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定义划分规则(概念的循环定义问题)
一般而言,概念的循环定义系指用于定义某词语的物件(或用于定义此物件之物件)最终需要用某词语本身来定义的情形,是一种循环论证。循环定义无法产生新知,如果读者没有事先理解用于定义某词语之词语的意思,就无法理解这些词语。因此,循环定义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逻辑错误。【1】
例一:
好人就是做好事的人。
好事就是好人做的事。
若读者既不知何为好人,也不知何为好事,则无法理解两者。
例二:
松树就是会长出松果的树木。
松果就是从松树长出来的果实。
例三:
一公斤 (kg) 原指“于标准压力和最高密度时,一升的水的质量”,而压力的单位为“牛顿每平方米” (N/m²) ,牛顿即“使质量一公斤的物质产生每秒平方一米的加速度的力” (kg·m/s²) ,返回定义本身【1】。牛顿时代的实际做法是: 由国际千克原器定义:径高同为 39mm 的铱铂合金圆柱体的重量(这个定义依然存在问题:千克原器处于赤道和南北极时,其重量有明显差异!)。
破解循环定义的方法可以参考数学的办法:公理其实是约定;定理其实是定义;逻辑真理也来自约定;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演绎和数学归纳法,得到一个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
循环定义常被认为是定义谬误,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实践循环定义,尤其是在与人交流时,常常使用循环定义的方式来解释概念,有趣的是,在多数情况下,交流双方通过循环定义达成了彼此满意的交流效果,举例如下:“美就是漂亮,漂亮就是美”,虽然是循环定义,但我们都能理解。对于这种现象,解释如下:我们使用的每一个概念符号标签(“美”),通过其形状和读音,通过视觉和听觉通道,实际上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关联着先前已经建立起来的一些基本概念(我们此前通过眼耳鼻舌身所体会的所有令人愉悦的感受:美丽的风景、动听的音乐、香味、美味、柔软舒适的触感等),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使用的每一个概念符号标签,都会产生有意义的“涌现(这里特指神经元网络的协作兴奋现象)”,只要交流双方的成长环境类似(有相似的神经网络系统,能产生相似的“涌现”),哪怕交流形式上使用了循环定义,交流双方一样可以实现良好的交流。
概念循环定义的最大破坏体现在创建大量的“悬空循环概念(这里特指没有与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通道直接建立神经网络连接,不能产生五种感官体感兴奋的“涌现”,只是激发通过强制记忆建立起来的对一些抽象符合产生兴奋的神经元)”,这些“悬空循环概念”通过互相解释,形成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集合,产生一个相对封闭的稳定的“涌现”(本文把他们称为“悬空循环概念群”),这些“涌现”也呈现出一种伪自然和谐的特点(不会产生大范围的“干扰噪声”,不会使大脑亢奋不安,所以不会被遗忘机制捕获),通过神经网络反复刺激,也会发展成为神经网络结构静态模式,意识也会把它们内化为理解的概念来对待,但由于它们本质上是不能产生体感兴奋的“涌现”,所以无法真正理解,无法在创新中做贡献(为了形象地说明“悬空循环概念群”的巨大危害,比喻如下:“悬空循环概念群”好比气体、液体等流体系统中,流体管道内的涡流,对管道流体的正常流动起到阻碍的作用,严重的涡流会完全阻断流动,甚至损坏管道和系统,产生巨大的事故!)。基于此,在教育实践中,应该避免学生产生和建立“悬空循环概念群”,防止它们阻碍意识流思维,白白消耗神经网络资源,从而破坏创新能力。
”悬空循环概念群”示意图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附注:原创图文, 欢迎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