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拳培训(李家拳源流传承发展记)
李青林/文
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是国学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河南李家拳虽诞生较晚,但发展后劲十足,已成中华武坛一棵茁壮成长之树。肇于清代的李家拳,始于武举李殿辅,传承至今已有170余年。经第四代传人李中喜,第五代传人李晗,对李家拳进行挖掘、研究、整理,第五代传人李正红传承教学,使李家拳得以推广并发扬光大。特别是第四代传人李中喜,创办河南李氏武术馆,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屡拔头筹,使李家拳声名鹊起。李家拳的传承与发展,不但健身惠民,更是德福社会。
一、李家拳源流
李家拳为中国北方拳种之一,由武举李殿辅创立。诞生于河南省新密市白寨镇油坊庄。全村只有李姓,属郑州大李二李三李之三李一脉,该村与三李村同为三李支系发祥地。油坊庄地处中国北方中原腹地,位于新密、荥阳、郑州、新郑交汇处。明清时期时而归荥阳,时而归禹州,时而归密县。是登封、禹州至郑州交通必经之地,处于北方拳繁荣中心。登封有少林拳,荥阳有苌家拳,郑州有查拳、炮拳、红拳,新郑密县有大小红拳。清代登封有武进士傅作砺、路天爵,武举有郜邦屏、常廷选、张汉杰、刘占鳌等十余人;密县武进士有顾之麟、蔡得吉、翟峒山,武举人有韩萃业、乔芳秀、周凤彩等近30人;荥阳有武进士牛凤山,武举人张天相、楚来朝、张宏业、赵紫殿三兄弟等20余人;新郑有武进士吴万清,武举有朱秀英、蔡克广等21人;郑州有武进士马骙、张六韬、沙春元、赵万清、海三锡、沙肇修、沙逢庚、赛长庚、金振标、李启元11人,武举有罗百代、孙犹龙等84人。在古代,大户人家为了家园安全,会让子弟习武,或聘武教
师看家护院。油坊庄周边村庄有很多习武之人,如光武陈陈日旦,康熙辛酉(1681)科武举;与李殿辅同时期人白寨西腰丁滹沱丁殿标,同治6年丁卯(1867)科武举。受此濡染,油坊庄尚武之风已古。至清代李氏第十一世孙太学生李丙南,见儿子李殿魁、李殿辅从小喜爱舞枪弄棒,聘武教头教授习武,精熟十八般武艺。李殿辅于同治二年(1863)考中癸亥科武举(载于民国版《密县志》),使该村习武之俗蔚然成风,自此,李家拳诞生。
武举李殿辅碑刻像
李殿辅(1832—1877),李氏第十二世孙,弟兄二人,排行第二。曾祖父李典,皇清正七品文林郎。其故居至今仍有一栋明清式两层老楼(俗称楼院)。父李丙南,太学生,耕读传家。兄武秀才李殿魁,于同治六年率众修油坊庄泰和寨(《密县志》有载),为乡民避难之所,古寨至今保存完好。李殿辅中举后另建宅院,即现在的三李宗祠。其产业有土地,药房,香坊,磨房等。
《密县志》对泰和寨记载
李殿辅先结蒂新郑市龙湖镇张沟村转沟垴张氏十六世孙张百洸公之女为妻,无生育,又娶郑县侯寨乡曹庙咀竹竿园(现郑州二七区侯寨乡樱桃沟村)王世成(今4A级樱桃沟景区王家小院即为故宅)姑娘王氏,生一子李云汉。王氏家境贫寒,但贤惠善良,通达事理。李云汉因办塾学、抽大烟耗尽家财。李云汉娶白寨庙后陈馩之女为妻,生四子四女。长子李景和(过继给武秀才李殿魁做孙子)、次子李福元(字玉亭),三子李春和、四子李福来(字建修)。李景和生二子:李全库、李新有。李福来、李新有跟族人学李家拳、李家刀等技艺。
