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1)

小印拿出了多年压箱底的小众宝藏,推荐大家观看的同时,也顺带与大家一起解析,为什么一些影片看起来很有质感?

NO.1

巧用黄金分割,反用夸张局部细节

《黄金三镖客》

关键词:夸张特写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2)

出品年:1966

豆瓣评分:9.2

抛开该片大量电影画面惯用的左右对称,《黄金三镖客》还广泛使用了夸张的特写镜头。

这种手法主要用于强调叙述的角色,而西部开放的空间,也让画面大多采用开放式构图。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3)

最为常见的便是三分法构图,横、竖将画面平均等额分成三等分,使主体安排于交叉点中。

这一帧不仅运用三分法构图使画面平衡,强调三人的互相对峙;人物站位更采用三角构图,强调枪战决斗的紧张感。

小印最先以这部影片为例,除其经典外,还是因为一段极有趣的文字。

斯蒂芬·金在《黑暗塔》序言中写到:

“胡茬都有如小红杉一般、纹路足有峡谷那么深、枪管直径都如同荷兰隧道般大小……我所想要获得的是这种尺寸所带来的史诗般的世界末日的感觉。”

正是因为这部电影在宽屏上的冲击力,驱使这位大师在19岁有了写下这部长篇的冲动。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4)

此处构图采用了荧幕内景框,绳索便是焦点,两边的墓碑恰好化解了宽银幕对称的呆板。

运用特写手法不仅使画面充满冲击力,借此表现西部蛮荒的张力。

画面的纤毫毕现,更使人物深层心理状况、情绪波动,有了出乎意料的刻画。

反用夸张巨大的局部细节,烘托了西部世界的宽广无垠。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5)

以人物视角引申出画面,建筑与人群构造了黄金分割构图,以交叉点附近感知到角色的视野。

该片导演赛尔乔·莱昂内可称是西部片的转折。

但即是顶峰也为没落之始。

近期颇受欢迎的《曼达洛人》,除借鉴了传统武士片,更能看到西部片的影子。

看来在太空时代,西部仍然是不可避开的浪漫题材呢!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6)

《青木瓜之味》

关键词:有限局部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7)

出品年:1993

豆瓣评分:7.8

想必大家对于越南这个国家,可谓是靠近却不甚了解。

只是隐约知道,在南边、靠海,大抵没有其他印象也未曾关注。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8)

来自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充满了独特的异国情调。

如题之名,亦似东南亚的菜品,总又让人有吞咽唾液之感——尚未成熟,酸而清香,忍不住打个颤儿。

特写的微张嘴唇便是如此。

涂抹口红充满诱惑,但细碎柔软的绒毛又颇具青涩稚嫩之感。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9)

故事讲述的是少女成长的故事,青色贯穿始终。

该片特写镜头便着力描绘少女心事,成长之涩。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10)

清冷的色调,更多是种凉意。

整部影片的范围也多在一宅之内,可以看到和与三镖客明显不同的便是,特写中有大量阴影进行遮挡。

这便是封闭式构图,突出其局促与拘谨。

而随处可见的窗,更是起到了分割画面、强调束缚的作用。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11)

NO.2

细节刻画,三角构图平衡人物关系

《夏天的滋味》

关键词:雅致小景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12)

出品年:2000

豆瓣评分:7.7

陈英雄的电影有种魔力,能把一种感觉通过细节传达而出。

若说《青木瓜之味》是青涩的味觉,那《夏天的滋味》便是一种湿漉漉、雨林特有的粘稠却又清新的奇异触感。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13)

中空正三角构图具有稳定灵动之感,具有平衡画面与人物、引导观众视线的作用。

该片着重阐述秘密,夏天似乎发生了许多,却又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14)

以静写动,以小见大。

雨季带来潮湿,亦有清新之感,欲望很旺盛又被很好的克制伪装起来。

三姐妹恰好有着不同的成长阶段,却又能称为少女,慵懒随意,头发湿滑,对完全的成人似懂非懂。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15)

