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汇报材料(绘就村美民富新画卷)

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汇报材料(绘就村美民富新画卷)(1)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杨 通讯员 李文翠

近年来,徽县把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特色产业发展好、人居环境提升好、文明新风培育好、美好家园建设好”入手,从富口袋到富脑袋,从美环境到美生活,逐一破题、屡出实招,描绘出更加壮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日,徽县大河店镇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居环境整治观摩活动正在火热进行,镇村干部群众逐村观摩、集中讨论、互相学习、共同促进,迅速掀起了抓人居环境提升、促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

这只是徽县以人居环境提升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务实举措之一。徽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补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短板来抓,以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全民动员,打出重点环境整治组合拳,让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在农村,坑渠河道常常成为倾倒垃圾的重灾区。徽县各乡镇针对这一顽疾,因地制宜、重点攻克,调动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公益性岗位、志愿者队伍等力量,结合各村社实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对村社道路、坑渠水沟定期进行全覆盖清理,并做好日常保洁监督,实现常态化治理。同时,组织村民开展绿化美化活动,对道路两旁、拆除的房屋旧址、坑渠周边植树绿化,村庄脏乱差面貌得根本性转变。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曾是农村厕所留给人们的印象,为有效破解农村厕所改造难题,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徽县按照“县级统筹、乡镇实施、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原则,采取“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整合资源要素、严格规范标准、集中力量推进,确保一年四季正常使用,建成一户受益一户。

“瓷砖贴墙、彩板吊顶,上厕所没有蚊虫叮咬,主要还能洗澡,现在上厕所就是一种享受啊!”榆树乡火站村崔大伯说出了大伙儿的心声。

一个个制约乡村发展的环境顽疾逐个突破,道路宽敞通达、绿树繁花掩映、崭新的房屋整齐有序、文化广场设施齐全,老百姓也充分享受着环境改善带来的生活变化。

“以前,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农业种植,一年到头生活拮据。现在,我们办的农家乐,旺季时候一个月就能收入1万多元。”看着自己装扮精致的小院,水阳镇新柳村月亮湾农家乐主人田野感触颇深。

大河店镇三泉村,坐落于青泥岭脚下,这里既有唯美曼妙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富足。但由于早些年村子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足、村内环境较差,村民们守着“富饶的美丽”过着穷日子。村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措施,使以前破败的小村落变成了现在有名的旅游村,村民们也办起了农家乐、做起了小生意,成为美丽乡村的最大受益者。

实际上,在徽县,像三泉村这样通过风貌改造和人居环境提升实现新发展的村庄还有很多。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12个、县级美丽乡村65个、美丽庭院示范村20余个,花映三泉村、稻坪古村落等3A级旅游景区2个,嘉陵镇田河村、水阳镇泰山村、银杏树镇高坪村等一大批美丽乡村成为新的旅游打卡地。

从曾经的脏乱差到现在的净绿美,一个个美丽乡村日新月异、生机勃勃,一幅幅村美民富的乡村画卷正在金徽大地铺展开来。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甘肃经济网)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