清同治二年(1863年)秋,也就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第二年,李殿辅来到省城开封参加乡试。第1场考试是马上箭法。他驰马3趟,发箭9枝,箭箭中把。在清代的规定中,驰马3趟,发箭9枝,3箭中靶为合格,达不到3箭者不准参加2场考试。李殿辅在马射“地球”(俗称“拾帽子”)时,只见他在马背上俯下身子,连发9箭,箭不虚发。周围应试举子,无不喝彩。在第2场考步射、技勇中,一共考3项。李殿辅在考第一项步射时,本该拉12力硬弓,他却拉12力以上的出号弓,并9发7中(9发3中为合格)。在第2项舞大刀时,他舞起120斤的春秋大刀(规定刀分120斤、100斤、80斤三号),上下翻飞,如蛟龙起舞,娴熟的完成了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等高难动作,令主考官啧啧称奇。在第3项拿石质子时(即专为考试而备的石块,长方型,两边各有可以用手指头抠住的地方,但并不深。也分为3号,头号300斤,二号250斤,三号200斤),他选中250斤的石质子,将质石运至胸腹之间,再运力将质石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轻松完成“献印”动作。在乡试规定中,凡应试者,弓、刀、石三项必须有两项为头号和二号成绩,三号成绩超过两项者为不合格,取消三场考试资格。第三场是考文,当时叫“程文”,也称“内场”,相当于现代文化课考试。李殿辅在第三场文考中,默写《武经七书》中《孙子》的卷上《始计第一》一段。
《密县志》对李殿辅的记载
李殿辅乡试考中癸亥科武举人。这一年也是密县唯一一个考中的人,县令杨维宗亲书“武魁”大匾,挂在李家门额上(文革被毁)。此后名声大震,慕名前来学武的很多。最有名的是郑州曹洼武进士宋培基(他也是油坊庄的外甥)。
李殿辅练功用的质石子
宋培基同治十二年(1873)考取癸酉科武举,光绪元年(1875)考取乙亥科武进士,任河北镇回龙泛都司,后任章德营都司(《郑县志》有载)。因此,李殿辅虽未做官,自宋培基中第后,凡是到密县或与之相邻的县任职的县令或武官,上任前都要来先拜见李殿辅。
清代,研习李家拳的有:第十二世孙武举李殿辅,武秀才李殿魁、李殿卿、李殿立,郑州曹洼武进士宋培基,宋培基部下山东人刘昆山及河北部下等众。民国时期有武举李殿辅嫡孙、西北军大刀队队员、黄埔军校第七期分校学员第十四世孙李福来(字建修)、第十五世孙李新有、李国乾、李连堂、李天明,第十七世孙李万选等,山东东营刘昆山、儿子刘孝洪(字明相)。
八十年代末,油坊庄还保留有李殿辅练习骑射的跑马道。跑马道从村头往北到老坟岗有一里多,宽丈余。练骑射时,在跑马道尽头树一稻草人,头上用木板画个圆圈,从起步到尽头,连射3箭,箭箭中靶,百步穿杨。练铁弹弓,也与练箭一样,飞马射弹,弹无虚发。练劲力的质石子,长1.25米,宽0.5米,高0.3米,重220斤。练功时,他扎好马步,气运全身,双手举石过顶,再缓缓放到腿上,然后拉满14劲的大弓。这块练功石,由李殿辅曾孙李秋林保存,现存三李宗祠。他的春秋刀,重120斤,后被郑州曹洼弟子宋培基保存,民国时放在碧沙岗郑州文物陈列室,后下落不明。李殿辅重德好义,对弟子言传身教。同治七年,带头捐资并主持维修郭楼关帝庙;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为保护一方平安,李殿辅组织乡民成立青年自卫队,与邻村老坟后拳师朱大洪,共同维护十里八乡社会安定。在为殿辅公立碑时,笔者赋七律以赞:
曾祖李殿辅乃清同治二年癸亥科武举,县令书匾“武魁”悬之。公参与主持重修关帝庙,扫匪化贼,乡民无不赞其德。
少长读史射雕弓,百步穿杨箭似风。
世乱民家遭劫难,刀明侠义震苍空。
福祈国泰修神庙,仁施民安赞善公。
岁月英年仙逝去,德高望重世人崇。
二、李家拳传承
李家拳传承谱序如下:
第一代:李殿魁、李殿辅
第二代:李殿卿、李殿立、宋培基等。
第三代:李万祥(字鹤鸣)、李福来(字建修)、李新有、李国乾、李连堂、李天明、李万选、刘昆山(山东人)等。
第四代:刘孝洪(字明相,山东人)、李秋林、李青林、李中喜、李松林、李留欣、周留锁等。
第五代:李晗、李正红。
第六、七代学员太多(略)。
李家拳最早分祖地支、郑州支、河北支、山东支。
祖地支即李家拳发源地油坊庄一脉。清代,油坊庄习李家拳的有武举李殿辅,武秀才李殿魁、李殿卿、李殿立、宋培基。民国期间至解放初,油坊庄习武之人有第十三世孙李万祥,第十四世孙李福来,第十五世孙李新有、李国乾、李连堂、李天明,第十七世孙李万选等,仅有武举嫡孙李建修收徒授艺。
