声誉,可谓名利双收。此外,在法国,从1970年开始,新戏剧上演可以减免增值税,这里的戏剧包括话剧、音乐剧和舞蹈剧,也包括翻新后首演的经典戏剧等。

法国人能享受如此丰富的文化夜生活,显然与国家的文化多样性扶持政策及税收制度紧密相关。没有政策支持,文化艺术领域的活力无法充分激活,纯市场导向的文化产业很容易伤害本土文化的创造力。相反,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下,民众也有机会接触真正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有助于塑造整体国民的审美能力,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正如1月21日晚8点,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地下一层的演讲大厅中,一部分观众斜靠在现场中心的大垫子上,另一部分观众聚集在听众台上,追随由法国著名当代哲学家、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参与创作的现场对话戏剧,以艺术的形式探讨伽利略科学革命时代与我们当今所处时代的差异。晚上7点半,大厅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年纪从20多岁到50、60多岁的观众兴致勃勃地等待着演出的开始——这就是巴黎一个普通周一的夜晚。

夜间灯光和经济发展(点亮夜间经济各国有何妙招)(2)

圣诞树装饰点亮香港海港城 (沈婧婕 摄)

夜游香港的四种正确打开方式

辜雨晴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晚的香港显得格外迷人。璀璨闪耀的浪漫夜景、街头巷尾的美食餐厅、深夜不打烊的夜市、五光十色的酒吧街……不少来过香港的人,对于这座城市的评价都是越夜越美丽,越夜越精彩。

作为国际都市,香港的夜生活非常丰富。即使夜幕低垂,维港两岸的街头依然人潮汹涌;午夜时分,中环尖沙咀仍杯觥交错;甚至东方泛白,刚刚结束加班的人儿还在畅享一杯糖水……

香港的夜生活主要由夜景、夜宵、夜市、酒吧四部分构成。看夜景、吃夜宵、逛夜市、泡酒吧是不少游客喜爱的夜游香港模式。“坐张保仔船游维港夜景,可以说是美到无与伦比了。”从内地来港旅游的肖薇在朋友圈发出一段文字,随即就获得几十个赞好。尽管商家早已根据时段制定出不同的船票价格,然而哪怕日间的船票比夜间的便宜近40港元,比起白天坐船游景,夜色笼罩下的维港显然更受游客们的青睐。

除了乘船游港,尖沙咀钟楼、中环海滨空间、太平山顶都是观赏香港夜景的最佳地点,每逢节假日,这些“打卡圣地”更是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们在感叹夜太美的同时,亦带动着周边夜间经济的蓬勃发展。

留住游客心的最好方式就是宠爱好他们的胃。在深夜的香港,茶餐厅、大排档、粉面店、火锅店,依然提供各式小炒小菜、海鲜、火锅、糖水……各种美食应有尽有。无论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生活其间的市民,总能找到自己大快朵颐的去处,一饱口福。桥底辣蟹就是最受旅游食客喜爱的餐厅之一,楼面服务员阿辉介绍说,这里最繁忙的时段就是晚上的六点至零点,不少来此消费的游客除了享受美食外,更多的是想要感受香港夜生活之随意和放松。

香港是著名的购物之都,在这里深夜依然可以“买买买”。庙街位于九龙油麻地,是香港一条极具特色的街道,也是香港有名的夜市。很多电影和综艺就曾经在此地取景。庙街夜市的货品相对比较便宜,包罗万象,既有麻雀馆、粤剧表演,也有衣衫鞋帽等生活用品。

除了平价夜市,位于观塘的创纪之城(APM)更是以崭新的夜行零售概念模式经营,为顾客提供一个全天候的休闲集中点。正如其英文名(APM)是由上午(AM)和晚上(PM)结合而来,创纪之城旨在为访客,特别是年轻人,提供一个不分早晚的购物体验。上班族丁丁就是这里的常客,她介绍道,香港很多商场都是晚上十点钟关门,有时候出门晚,逛到十点还会觉得意犹未尽,创纪之城许多零售商店都营业至午夜12点,许多餐厅开至凌晨2点,娱乐场所更是通宵达旦营业,是香港年轻人夜间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提到夜香港,绕不开的是灯红酒绿的兰桂坊。下班之后,在中环上坡小径上喝一杯,看各种肤色的人用着各种语言沟通,是不少上班族喜爱的休闲方式。当然,搭配上绝色夜景的海港屋顶酒吧以及尖沙咀等地的酒吧街也是市民和游客钟爱的夜间啜饮之地。

除此之外,安全有序的社会治安、无处不在的24小时便利店、深夜仍运营的公共交通工具等都是构成夜香港的重要元素。

夜间灯光和经济发展(点亮夜间经济各国有何妙招)(3)

资料图:韩国“夜猫子夜市”

韩国政府多措并举 力促夜间消费

夏雪

韩国首尔是一座不夜城,每当夜幕降临,其他地方开始入眠之时,首尔的喧闹才刚刚开始。午夜时分,街道商铺依旧是车水马龙、灯火通明,人们三五成群、呼朋唤友,形成了韩国夜生活独特的一景。

