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耳洞里面有黑色脏东西(耳后出现这个脏东西)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最近发生这样一件事。有女童的耳后发现了脏东西,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一般人可能都没听说过,有一种叫做是蜱虫的生物,那么被蜱虫叮咬后有什么症状了。下面就请大家和小编来了解了解事情发生的具体经过,来认识一下蜱虫,看看蜱虫是如何咬人,被蜱虫咬伤了怎么办,被蜱虫叮咬需及时就医吗?
3岁女童娇娇耳后发现“脏东西”却擦不掉,家长带到医院,医生麻醉虫体后钩出了活着的蜱虫。观察两天没有并发症,昨日娇娇出院。
6日,娇娇的母亲李女士带上孩子与同学聚会。老同学发现娇娇耳后根有个黑色的“脏东西”,用纸巾却擦不掉。仔细一看,“脏东西”竟有脚。李女士看过蜱虫的报道,意识到有可能是蜱虫,赶紧带着娇娇到市医院就诊。
该院耳鼻喉科医生检查发现,虫的头部和脚已经深深埋入耳后根,局部红肿。“幸亏家长没有拔掉虫子”,他表示,蜱虫嘴上有倒钩,直接刺激后会往肉里钻,而强行拔出,会导致虫头断在皮肤内,引发感染。
最终,耳鼻喉科和皮肤科医生联手,把蜱虫所在的耳后根区域用药物麻醉,等蜱虫完全麻醉,用镊子轻轻将蜱虫拉出,虫体约1毫米,还能活动。
李女士回忆,3日曾带孩子在外地爬山,当时娇娇躺在草坪上,耳朵接触草丛,很可能是那时被蜱虫“袭击”。如果是这样,蜱虫在娇娇体内竟存活了3天。医生表示,蜱虫很可能携带危险的病毒。取出蜱虫后,还需密切观察几天。
全世界范围内的蜱叮咬人致病事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首先报告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此后欧洲等地也相继报告了这种病例,部分地区感染率甚至高达15%至36%。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被蜱虫叮咬后约有1%左右的人发病。而据估算,我国每年被蜱虫叮咬的人数在300万以上,感染人数相当庞大。全球首例人传人的案例也是发生在中国农村。
原来好多网友都被蜱虫叮咬过我们来他们看看的叙述。
解读蜱虫危害和防治原理
1.什么地方会有蜱虫?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蜱离开动物后附着草上,可叮人、吸血。蜱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后如黄豆大小。蜱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因蜱种不同而异。一般须具备较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冬天基本不活动。随着市民养宠物狗增多,蜱会寄生在狗身上,所以现在在城市里,也有蜱存在。
2.致病原理
叮刺:蜱叮刺会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引起继发性感染;
分泌:蜱虫神经毒素致宿主运动性纤维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致呼吸衰竭而死,称为蜱瘫痪;
传播:同时会传播“吞噬细胞无形体”使血小板、白细胞减少,业界称“无形体病”。
3.咬之后有何症状?
病因: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
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
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
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蜱咬热: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
远离蜱虫,只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喷涂驱蚊液
每年的6月至11月为蜱虫最活跃的时期,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液,穿着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可防止蜱的附着或叮咬。
2.对宠物进行及时清洁
近些年来,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些动物的身上,特别是耳朵里、脚趾间和耳朵外沿,时常也能看到蜱虫的身影。因此,要避免受到蜱虫的叮咬,要注意对宠物进行及时清洁,或者尽量与宠物保持距离。
3.及时清洗皮肤
当从可能有蜱出没的地方回家后,换掉所有的衣服,立即洗澡,并在洗澡的时候特别注意自己的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这些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虫。
蜱虫夺命固然可怕,但是只要我们经过合理的防控,避免受到蜱虫的叮咬或者有效预防所传染的疾病,那么,蜱虫对我们的威胁就可以化解。
遭遇蜱虫我们该怎么办?
第一步
准备工具——细头镊子、弯头止血钳。
第二步
用弯头止血钳或细头镊子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尽量让钳子头部贴近皮肤。
第三步
捏稳蜱虫的头部后,均匀用力将蜱虫头部向上拔。
第四步
当皮肤凸起达到最高且蜱虫的头部还未断时,停止向上拔并保持当前状态3-4分钟,待蜱虫放松叮咬,再向上拔出。
整个过程避免将蜱虫头部拔断,因为蜱虫头部会带入部分毒素。
在拔出蜱虫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挤压和旋转蜱虫身体。
结语:通过小编系统而生动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蜱虫有了新的认识。平时注意小孩少去蜱虫出现的地方,在家里及时对宠物进行清洁,接触了有蜱虫的地方及时洗澡避免伤害。在全面的认识蜱虫之后是不是发现其实蜱虫并不可怕,只要掌握了蜱虫危害和防治原理,被蜱虫叮咬后不要慌用正确的方法治疗就可以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