垂直线加水平线构成的画面,有着平静的稳定感。

场景仍多在封闭空间之中,如青木瓜之恋一般,以单一家庭为主体叙事。

但随处可见的雨林小景,抓人的色调,充满了物美与暧昧。

一种闷热、湿润的感触,在局部淋漓尽致。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16)

《芬妮与亚历山大》

关键词:欧洲宫廷 美国现代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17)

出品年:1982

豆瓣评分:8.8

这是一部特别讲究细节的电影,但却鲜有特写镜头。

好比欧洲宫廷画——大多不分主次,人物繁杂,各有喜怒哀乐;在有限的画幅里,尽可能阐述足够丰富的东西。

每一样物件仍清晰鲜明,单独拎出也是美的,却也不会喧宾夺主。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18)

而干净简单的构图,犹如美国现代画家爱德华·霍普的画——安静孤独,好似静物,平淡却充斥故事。

电影画面的连续性,更是让发展有无限的可能。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19)

多三角构图,不仅使画面稳定,更强调了人物间的关系。

细节与隐喻让封闭的世界不再封闭,趋于无限。令人意犹未尽却又心满意足。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20)

“邪恶已经挣脱了锁链,但是让我们呆在这个小世界里,寻欢作乐。”

“万事皆有可能发生,时间、空间并不存在,想象如纺线,交织着新的图案。”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21)

NO.3

油画质感,描摹人物内心波动

《曼陀罗》

关键词:淡彩水墨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22)

出品年:1981

豆瓣评分:7.8

欲望、似乎是个千古难解之题。

从食用毒蛇的苹果伊始,禁欲与纵欲似乎都走向了极端。

或纵情声色、或视为洪水猛兽。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23)

垂直线具有紧张感,也起着分割人物的作用。

《曼陀罗》以大量冷色为主,象征禁欲,而少女红衣那一抹红,便是赤裸裸的欲望。

这是部颇具禅意的电影,似山水淡彩——大量留白,以景为主导,把人作衬托。

少了大写意的泼辣,却也活泼悠远。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24)

清雅脱俗,又构图严谨讲究对称,强调和谐。

开放的空间,清冷的景色,无限却有着逼仄之感:场景无限,心却局促。

到底该如何超脱?仍是无解。

只得继续漂泊寻求答案。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25)

《铁道员》

关键词:写意人物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26)

出品年:1999

豆瓣评分:8.4

北海道一直是苦寒之地,在孤独的铁道站有位孤独的铁道员。

漫天白中,那一抹黑便是所有的中心。

这便是写意人物的中心——人的意蕴为主,以景衬人。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27)

无需询问,便可知这位坚守不移的大叔一定充满故事。

在纯色背景中,少有的暖色调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故事中的波澜。

好比绘画的关键物,你总能一眼瞧见。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28)

多条垂线可以平衡画面,也更有节奏感;而位于黄金分割线附近的铁道员则被着重强调。

除了漂泊,等待也是种可能性。

冷色调的那一抹艳丽,便是这其中意义所在。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29)

《双姝奇缘》

关键词:印象派 野兽派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30)

出品年:1987

豆瓣评分:8.5

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段美好的友情。

画面充满朦胧美感。

类似印象派与野兽派:不分主次,平面统一。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31)

如莫奈般通透、明丽。

景色和谐的与人联系在了一起,不会突兀不用强调,就是那样刚刚好。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32)

大量的点,却那样协调,如自然界一般,所有色块都是由无数细微物构成。

采用左右对称,更是平衡画面——左边艳色的人物与右边丛生明媚的野花相得益彰。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33)

而在黎明的蓝色时刻,一切都是寂静的。

除了高远的云,舒适的色调。

大色块的人物,模糊的景,野兽派的体验亦是印象非凡。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34)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35)

NO.4

黑白对比,高浓度 小画幅彰显环境

《灯塔》

关键词:黑白光影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36)

出品年:2019

豆瓣评分:7.2

在如今电影不停追逐技术创新时,却似乎有些忘记电影的本初——画面与故事。

而盲目跟风的最终结果便是均不可得。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37)