众所周知,韩国加班文化盛行。韩国最大就业网站Jobkorea统计数据显示,韩国上班族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达50小时,日均工作时间约10小时。而白天努力工作赚钱,晚上花钱解压已经成为不少上班族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也成为了韩国“夜间消费”的主力军。

为了缓解上班期间高度紧绷的神经,韩国上班族们喜欢下班后小酌几杯或是逛街血拼,以此来洗去一天的疲惫。对韩国上班族来说,这些与白天的工作、生活同样重要。

顺应上班族的需求,营业到凌晨到餐馆和酒吧随处可见,大型超市运营到夜间11至12点,便利店都是24小时营业,汗蒸房、卡拉OK、网吧、游戏厅、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大部分也是通宵营业。

此外,韩国的时尚中心、潮人聚集地——东大门更是凭借独特的夜间经营方式,大大带动了经济效益,成为了最具人气的韩国购物中心。东大门一带的商场一般都是从中午开始通宵营业至次日凌晨5点,整夜灯火辉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和买手前来感受通宵购物带来的乐趣。

其实,韩国夜间消费的发展也不过10余年时间。1997年外汇危机后,为了应对韩国国内消费萎缩,韩国政府管制改革委员会于1999年3月下令完全解除深夜营业的禁令。至此,韩国商家才可以完全自由地在夜间进行营业活动。近几年,为了振兴萎靡的经济,韩国各地方政府在城市核心商圈举办各类夜间活动,以促进民众夜间消费。

首尔市政府从2015年起,在汝矣岛汉江公园、盘浦汉江公园、东大门、清溪川等地举办“夜猫子夜市”。每周五至周六晚间18点起至24点间,首尔市民和游客们可以在夜市上看到形形色色的移动餐车和商铺,在享受美食和购物的同时欣赏汉江和清溪川的美景。这样“零距离”体验首尔夜晚魅力的夜间活动受到了民众的追捧。据统计,2018年,“夜猫子夜市”共计接待了近430万人次,共有189辆餐车、317组商家参与其中,总销售额达到11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044万元)。

夜间灯光和经济发展(点亮夜间经济各国有何妙招)(4)

伦敦的电影院 (白天行 摄)

夜间地铁助力伦敦打造“24小时城市”

白天行

当英国的夜间来临,人们总会选择去酒吧或俱乐部喝一杯,在伦敦街头你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人拿着杯子站在酒吧门前交谈。英国酒吧的历史起源于罗马时期的酒馆。现在英国各地拥有超过五万个酒吧。在英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在乡村,酒吧是当地社交活动的中心,提供桌游、飞镖机,以及投影和电视等供观看足球比赛。塞缪尔·皮普斯曾形容英式酒吧是英格兰的心脏。

伦敦的夜生活也散发着浓郁的文化味,其戏剧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莎士比亚创作了大量深入人心的作品,戏剧开始由寻找观众变为在固定场所演出吸引观众。伦敦西区(London's West End)是世界著名的戏剧中心之一,也是英国戏剧界的代名词。伦敦市中心的这一剧院区就集中了40多家剧院,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保留节目,包括《歌剧魅影》、《狮子王》、《悲惨世界》、《战马》等等。有些剧院还会编排一些由当代电影改编的剧目。这些戏剧或歌舞剧除了在每周有一天休息、有两场下午场之外,都会在晚间七点半正式开演。每当夜幕降临,就会看到伦敦不同剧院门口排起了长队。

作为老牌的国际城市,英国伦敦非常擅长全方面自我推广以实现经济的增长。

根据“伦敦24小时经济”报告显示,近年来伦敦推出夜间地铁服务对经济影响巨大。

伦敦的24小时经济蓬勃发展,整个伦敦及各个行业的企业都在整夜工作,为城市和国家带来就业和繁荣。

2014年,伦敦夜间经济为英国经济贡献了177亿英镑至263亿英镑的总增值(GVA),其经济活动直接支持72.3万个工作岗位,相当于伦敦八分之一的岗位。商家不仅包括酒店和餐馆、艺术和娱乐,还包括物流、管理支持服务、科技、零售、修理以及信息通信等各个行业。

伦敦夜间地铁在每周五和周六运行,主要在伦敦市中心地区的144个站台开放,约每10分钟一班。安保及工作人员与白天无异,费用与非高峰时段相同。其他线路在未来也将陆续开通。

2017年,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发起了他的伦敦愿景,将伦敦打造为24小时的城市。他推出了一系列原则是建立伦敦夜间文化来满足所有伦敦本地人和游客的需求。原则包括:促进各种形式的文化和休闲——不仅是酒吧和俱乐部,而是为各种年龄和兴趣的人们提供广泛的活动;吸引投资和旅游;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确保居民、游客和夜间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福利;与自治市和警方携手合作,在伦敦建立平衡和可持续的夜间活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