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读书健康成长倡议书(我的读书之旅立志乐道)

我真正开始读书是从高中的时候开始的,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没有接触到太多的书,因而也就没有机会读书但在那时培养出了对书的一种渴望,这种渴望到了高中的时候才渐渐兑现,因为到那时才渐渐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书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用心读书健康成长倡议书?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用心读书健康成长倡议书(我的读书之旅立志乐道)

用心读书健康成长倡议书

我真正开始读书是从高中的时候开始的,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没有接触到太多的书,因而也就没有机会读书。但在那时培养出了对书的一种渴望,这种渴望到了高中的时候才渐渐兑现,因为到那时才渐渐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书了。

上高中的第一天看到的就是天中学校前排楼顶的“立志乐道”几个字,我在想这个立志好理解,我们要立努力读书之志,立报效祖国之志。而乐道对于一个刚刚上高中的我就有点难以理解了。到底什么是乐道呢?一时间不能明白。后来才知道“立志乐道”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我对于“立志乐道”的理解也是逐步加深的。古人对“道”的解释也是非常复杂的,《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不同的书籍对道的理解不尽相同。

学道——初体验

道是一个什么东西,当时我并不在乎。对于还在上学的我来说,这有点太遥远了。我每天想的不过是怎么学习好。一个小孩子怎么会有精力想一些那么不相干的东西。但是“立志乐道”这四个字就在教学楼的上方,看见了也就会去想想。学生要去乐什么道,什么才是道。学校为什么要让我们去乐道。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只是当时不明白!

一天天地看到“立志乐道”的标语,所以也就免不了偶而会想想。

开始的时候对道的理解只是“道理”,乐于学习道理,乐于遵守道理。比如我们努力读书了,才能够取得好成绩。科学的规划学习时间,才能提高学习效果,甚至还包括所有学习的知识上的道理。有时候我还窃喜我竟然知道了这么多别人不一定知道的道理,思考了这么多别人不一定思考的问题,真理在手是不是可以超越所有人了。一个个天真的想法在我这样一个即将成年的孩子的头脑里闪过。

博览群书才能够增长见识。老师是这么教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一定要多读些书。

当时读的一本书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其实在我还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听过这句话,我是冲着这句话看这本书的。我认为读完这本书之后,深深领会这句话一定可以对我产生激励。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时候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加上主人公的坎坷经历。对我来说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我对道的理解就是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困境中都要顽强拼搏,努力奋斗。将这个道用在我的学习上,因而格外努力。学习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而我们拿自己的困难与书中主人公的困难对比的时候却发现。这点困难太不值一提了,读书产生的对比使我产生了克服困难的动力,我想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吧。这其中暗含的道理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吧。怪不得,道德经上说:“道可道,非常道”。

问道——始迷茫

求学阶段的问题相对较少,而进入社会渐久,经历的事情渐多。遇到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了。大学刚毕业进入一家食品企业工作。发现每天的工作内容跟自己学习的内容是那么不沾边,跟自己设想的差的那么远,这让我对大学教育的意义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学并不能致用,所用非所学。我们这四年的大学教育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在此情境下,“立志乐道”又当如何理解呢?我想不通,越想越不明白。想不明白就不去想,索性交给时间去解决。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路在何方,有时可能我们并不明白。困难伴随着问题产生,迷茫总在困难之后。刚刚步入社会,意识到这只是迷茫的开始,而远远不是解决一个问题就不再有问题了。如果这是一个长久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做长久的准备。唯有不断学习,吸收直接或间接的营养才会让我们在困难面前更从容。读书是我能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于是乎我买一了本《职业生涯规划》的书箱,对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职业选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看了书了解了一些职业并不意味着有了一个好的职业。毕竟懂得与拥有是两码事。未来何去何从,迷茫仍在。

思考未来总是略带愁绪,做好当下却是必要做好的问题。如果问题不能一时解决,拼命工作则可能成为治疗内伤的一济良药。那时候我买了一本俞敏洪先生写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书,对我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中的名言很多,比如俞老师师很经典的大树与小草的比喻:“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你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踩到泥土中,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也是栋梁之材,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这是俞老师演讲中的名言,也收录在这本书中。每次迷茫时都感觉很有力量。

当然这本书中很多都是名言,每次读它都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我觉得读书就是读人,当我们读一个人的书的时候,作者身上向上的力量就显示在我们面前。就如同跟作者对话一样。记得还有一次晚上11点多读这本书感觉有一句话写得很好,戳中我的心,原话是这样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忘记了自己需要成长,变得懒惰、无聊和平庸;有太多的人忘记了自己应该去体验,变得胆怯、狭隘和固执;有太多的人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变得苍白、迷茫和失落!”读完之后觉得这说得简直就是我,于是发了一个朋友圈。没想到这句话也戳中了其它人的内心。看到有人回复:“你就像汪洋中的一只灯塔,指引我的方向。”“你就像风流,吹得我不知所措”“你就像蜡烛,点燃了自己,还烧着了我们”。这都是我的同学们回复的,可见这句话也引起了别人的思考。

这本书中这样的文字很多,经常读会缓解我的迷茫。

《大学》是我喜欢的一本书,常常在我困顿时给我指引。其开篇这样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对于不同人在不同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我在进入社会之后,工作并不是很顺利,因而内心起伏不定,我在内心深处想寻求一种安定。这种安定可能是事业上的安定或者是内心上的安定。《大学》上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应该怎么理解呢?难道是停止追求,随波逐流?读了这句话不但没有使我内心平静,反而更迷茫了

修道——在路上

读了《大学》中的这句“知止而后有定”虽然更迷茫了,但是我想这毕竟是《大学》中的名言,解铃还须系铃人,要破解困惑答案也一定在书中。于是我仔细研读其中的文字发现后面写道: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都,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每天读着这些话:“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好像有所开悟了一样,在迷茫与困顿中首先要做的还是“知所先后”和“修身”。这个修身则应该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比如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要在一个地方沉淀下来,提升自己,让自己有更强的竞争力才是对的。

这个观点也在我读的一本书《活法》中体现出来了,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读了他的书觉得他不但是一名杰出的企业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

在这本书的第序中写道: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如果说人生有不灭之物,那就是灵魂。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在今世所创造的地位、名誉、财产就得统统放弃,只能带着你的灵魂开始新的征程。因此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这世上?”我会毫不含糊的回答:“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我们降临俗世,经受各种风浪的冲击,尝尽人间的苦乐,或幸福或悲伤,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们都不懈地、顽强地努力奋斗。这个人生的过程本身,就像磨炼灵魂的砂纸,人们在磨炼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我认为这就是人的生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目的。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劳动、诚恳的修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这是作者的自序,序的内容很长,我仅列举一段。这其中的含义就是要我们,不断的在工作中精进,在工作中修道。把眼下的事情做好。

结束语: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一个很玄的东西,有时候说不清,道不明。但世间万物中无不孕含着道。不停的提升自己,参悟万事万物中的理。就是我们的精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