李福来,字建修,生于1905年12月8日,卒于1987年4月16日,享年82岁。李福来青年时期中原兵灾频仍,于1926年10月,在郑州应募东北军张宗昌部参加北伐,历经老婆山、茶山战役后回乡。1928年逃荒到山西,1930年在渭城应募进入西北军,参加大刀队,历经中原大战、抗日战争。期间进入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习。抗日战争结束后回乡务农。解放后五六十年代,开始教次子李秋林(15世)、三子李青林(15世)、族孙李松林(16世)、族曾孙李中喜(17世)等本村及周边三李村、西庄村李留欣、郭楼周留锁等青年武术爱好者,传授李家拳。在家父110岁诞辰之日,笔者赋七律以感怀:
腊八忆儿时听先父讲故事
每尝腊八粥香悠,常忆垂髫老父搂。
盘坐怀中揉弹片,静听塞外劈倭酋。
半瓶老酒陈年话,一袋长烟岁月抽。
双鬓虽斑吾已老,眼花还觉小毛头。
李家拳第三代传人李建修
在李福来众多弟子中,惟第十七世孙李中喜坚持不懈,后又到嵩山登封等地博采百家,化为己有。再后游艺于湖北,开馆授徒,培养出众多全国乃至国际冠军。其中有女儿李正红。
郑州支河北支与山东支皆源自武举弟子宋培基。宋培基,乙亥(1875年)恩科武进士,任河北镇回龙泛都司、章德营都司。都司,始于明朝,位阶约为今中级军官。清朝沿袭,为正四品绿营武官。凡位于参将与游击之下,县府守备官之上中等军官,也可称为协标都司。宋培基任职期间,为提高将士战斗力,传授李家拳。据传,宋培基因夜间熟睡,被匪首偷袭仇杀,光绪皇帝赐葬故里。故河北支只知传说,不知详情。李家拳宋培基一脉,目前仅知山东一支,由部下刘昆山,传艺给儿子刘孝洪(字明相),成为山东支传承人。
《郑县志》对宋培基记载
山东支由第四代传人刘孝洪传授李家拳。民国期间,刘孝洪在山东东营授艺。在一次打雷中打死对手,潜逃郑州。1951年在郑州窦府寨豫丰纱厂原址筹建国营郑州棉纺厂(后为郑州国棉二厂),刘孝洪应招进厂当技工,后为郑州电厂工程师。刘孝洪白天上班,夜晚练功。退休后收武术爱好者传授李家拳,成为郑州支传承人。八十年代初,郑州西郊小姑娘李晗(又名小英)拜其为师,学习李家拳。李晗身体弱,师傅先教其养生拳,渐次教护身拳等其它套路。几年后,刘孝洪看李晗具有练武天赋,为不影响学业,与家长商定由师傅提供学费,送其到登封少林武术体校,文武双修。后李晗在李家拳基础上又吸纳少林、形意、武当、陈氏、杨氏等拳法,丰富了李家养生拳、养生刀、养生扇、养生剑、李家双沟等套路技法。第五代李家拳传人李晗,现为国家武术六段,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武术段位考评员,国家武术段位指导员,传授李家养生拳。(李家拳谱系详见附图:李家拳支系图)
李家拳第五代传人李晗
三、李家拳挖掘整理
李家拳在油坊庄一脉中,唯李中喜、李正红父女最有成就。从八十年代开始,李中喜一直在湖北从事武术教学工作,创办武术馆,在湖北省传统武术馆校、锦标及世界传统武术大赛上,次次夺金摘银。回乡后,创办李氏武术馆,弘扬李家拳。李正红,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武术五段,国家二级运动员。在宋培基一脉中,李晗最有成就,国家武术六段,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武术段位考评、指导员。
为传承研究弘扬李家拳,李青林建议李中喜回乡发展,共同整合挖掘李家拳资源,光大李家拳文化。李中喜于2011年回乡,成立河南省李氏武术馆。顾问李全良(李氏第十七世孙,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保卫部部长)、李青林(李氏第十五世孙,研究员,学者);馆长李中喜,副馆长李晗;教练李正红。由李中喜、李正红父女主持武馆日常管理、教学训练工作。李家拳资源由李全良、李青林组织统筹整合,李中喜、李晗负责实施挖掘、整理、研究、传承,李正红实施教学训练工作。
