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金名片(浙江民营经济风云40年)
浙江杭州夜景。江宣 供图
中新网杭州12月22日电(柴燕菲 胡哲斐)从自然资源“丰度”排名全国倒数的资源小省,到国内生产总值超5万亿大关的经济强省,浙江,这个挺立在东海之滨的省份,如其所在地理位置一样,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以“勇立潮头”的姿态,演绎着历史的沧桑巨变。
洞窥其背后密码,“民营经济”是无法绕开的标签。2017年,民营经济创造了该省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外贸出口、80%以上的就业岗位、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
“56789”的序列,印证着浙江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浙江民营经济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崛起史。诚如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所言,浙江发展能有今天的成就,民营经济居功至伟,民营企业家居功至伟,民营经济强则浙江强,民营企业好则浙江好!
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 民营强则浙江强
1978年,陆域面积仅10.18万平方公里的浙江,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工业基础薄弱。40年后,平均每10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板,每29个浙江人中就拥有一家企业。
数字背后,激荡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风起云涌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伊始,浙江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镇逐步突破禁区,放宽政策,个体经济开始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务院颁布《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浙江一批个体工商大户向私营企业发展。
提及这段历史,章华妹的名字总会被许多人想起。1979年,这个18岁的温州姑娘在家门口摆摊卖纽扣、针线、表带等小商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温州试水市场改革。第二年,在父亲的鼓励下,章华妹从当地工商所领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若不是改革开放,我可能还在小弄堂里提心吊胆地摆摊。”章华妹感叹。
浙江在“最多跑一次”改革背景下发出首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章华妹的故事拉开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个体工商户乃至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序章。到1997年底,该省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53.23万户、256.41万人;私营企业发展到9.18万户、135.52万人,成为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影响较大的省份。
进入21世纪,浙江民营经济也迎来新的曙光。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此后,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而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的进步,浙江民营经济抓住历史新机遇,在许多领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尤其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异军突起,引领了全国数字经济潮流。
40年间,浙江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其如同强大的引擎为该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汩汩动力。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浙江全省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124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51768亿元,而其中60%以上的生产总值均由民营经济创造。
浙商精神与产业模式加持 “浙江路径”书四秩芳华
40年来,浙江省民营经济演绎了强势崛起之路。探究其背后原因,或许可从民营企业家精神、特色产业集群的模式路径上透视一二。
11月,“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公示。浙江共有鲁冠球、马云、李书福、南存辉4位民营企业家入选。
荣耀背后应看到,浙江民营经济的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崛起史,是该省民营企业家历尽艰辛、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亦是一部新时代浙商精神接续传承、丰富升华的发展史。
浙江某民营企业生产车间。 王刚 摄
第一代浙商旗帜鲁冠球1969年走上创业之路。彼时,他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办起宁围公社农机厂,这也是万向集团的前身。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后,鲁冠球以开拓者的胆识一路披荆斩棘:砍掉农机厂大部分业务,专攻汽车零部件;以自家自留地里价值2万多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厂子,以获得自主经营权;搞内部职工入股;制定“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工作方针,不断走出去……
回首创业往事,鲁冠球曾说,一切都是干出来的,“别人工作5天,你就365天都不休息,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定能成功,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
除了浙商精神的滋养,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还源于选择了正确的路径——产业集群。
绍兴轻纺、海宁皮革、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实践证明,“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是浙江民营经济的正确选择。如今在浙江600多个块状产业中,已有500多个产值超过5亿。嵊州年产领带2亿多条,连起来可以绕地球7圈。温州皮鞋年产近16亿双,给全国每人做一双都有富余。
随着技术的日益革新,如今浙江的块状经济正不断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端产业集群升级。特色小镇的诞生就是最好的例证。浙江省启动创建特色小镇3年来,聚焦信息、环保、健康、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目前已形成7个省级特色小镇,115个省级创建小镇。
上述所及仅是窥探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小窗口。辉煌40年,承载了诸多的光荣与梦想,无数内外因素交叉影响,各行各业融合共生,“单一归因”从来不足以叙清这段激荡的历史。
政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为民企发展提供“沃土”
如果说企业家精神和产业集群模式更多是该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那么浙江营商环境的优化,则为其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外部保障。
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个私企业遇到重新进行工商登记,浙江多地政府以“公家企业”名义,使民营企业以“挂户经营”的方式获得了生存机会,还是“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为企业的生存发展降低制度性成本。
而面对近期的“国进民退”论调,以及一些民营企业家称遇到了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三座大山”,浙江也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民企送上“定心丸”。
11月,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时代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召开,车俊在会上表示,浙江将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紧接着,浙江省在创新、融资、用工、用地、降成本等十方面出台了31项举措,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的密集表态与实际行动,大大提振着企业家的信心。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坚信,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浙江民营经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
四秩芳华,浙江的民营经济对该省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可谓具有里程碑意义,甚至成为洞见中国改革开放的微镜缩影;激荡未来,在新的时代节点和变革浪潮中,浙江民营经济也将承载着无数期许,写就更为繁荣的篇章。(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