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如何评价诸葛亮和刘伯温 刘伯温对比张良
俗话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朱元璋也曾说,刘伯温就是自己的张良。刘伯温既擅长出谋划策,有长于天文星象,可以说汇聚了张良、诸葛亮两人的才能,但历史总是善于开玩笑,这么一个绝顶聪明人,结局反而最悲惨。下面,我们一起来聊聊。
三人的结局分别怎么样?
张良,汉朝开国功臣,封留侯。刘邦本让其在齐地食三万户封邑,张良拒绝,选择了和刘邦最早相见的地方——留地,食万户。刘邦政权稳固后,基本不再参与决策,信奉黄老学说,以修仙之名得以终老,成功躲过了刘邦和吕后的功臣大屠杀。
留侯祠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死在北伐魏国路上的五丈原,历经刘备、刘禅两代崇信不衰。
成都武侯祠
刘伯温,原名刘基,明开国勋臣,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封诚意伯,岁禄240石(上面还有国公和侯爵,李善长岁禄4000石,可见其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明朝建国后,也请辞归还故里,但因与淮西勋贵集团矛盾冲突激烈,被胡惟庸借皇帝赐药之机下毒,病重后被朱元璋特遣人员护送回家,除宋濂等寥寥几人相送外,朝中大臣无人相送,更有勋贵绕车燃放爆竹相庆,回乡后不久便去世。
影视剧照
刘伯温相较张良:信念不同,退的不彻底,得罪人太多
张良信奉黄老学说,凡事看得开,不做强为之事。开国之后基本隐退,不参与刘邦平定诸异姓王的决策和朝廷内部势力的争斗。仅在刘邦欲废太子的情况下,帮吕后出过一策,帮刘据保住了太子的地位,也为自己逃脱吕后的迫害赢得了砝码。刘伯温信奉儒家学说,是元朝为数不多的进士之一,强调积极作为。在开国后任御史中丞,为言官之首。面对强大的淮西勋贵集团,必然触动他们的利益。何况,刘伯温本性孤傲,内心看不起这帮泥腿子出身的勋贵,在明朝建立过程中一直与李善长不睦,曾多次劝朱元璋削减淮西勋贵集团势力,在其一生中始终被淮西集团排挤迫害,造成最终之悲剧。
老子标准照
刘伯温相对诸葛亮:形势不同,兔不死,狗不烹。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戎马一生帮刘备父子三分天下,尤其是刘禅时期,独擎大厦于不倒,备受尊崇,独掌大权。蜀国偏居一隅,魏国虎视眈眈,吴国也想趁火打劫,刘氏父子自不会自断臂膀,弃用诸葛亮。朱元璋虽是贫民出生,但实为一代雄主,善于帝王之术,玩弄群臣于股掌之中。天下大定,兔死狗烹是无可避免的历史结局。疑心极大的朱元璋为搞平衡术,必将拉一派、打一派,无论是淮西集团,还是浙东集团,只是其手下的棋子。天下一统,功臣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刘伯温至于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善于守拙,更是智者。
谋士之于帝王非常重要,每一位帝王必须有高人相辅,方可成就一番事业。谋士在帮帝王建功立业之时,既要让帝王信服、成为股肱之臣,又不能聪明过头,引起帝王的猜忌和害怕。开疆扩土、建功立业的主意可以多出,内部倾轧、宫廷矛盾的主意少出。刘伯温点破朱元璋尊明王的用意,多次建议打击淮西集团,凡事看的比皇帝还远,另外还精通天文星象之学,善于望气观穴,能"前知五百年、后小张五百载",近似于神人,不引起皇帝的猜疑和恐惧才怪。有时候,善于守拙更是智者。
碧海照青天,关注社会热点,讲好政史故事,谢谢您的阅读和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