李氏武术馆精神是:谨遵祖训,勤学苦练,习武修德;伸张正义,扬善惩恶;强身健体,振兴祖国;强我华夏,使人康乐。
李家拳整理研究指导思想是,以祖传基本套路为基础,根据现代社会所需,融会贯通所学,经教学训练实践,丰富完善规范李家拳。经挖掘研究,已整理出部分器械套路及拳谱。其中李中喜已整理出《李家护身拳谱》,李晗整理出《李家养生拳谱》等数个李家拳法及器械套路。
李家拳发展指导思想与目标是,从少儿抓起,从武馆起步,逐渐走向社会。特别是李家养生拳,最终实现不分男女老幼,城市农村,社区学校,人人都练李家拳,强身健体,造福社会的终极目标。
李家护身拳特点是刚猛勇进,劲力迸发,大开大合,刚柔相兼,疾徐有度,腾挪健毅。拳谱如后:1、一炮冲天,2、二郎担山,3、三炮齐鸣,4、黑虎掏心,5、青牛摆头,6、上下翻飞,7、罗汉踹腿,8、白蛇吐信,9、勒马按拳,10、看家护院,11、盯心镖拳,12、六手连环,13、金丝缠腕,14、二郎担山,15、左右开弓,16、天地相连,17、鹞子翻山,18、旱地拔葱,19、炮打连环,20、金鸡独立,21、鲁班拉钻,22、金刚捣坠23、浪子踢球,24、老虎做洞,25、拨云见日,26、横扫千军,27、黄莺搦膆,28、震地冲天,29、鹞子翻山,30、浪子踢球,31、腾云驾雾,32、梨花舞袖,33、罗汉打桩,34、鲁班拉钻,35、双龙出海,36、气沉丹田。共三十六个动作组成。
李家养生拳特点是刚柔相济,张弛相兼,发力劲猛,内化蓄劲,外以展力,舒筋展骨,开合沉稳。拳谱如后:1、预备式、2、起势、3、左右推山、4双龙探爪、5、虎狼掏心、6、仙人解锁、7、海底撩月、8、青龙摆尾、9、灵鼠钻洞、10、跟步截拳、11、回手反掌、12、乌龙摆步,13、鹞子钻天14、拨草搏蛇、15、铲步腾龙16、凤凰展翅、17、燕子抄水、18、鹞子翻身、19、玉女摆莲、20、白鹤亮翅、21、子牙捆仙、22、仙人指路、23、蛟龙入海、24、龙手挫骨、25、愚公踹石、26、哪咤伏龙、27、虎跃翻身、28、玉带围腰、30韩信转身、31、搭手挫掌、32、霸王单鞭、33、童子拜佛、34、收势。共三十四个动作组成。
武馆以德为标准,弘扬李家拳精粹,免费招收学员,传授李家护身拳、李家护身刀、李家棍、李家醉剑、李家双沟、李家养生拳、李家养生剑、李家养生扇、李家养生刀等,强身健体,德福社会,并收到良好效果,取得优异成绩。
因李家拳起步较晚,在传承过程中,汲取了外家拳精华,内家拳核心要义,形成了具有护身、养生功能的民间独一无二的拳种。它的显著特点是: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形神合一,腾挪健毅,实战性强,阴阳调和,通络活脉,舒筋展骨,强身健体。其主要价值是:崇德修武,独树一帜,兼具内外,老少咸宜,男女不类,便于推广。因此,被国家列入传统武术比赛项目,倡导发展。
四、李家拳发展
李家拳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衰落期、成熟期。
初创期为清咸丰、同治年间,是以李殿辅、李殿魁为代表。他们弟兄二人的成功,推动了油坊庄尚武之风的形成。出现了一批武秀才:李殿卿、李殿立等。
成长期为清同治、光绪、民国年间,代表人物是宋培基、李殿卿、李殿立、刘昆山等。他们使李家拳分枝发叶,形成了以油坊庄为核心的密县、郑州、河北、山东支系。
衰落期为1949年—1980年,特别是从1949年到1960年间,李家拳处于停滞状态。60年以后,只有油坊庄李建修,郑州棉纺厂刘孝洪,在传授李家拳。其他地方,不详。
成熟期为1980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复苏。武术也从睡眠中醒来,开始恢复生机。李家拳代表人物是李中喜、李晗、李正红。他们开始是在互不相知的情况下,各自传承。到2011年,李中喜成立河南李氏武术馆,才把已知的李家拳资源及传承人整合到一起,进行挖掘、整理、教学、参赛。之前,李家拳只是口传身授,言传身教。经过李中喜、李晗系统整理,使李家拳得以成熟、规范。