正三角构图在该片中十分常见,有沉稳安定之感。

《灯塔》采用了现代电影罕见的高对比度黑白与小画幅。

片中人物与场景很少,表现内容却十分丰富。独特的风格使电影有着少有的诗意。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38)

清冷的光照在孤寂的小岛与守塔人身上,木讷的海鸥聒噪不休。

而洛夫克拉夫特式的恐怖,让许多感受不用刻意表现,只需凭借动物面对危险扭曲的本能便能体味。

偏狭一隅却影射着许多别样的深层含义。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39)

NO.5

巧用光线,明暗色彩烘托整体气氛

《现代启示录》

关键词:通亮迷幻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40)

出品年:1979

豆瓣评分:8.5

而谁能想到《灯塔》五十年前的战争电影,如此明媚,各色的光充斥画面。

战争机器四处横行,清亮的画面却让人觉着仿佛是透纳的油画。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41)

这里同样采用三分法,以平衡画面。

但全方位无角度的光,让整部影片大多细节都暴露无遗。

一切都是可见,上帝视角下没有阴影。

无意义的意义在画面中纵横。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42)

交叉对角线构图十分吸引观众视线,起到了强调主体的作用。

或许战争,是种本能的疯狂。

无数小人物化为历史的尘土,毫无踪迹,正如过于透亮而看不出深远的高棉古国。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43)

银翼杀手&银翼杀手2049

关键词:浑浊光线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44)

出品年:1982豆瓣评分:8.5

谈到赛博朋克,小印总是忍不住想要叹气。

出圈让更多人了解固好,但滥用便令人难受了。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45)

霓虹灯和招牌没有意义的泛滥,就真的只是霓虹灯招牌甚而称为光污染了。

正如不是有仿生人与紫蓝配色便叫赛博朋克。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46)

朋克的骨子里便有着浪漫主义,有着一种诗意。

第一部手持白鸽哀伤念完最后一首诗的仿生人、吸食香烟淡漠的瑞秋,微光城市中穿着透明雨衣的人群,这才是赛博朋克……

灯光更多只是种氛围的工具,甚而可以说作为低生活的象征。

何为人的思考才是关键。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47)

第一部的光线着重于城市之内,迷幻黯淡。

而在第二部中,远离巨大围墙,光却带给我们了另一种独特感受。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48)

三角构图除了稳定,更有一种张力。

朦胧的远景、三角构图,孤独的车与人。

一切,相得益彰。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49)

废弃的城市环境恶劣,总是单一色调。

光线被尘阻断了。

主角在其中也变了色彩,开放构图中更显寂寥。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50)

而主角到最后才知道自己并不是主角,放弃一切拼命寻求的真相令人唏嘘。

赛博朋克的未来会好么?从阴暗的、科技感极强的冰冷光线之中,我们或许对有自己内心的答案。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51)

质感电影的魅力何在?

有时最基础的把握住了便是最为精妙的。

不仅在于其光线、构图以及色彩运用得当,更在于其能够配合电影当时的氛围与剧情,形成独居特色的审美风格。

由此,我们便有了别样的美的感受。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52)

人像电影感色调(大师电影质感解构宝典)(53)

提高审美必看:电影中的高级配色 色彩盛宴:高级配色不只有莫兰迪 【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想要提升审美?来30万有趣灵魂的聚集地!

这是你的专属【文艺清单】这里有你想了解的艺术故事审美常识分析

也有你想要的电影、音乐、书籍、纪录片以下是这个号的近期推送:

《三刷封神,豆瓣高分烧脑电影清单》

关注回复公众号“烧脑”即可阅读

《被“少女感”绑架的中年女人》

关注回复公众号“少女感”即可阅读

《中国女鬼为什么漂亮又痴情?》

关注回复公众号“女鬼”即可阅读

此外,在后台回复公众号“影单”“资源”

即可领取粉丝专属福利!

回复公众号“福利”

可以参与抽奖赠书活动!

回复公众号“投稿”

入选后可获得丰厚稿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