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干腐病(马铃薯储藏期银腐病高发)

马铃薯产量很高,每年收获以后种植户都会将一部分马铃薯在专门的地窖里进行储藏,以期待后期价格上涨再进行销售。但是马铃薯在储藏期也容易发生各种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下面我们来讲一下马铃薯储藏期常见的一种病害银腐病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干腐病(马铃薯储藏期银腐病高发)(1)

什么是马铃薯银腐病?

马铃薯银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储藏期,对白皮和黄褐色皮的马铃薯危害最大,病薯上会出现非常明显的银色斑。近年来在国内只有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但是在国外却是一种对马铃薯危害极大的病害。发病的马铃薯块茎上会出现明显的褪色斑,表皮脱落,商品价值大大下降。

马铃薯银腐病的发病症状

该病在马铃薯的生长期就已经开始侵染,主要危害马铃薯地下部分。银腐病的坏死斑首先出现在茎基部的块茎上,病斑大小在1cm左右,不过病斑下面的果肉却是健康的,表面呈不规则的褪色斑,后期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变为苍白色至银棕色,严重者皱缩病斑覆盖块茎植物表面大部分面积,后期开裂失水对马铃薯外观影响很大。正常情况下,发病马铃薯进行收获时,病斑清晰可见,特别在潮湿时可以看到明显的银白色病斑。

马铃薯干腐病(马铃薯储藏期银腐病高发)(2)

马铃薯银腐病的发生规律

该病害多发生在冬季,病原菌在马铃薯块茎上以及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在种植过程中,随着土壤中环境的适宜,在薯种和土壤中潜伏的银腐病病原菌开始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并侵染种薯附近的新一代马铃薯,靠近茎基部的马铃薯最先发病。在收获前进行浇水或者遭遇连续阴雨天银腐病高发。

马铃薯银腐病的分生孢子在温度为2-27℃,相对湿度85%-100%时即可大量产生,而马铃薯在地窖中储藏的温度为4—5℃,相对湿度在80%—85%,所以地窖中储存的马铃薯,银腐病仍然可以实现再次侵染。病原菌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等,从带病块茎附近的马铃薯气孔或者伤口进入,完成再次侵染,一些带伤口的马铃薯染病几率较高。

马铃薯干腐病(马铃薯储藏期银腐病高发)(3)

马铃薯银腐病如何防治?

马铃薯银腐病的防治需要从种植开始进行预防,科学管理,提高抗逆性,并在储藏过程中做好药剂防治,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发病几率。具体管理建议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种植前要做好选种工作,有一些带病薯种,前期容易被忽略,这些马铃薯表面有较小的皱缩病斑,应当提前排除。要选择无病区域的马铃薯种,或者自己繁育无病薯种。

马铃薯干腐病(马铃薯储藏期银腐病高发)(4)

第二,种植时要做到合理密植,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银腐病高发;合理灌溉,土壤湿度过大有利于银腐病的发生,尤其是在收获前一段时间,保持适当干旱不利于银腐病的传播。

第三,种植前进行拌种,选择30%甲霜.噁霉灵50ml、72%霜脲.锰锌100g、62.5%精甲.咯菌腈50ml等喷雾拌种150kg,对于真菌性病害有不错的效果。

第四,马铃薯收获后,摊放在阴凉通风的棚下,使其迅速散发田间热和水分,能降低银腐病的发生几率。然后对马铃薯进行筛选,将带有明显病斑、伤口、虫眼的马铃薯挑出,保证下窖马铃薯的健康无病,切断传染源;同时在搬运马铃薯过程中,注意不造成人为的伤口,运输马铃薯的一些工具也要定期的清洗,保证无病原菌。

第五,做好马铃薯地窖消毒工作,马铃薯下窖前,提前2周进行地窖消毒,可以选择百菌清、硫磺、高锰酸钾等消毒剂细致喷施。

马铃薯干腐病(马铃薯储藏期银腐病高发)(5)

第六,马铃薯下窖以后,为马铃薯的愈伤期,地窖应维持10~15℃较高温度及80%~90%的相对湿度,促进伤口的愈合,能够降低银腐病的发生几率。

第七,药剂防治,在马铃薯下窖储存前,用45%的噻菌灵15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1000倍液喷施处理块茎,对于储藏期的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在马铃薯管理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施肥,比如使用有机肥菌肥等,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丰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种类,也能够提高植株对银腐病的抵抗能力;同时在生长期喷施杀菌剂如丙森锌、唑醚.代森联、甲基硫菌灵等,也能降低银腐病的发生几率。

总之,如果在种植过程中做好马铃薯银腐病的预防工作,果实带病少,下窖前做好筛选工作,那么窖藏期间银腐病就不会大发生,保证了马铃薯的品质,种植户也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注植保小贴士,获取更多农业信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