李氏武术馆成立后第三年,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爆发力。2013年5月25日至27日在徐州举行的全国第四届传统武术比赛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斩获1金、8银、6铜共15枚奖牌。此后,一发而不可收。2014年参加第五届全国传统武术暨全国农村武术大赛,获8金、25银、14铜,共47枚奖牌。2015年李家护身拳被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首次列入全国传统武术竞赛项目,并参加福建邵武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传统武术比赛”,获取5金、13银、8铜共26枚奖牌。
2015年李家拳被列入国家传统武术比赛项目后,使李家拳步入发展快车道。2016年在中南五省传统武术比赛中,荣获18金、15银、9铜。同年又参加第一届徐州国际武术比赛获6金、8银8铜。2017年参加第二届徐州国际武术大赛获11金、15银、11铜;2018参加第三届徐州国际武术比赛获8金、12银、6铜;2019参加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邀请赛暨中华武术好少年总决赛获10金、1银、1铜。七年来共荣获奖牌220枚,其中金牌67枚、银牌92枚、铜牌61枚。2019年,李家拳第六代传人李明灿、李懿镈、兰政辉、陈佳浩、吴豪杰、获得“当代武术好少年”称号。
《武林武道》为李中喜作封面人物报道
馆长李中喜,著名武术家、武术教育家。1955年生,李氏第十七世孙,李家拳第四代传人。自幼受李家拳熏陶,启蒙于李家拳第三代传人西北军大刀队队员、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员李福来,后拜嵩山少林武术协会理事张广俊为师,再后游艺于湖北。自八十年代起,李中喜创办了湖北振华武术学校,一直从事武术教学。培养出众多优秀武术人才。如:世界双料冠军喻焓,亚洲冠军王天玺,全国传统武术冠军赵伦达、李正红、余翼等。2011年底返回故乡,成立河南省李氏武术馆,并在油坊庄开馆授徒。李中喜2015年荣获由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高小军、张秋平、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何青龙签发的全国传统武术“武德风尚教练员”和“体育风尚教练员”奖。在《武魂武道》杯2018中国当代武林人物评选活动中荣获“武林名家”、“武林百杰”、“传统武术优秀传承人”称号,登上2018中国当代武林人物荣誉榜榜首。2019年10月,《武魂武道》杂志第五期,李中喜作为封面人物予以专题介绍。副馆长李晗前已介绍,不再赘述。
教练李正红,李中喜之女,2000年生,李氏第十八世孙,四岁跟父亲开始练习李家拳,李家拳第五代传承人。自学拳至今,共获得金牌10枚、银牌4枚、铜牌6枚,计20枚奖牌。现为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武术五段,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李氏武术馆主教练。武馆成立以来,每年率团参加国际、全国武术大赛共荣获奖牌220枚,其中金牌67枚、银牌92枚、铜牌61枚。2018、2019年上了央视、省电视台春晚及相关栏目。李正红2018年中国当代武林人物评选中荣获武林精英、武林百杰、传统武术优秀传承人等荣誉称号。《武魂武道》武术杂志做了报道。2019年父女俩同时登上《中国当代武林精英大典》。
李正红荣获优秀传承人称号
李氏武术馆自2015年9月29日由“新密时讯”报道后,2016、2017、2018、2019每年的参赛成绩,都由新闻媒体图文并茂予以报道。2018、2019年登上河南省少儿网络电视春晚、河南省电视台“善行天下”春晚;2017、2019年登上中央电视台CC TV-2《第一时间》栏目。
