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人处世的方法怎么样(古代孔子为什么要强调做学问要)

"人不知而不愠"虽然是出自《论语·学而》篇中,但笔者认为它的含义绝不仅限于"做学问"上,我们可以联系整句来进行探讨,孔子想表达的、想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是对我们学习上的启示,学习新的知识,然后按时去进行复习,这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有朋自远方来"是对我们人际交往上的启示,有朋友来看我们,我们要热情地接待朋友。

"人不知而不愠"则可以有多层的含义,产生不同的理解。

首先,可以指做学问方面,别人不知道我的才能,而我并不恼怒,这是君子的修养。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被周围的人认可,但是我们一生会遇到这么多人,怎么可能每一个遇到的人都赏识我们,喜欢我们呢?当我们的学识我们的能力没有受到认可时,不要恼羞成怒,要心平气和地接受,既要对自己有底气,也要知不足而志于学。

孔子为人处世的方法怎么样(古代孔子为什么要强调做学问要)(1)

其次,"知"在古代汉语体系中,它可以读作去声,表达的意思是"智慧",那么我们又能有新的启发——与学识浅的人相处而不厌烦。这又是一种君子的修养,人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我们不可以对别人有苛求,面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思考不同。就例如之前给笔者印象很深的巴黎圣母院事件,巴黎圣母院失火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是一个灾难,但是有一部分人却在网上说一些"天道好轮回"的话,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遗产,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对此都可以理解,留在很多人印象中的是圆明园被外国列强烧毁抢空,当我们看到一些与我们不同的观点,我们不要针对这些观点反驳说教,要去思考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人不知",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是受到了生存环境的限制,在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何以为家》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没有身份证,没有户口,没有正式的工作,给不了孩子稳定的生活,也给不了孩子应有的教育,却不断地怀孕生子,又将孩子养成糟糕的大人,他们以为养儿防老,可是一个又一个的孩子既得不到温暖与教育,也并不可能给家庭实现什么转变。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群大人,不负责任的大人,应该鄙视他们、唾弃他们吗?可是他们也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他们所有的生活观念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告诉他们生活就应该是这样子,忙碌,卑微,相信养儿防老,但是又忽视孩子,把十几岁的女孩送人,他们自己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变成大人的。"人不知"时,我们应该有一颗悲悯心,理解别人,也要有志向,"安得广厦千万间",为社会做能做之事。

孔子为人处世的方法怎么样(古代孔子为什么要强调做学问要)(2)

最后,"人不知而不愠"也可以指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这个了解不再局限于学问方面,而是指向了更广泛的人品上。一个人是不可能在所有人心中都尽善尽美的,我们努力成就一番事业,也许是希望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但是一定会有人指指点点,说这个人汲汲于名利;有的朋友对二次元很感兴趣,喜欢花很多钱去买手办,在笔者看来,这是人家的一种爱好,就像女人喜欢买口红,男人爱车一样,在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内去实现,有什么不可以呢,但又会有一批人站出来指责他们说不务正业。我们做事做人,是不可能完全不受非议的,孔子告诉我们,当别人不能懂我们的时候,也无需生气,做好自己即可。

孔子为人处世的方法怎么样(古代孔子为什么要强调做学问要)(3)

对于这句话,必然还有更多更好的理解,《论语》的价值就在于它从来不是一部死书,永远都可以有新的解读、新的启示。(作者:李一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