李家拳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与时俱进,造福社会。在初创、成长时期,注重功名、健身、防卫、技击。改革开放后,进入太平盛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重竞赛交流,健身养生,强身健体,娱乐表演,陶冶情操。李家拳以增强人民体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为己任,传承发展壮大。2020年,李家拳被列为新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李中喜、李晗、李正红列为李家拳第五代传承人。
五、李家拳典故
从新密到郑州,沿途百姓对李殿辅、宋培基、李家拳津津乐道。民国期间,李殿辅孙子李福来从密县往郑州推煤卖煤,到路边找水喝,当地人知道是李殿辅孙子时,还给他打荷包蛋吃。在本地,流传李家拳典故更多。
1、李殿辅典故
李殿辅自幼聪慧,刻苦勤奋,豪侠正义,解人为难,为人豁达,坦荡磊落。
艺交豪侠
族传,李殿辅身手矫健,特别是轻功,高墙陡壁,如履平地。在他练绳鞭时,尽兴处喊一声“走”,可随绳鞭飞上屋脊。李殿辅仗义疏财,广结豪杰,名震豫鲁皖数省。年轻时山东有一豪侠慕名前来比武,李殿辅客气的对来者说:“来者是客,是文比还是武比,随你挑选。”来者说:“武比。”李殿辅说:“还是文比吧。”“怎么文比?”“我摆一桌酒席,倒一杯温酒,然后你把我捆绑在二楼上,你把门窗锁好,如在酒凉之后我回到席桌,就算我输,如何?”来者同意。他在客厅备好酒席,二人上到后院哥哥李殿魁的二楼上,来者用绳索把李殿辅五花大绑绑在椅子上,锁好门窗。等来者回到客厅,李殿辅已经坐在酒席上了,酒温不凉。客人感到不可思议,便到二楼查看,门窗仍锁得完好如初,不知他是怎么解开绳索下得楼的。来者甘拜下风,遂与李殿辅结为友好。
箭驱匪首
一天,一个年轻人骑着快马,来到油坊庄找到李殿辅,请他赶快去泰山解围。来求救的是新郑县泰山南麓大户人家的家丁,说遭土匪围困,他趁黑夜逃出跑来求救。李殿辅迅即拈弓提刀,飞马来到泰山脚下,老远对着土匪喝道:“哪里恶贼,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良家!还不快走,免得丢掉性命!”匪首见李殿辅气宇轩昂,不敢上前,故作镇定的老远搭话:“哪里狂徒,少管老爷闲事,免得日后不太平!”李殿辅见他们没走之意,提弓搭箭,“嗖”的一箭飞去,射掉匪首一只耳朵。匪首哎呀一声,捂着耳朵,呼叫着众喽啰一溜烟跑了。
勇救乡亲
又一次,三李村一青年找李殿辅求救,说三李寨遭禹县土匪围困,请他赶快去搭救乡亲。李殿辅挎弓提刀,飞马来到寨前:“毛贼知趣快走,不然,我的箭可不认人!”匪首老远拍着胸脯说:“有种你朝爷爷这里射!”土匪果不识趣。李殿辅没等话音落,弓圆箭飞,只见匪首手捂胸脯,“哎呀”应声倒地,鲜血直流。其他众喽啰见状,呼啸着鸟兽散了。
急救弟子
族传,郑州草洼弟子宋培基是托榜进士。之所以是托榜进士,有一段故事。光绪元年,宋培基赴京会考。李殿辅随徒弟宋培基到北京参加殿试,慈禧太后和大臣在一旁观看。慈禧看得兴致勃勃,众大臣也不住喝彩,宋培基越发发挥的得心应手。考试结束后,慈禧让他再演练一套春秋刀。当宋培基把大刀抛出数丈高后,忽觉头发懵,眼花缭乱,刀似一条巨龙向他飞来,吓得他不敢接刀。在这千钧一发之即,李殿辅一个箭步上前,接住了大刀。因此圣上赐他为托榜进士。此虽为民间演绎故事,不足为凭,却彰显百姓对李殿辅、宋培基的爱戴。
威拒游勇
1861年全国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散兵游勇们凡经过的村落无不遭殃。为使周边村民免遭祸害,李殿辅邀老坟后武教师朱大洪,让弟子联络邻村青年,组成一支护卫队。当李殿辅听说有一股游勇从登封向这里流窜时,邀朱大洪前去拦截。李殿辅手提大刀骑马率队,与手握双锤的朱大洪走到南大沟罗圈寨时,与长毛相遇。长毛见此阵势,不战而去。
2、宋培基典故
同治年间,由一支二百多人组成的“人客”(人贩子)从河北来到郑州一带贩卖人口。一路既夺又抢,甚是嚣张。受害者报官,衙役见“人客”彪悍凶狠,人多势众,避而不为。受害人便到曹洼请宋培基救难。宋培基闻听大怒,决计在他们过路草洼时给以严惩。草洼村地处郑密故道,是必经之地,有寨门护卫。当“人客”途径草洼,队伍入寨门一半时,寨门迅即关闭,进村“人客”顿成瓮中之鳖。他们惊慌失措中得知是宋培基计谋时,商议假装拜见,趁献礼时用袖箭暗射。宋培基将计就计,腰缠一根九节鞭会见“人客”。他们见宋培基赤手空拳,几个自恃武功高强的头目暗自窃喜,在献礼时正欲发袖箭,宋培基挥鞭将其打死。早有准备的村民,将反抗的“人客”打死打伤无数,其余全被生擒。寨外“人客”见寨墙上土枪、弓箭防守严密,匆匆逃走,被擒的“人客”送官府惩办。
3、李福来典故
老婆山撤退遇险
1927年春,李福来所在的直鲁联军徐源泉部在南京南部的老婆山和蒋军程潜部发生战斗。老婆山战斗非常激烈残酷,连长林加汉受伤,李福来把他背下火线,让救护队抬走,又返回战场。由于程潜部攻势凶猛,为减少战士牺牲,李福来连且战且向南京撤退。但一路上看到兄弟连队都纷纷退往码头,他们也向码头方向撤去。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当李福来撤到码头时,溃军已是乱作一团,有的被踩倒,有的掉进江里。当李福来挤到码头前,船已缓缓启动。他飞身一跃,双手紧抓护栏,双脚悬空。幸好他有一身功夫,身轻矫健,双臂一运劲,纵身跳到船上,捡回一条性命。
热河梁底沟门挥刀
1930年1月,佟麟阁奉冯玉祥之命,在西安建立新1军,任军长兼27师师长,负责召集西北军旧部,招募新兵,积极训练,巩固后方。李福来当时逃荒到山西,在渭城应募进入西北军,参加大刀队。后张学良整编驻晋各军,李福来到新41军。1933年2月10日,关东军向部下传达《攻占热河计划》,分3路进犯热河。3月19日夜,李福来与大刀队员们乘夜色分两路潜入梁底沟门日军阵地,以大刀、刺刀与敌肉搏,直到天亮,歼敌200余人。冯续秋团长阵亡。1934年3月,蒋介石因停发41军军饷,发生宁夏战争。李福来厌烦了自相残杀的战争生活,宁夏战争结束,返回家乡。
卢沟桥杀敌
1936年9月,中央军第14军(军长卫立煌)第10师(中将师长李默庵)完成整编改组后驻防河南信阳。为补充兵员,在郑州招兵。当时李福来与本村李和尚到郑州卖菜,被抓去当兵,编入中央军第14军第10师28旅(旅长陈牧农)2团3营9连,在郑州操场街训练5个月。12月“西安事变”结集于潼关,李福来又到山西浦县特训。为强化官兵近战、夜战训练,经常在黑夜和风雪交加的情况下作行军、挖战壕的演练。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李福来连于河南安阳集结后,7月开赴河北涿州布防。8月移防石门(石家庄的旧称,1947年解放时改称石家庄)。李福来连在柳林浦河边修筑工事,保卫石家庄。工事建好后,李福来连于8月15日急忙开到卢沟桥西部,和日军作战。日军的侵略行径已使中国官兵极度愤恨,凌晨2时,李福来连出敌不意,冲入阵地。顿时日军阵地手榴弹爆炸,刺刀闪着寒光,喊杀声传出数里之遥。战斗中,他把破锋八刀、李家护身刀全部用上,只见阵地上血肉横飞,日军东奔西窜。当日军遭战士们刺刀、大刀砍杀时,他们有的卑躬屈膝,跪地求饶,所谓皇军威严已扫地殆尽。阵地上溅起来的血,已经将人从头到脚染红,浑身上下成了血人。李福来被鲜血染满全身。这时集合号响,无法将士兵集合回来,他们不顾一切还在拼命追杀,阵地四周好像猎犬在追赶兔子,四处可见血人追赶拼命奔逃的日军。
刘庄劈寇
刘庄位于山西娘子关南部原平县阎庄乡,距原平县60多里。1937年10月,日军第1军于10月占领河北省石家庄后,令第20师团沿正太铁路(正定至太原)向山西进攻,以配合由晋北南下的日军会攻太原。蒋介石令卫立煌率第14集团军四个半师从河北星夜驰援忻口,任卫立煌为前敌总指挥,组织忻口会战。卫立煌率第14集团军居中央,在代县至原平公路正面实施防御,抗击日军进攻。李福来营驻扎在娘子关南部,距原平县60多里闫庄乡刘庄村。9日,日军大举围攻原平,11日原平失守。
当天晚上,有一支日军的骑兵部队在刘庄宿营,满地都是马,日军正在酣睡之中。这晚皓月当空,正是夜战良机。李福来营迅速解决了日军哨兵,潜入日军营房。李福来推房门时,一日军用刺刀向他刺来。李福来迅疾腾身跃出丈外,先扔了一颗手榴弹,紧接着趁日军混乱之机,用大刀劈杀,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稀里糊涂做了刀下之鬼。战士们又趁乱放火,日军其他部队见到火光,纷纷赶来增援,兄弟团便在山地伏击。在夜间,日军的飞机大炮都发挥不了作用。正当李福来杀得起劲时,突然一颗子弹从左锁骨穿进,从后背穿出,身负重伤,被战友迅即救下战场。李福来身负重伤,经救护队包扎处理,转到商丘野战医院治疗。在商丘不见好转,又转到长沙医院,到1939年10月出院。
太行抗战
1941年春节后,新5军成立新兵团,刘廷杰任团长。驻扎在淇县卫贤乡。李福来又到新兵团招兵处当少尉副官,配有勤务兵。3月,李福来到洛阳招兵。这一次洛阳招兵,令李福来及招兵处同仁非常感动。新兵团在洛阳招了1000多人,开到林县临淇训练了9个多月。为了提高新兵战斗力,李福来兼大刀教练。1942年6月20日,李福来在林县西南的一个山头上,与日军展开激战。在与日军的遭遇战中,李福来腰部被一颗子弹穿过,被救下战场后,到渭魁养伤。
军校学习
李福来虽有实战经验,但没有经过正规军事学校系统学习,虽是少尉副官,因没有学历很难提升。师部为了提升李福来,他的伤势刚好,于1943年3月底送李福来到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第7分校学习。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又称黄埔军校西安分校,是培训营以下军官而组建的。抗战初期(1938年1月)军校第七分校奉命筹办,同年3月在陕西凤翔正式成立。抗战胜利后(1946)并入成都本校,成为陆军军官学校西安督训处,续办至1947年9月18日。训练基地有陕甘两省的兰州、天水、凤翔、西安、户县。学校成立有军官总队,调训各部队行伍出身的排连营级军官,施以半年到一年的军事补助教育,以增加学员的军事知识,提高其指挥能力,结业后仍回原部队工作。李福来到第15总队郑州军官大队学习。学习课程分理论与实操。
有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内务规则、夜间教育等。军校训练非常严格,每天早上背步枪跑步8里路,每周四各半天在野外摸爬滚打,其余为上课。大多数时间是上午操场训练,下午野外演习。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实弹射击、手榴弹投掷、劈刺练习。
李福来用过的课本
在学习期间,他与同学刘文峰、岗宝营、张崇九等成为好朋友。最后他和换帖弟兄、同学还有潜伏下来没走的共产党员一致决定,学习结束,他们就一同投奔延安。学习结束,日军投降。李福来因去宝鸡寻找逃荒的亲人,而未成行。解放后六十年代,在新乡火车上遇见当年去延安的勤务兵,得知他去南方招新兵,已是某师师长了。
李家拳自诞生至今,历经近二百年,今正如春天百卉,枝繁叶茂,李氏武术馆为弘扬中华传统武术,国粹文化,植树培林,福荫社会。值此,笔者特填写《夺锦标》一阕,以祈所愿:
夺锦标·李家拳
腹地中原,才名辈起,尽显人文灵气。
人物东方第一。华祖三皇,炎羲黄帝。
我先贤曾祖,殿辅公,平安闾里。
李家拳、守护康宁,更有培基徒弟。
后起閎杰才俊,虎跃龙腾,众星焕奕。
承绪先人法技,郁秀一枝,强身健体。
愿春膏滋育,武林风、德泽兴李。
看明朝、华夏子孙,四海山河森立(滕应宾格)。
附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