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小孩有自残行为怎么办(9岁男孩自残成瘾)
哈喽朋友们,欢迎您的到来,记得点击上方『关注』,方便阅读更多育儿好文!
闺蜜小丫最近很忧伤,因为他9岁的儿子。在她每天下班回到家时跑过来喊道,“妈妈,我又受伤了。”这已经是第七天了,每次问原因都是不小心搞得。
没办法闺蜜小丫只得把儿子的最近状况,告诉远在异地工作的老公。听完闺蜜的诉苦,“这孩子,不会是自残成瘾吧?”
“自残成瘾?”被惊吓的闺蜜,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马上想到:这个暑假给孩子报了个游泳班,因为游泳憋气问题,孩子几次三番想半路不学,后来在各种威逼利诱下,是学会了,也获得了结业证书,但仍然使用了比别人多三天的时间。
闺蜜回想起当初为了让孩子争取学会游泳,自己好像答应过,只要拿到结业证书,就不用去了。可后来禁不住健身房人员的游说,又给孩子多办了一个月的卡。
所以说:孩子之所以受伤不断,是为了不去游泳。
01.孩子的自残行为是心理疾病吗?
想到这个闺蜜小丫可不敢耽误,直接找心理学家咨询:9岁孩子怎么会用自残的方式来逃脱游泳?这究竟是什么问题?
心理学家听完闺蜜的故事,先说明了:自残是指人刻意地伤害自己的行为,就是有意识地以种种方式伤害自己的身体,也可以称为自虐,是减轻情感痛苦和生活压力的一种方式。
但很显然闺蜜家的行为,比较轻,是孩子成长过程为了应对现实问题,自己想出来的“好办法”。
孩子因为不想去游泳,想到受伤后就不能下水的办法,并实行也见到效果,这就是他的目的达到了。
而整个事件的起因,也是因为父母和孩子的不信任沟通。因为小丫曾经答应过孩子,拿到毕业证书就不用去了,可最后又办卡了。这里意味着父母对孩子失信,所以孩子觉得父母说话不算话,就算自己说出不去游泳的理由,依然改变不了事实。
但孩子自残是事实了,所以要引起重视。那么,孩子为什么自残呢?
心理学家说:
“孩子的自残行为一是发泄情绪,有些孩子是不知道如何排解情绪的,只有通过这样极端的方式来释放。
”二是孩子通过这样的行为来攻击父母,引起父母的注意。”
”三是为了达到某些目的。”
由此可见小丫孩子的自残行为属于第三种,并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是要想杜绝这样的事件发生,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回家和孩子好好沟通。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说: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上帝,神圣而威严,孩子自然会把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全盘接受下来。
只有重新建立起父母和孩子之间信任的桥梁,一切问题都能够解决。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特别重要,特别是父母和子女之间,而且9岁的孩子已经很懂事了,千万不要小看他。
自残行为一旦出现,无论情节轻重,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
02.孩子的自残行为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又会有什么危害呢?
近年来,孩子自残行为的事件时有发生,引起很大的关注。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统计,在过去的五年里,英国3-9岁的儿童伤害自己并入院治疗的人数上升了27%。
在中国也一样。经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出现的比例大概是11%,男宝宝的攻击性强度是明显高于女孩的。
看到这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内心很感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多孩子自残呢?
1.特殊的家庭环境
自残行为的产生与孩提时期特殊家庭环境有关,比如父母离婚,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等,这些孩子很难养成保持自我价值观、承受强大不良影响、保持和他人交流这三种重要的自我承受能力。
2.性格与心理特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状况:对别人的拒绝和批评非常敏感;长期生气对自己不满;情绪化,冲动,压抑;自卑,焦虑,好强,愤怒;似乎所有坏情绪坏的心理聚集一身,想改变现状却又无能为力。
3.大脑多巴胺含量的缺乏
研究表明大凡自残的人,都是冲动,好斗,焦虑等一身,这些人的大脑都缺失了大脑多巴胺,或者含量特别少。这个表明了自残有生理基础,也有可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4.模仿
现代电子产品盛行,孩子从小就接触到,特别是很多动画片里都有比较激进的画面,自残行为也是成为他们模仿的动作,毕竟他们还小,分不出这些动作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5.潜在的心理疾病
有自残行为的孩子可能正在遭受着急性或慢性心理疾病的折磨,如边缘性人格障碍、抑郁、创伤后应激反应、解离性疾患等,在遇到紧急情感压力时,他们可能会反应消极、冲动行事,继而进行自我伤害。
另外,大家不要觉得自残行为离我们的孩子很远。
纪录片《镜子》中,一个15岁男孩威胁父母说他要跳楼,孩子爸爸的反应是“我不信他有这个胆子,他就是说说,他经常这样威胁我们”。孩子双眼通红,声音颤抖而激动地对记者说“我并不是说说,父母从来都不尊重我,被逼急了我真的会选择跳下去”。
《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指出:一个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是由他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事情及他所学到的思考模式决定的。
2017年,江苏一10岁女童因为成绩不好服药自杀。她在遗书中说“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为我学习不好,我死不是因为爸妈,也不是因为老师,是因为我自己……”
她还说:“我走了你们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虽然爸爸妈妈打我骂我,但我知道都是为了我好。”
这个孩子对自己完全没有任何希望,她对自己的认知就是“麻烦”,所以才会用这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03.那么,对于孩子自残行为,父母要怎样帮助他们呢?
1.父母要留意孩子发出的“警报”。
孩子是否突然不露胳膊腿了,那是因为要掩饰伤口。
是否比以前脾气更加喜怒无常,很容易哭?
睡眠是否安好?吃饭是否一切如旧?
2.不避讳谈论自残行为
如果一旦发现孩子有自残行为,要尊重的不避讳地讨论,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们;如果他们不愿意谈,那就用一些积极地方法,转移注意力,比如出去旅游,看场电影。
3.聆听孩子的心声
千万不要对孩子自残行为进行批判,要了解他们为何有这样的行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给予孩子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凡父母能做到成为孩子的聆听者,孩子会和诉说一切的。
4.不能强制阻止自残行为
一旦发现孩子的自残,不要不问缘由,强制阻止。这样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愈演愈烈。要认真耐心的陪伴孩子,让孩子知道,这样的行为可以靠自己慢慢地走出来。父母始终相信他,给予他关注。
5.限制孩子活动范围
对于一直伤害自己的孩子,父母要给予一定的限制范围。比如必须在家里,不能离开父母的范围,自残方式也规定伤害小的。这是为了保证孩子自残时,不分轻重,引起实施性的大伤害。同时说明了父母仍是很爱他,希望他慢慢走出来。
6.为自残找替代品
了解孩子的自残行为原因后,为了缓解孩子的行为,可以提供一些替代品,例如抓一把冰块直到融化;用球拍使劲击球;捶打枕头或用枕头往墙上打等。这样既不伤害自己又可以缓解自残。
7.寻求专业帮助
父母发现孩子自残行为,可以找相关的心理学家寻求帮助,让专业的人通过专业的方法,让孩子得到专业的帮助,从而走出自残的泥沼。
8.父母要做的事
父母要积极参与治疗计划,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父母要积极鼓励孩子多参加运动,通过各种运动提高身体机能,从而转移注意力。
父母要主动认识孩子的朋友,尽快了解孩子自残行为的原因。
总之,孩子自残行为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家长一定要随时关注孩子的行为。
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了自残行为,家长一定要解除顾虑,不要视为洪水猛兽,应该找出病因,耐心解说。
不要让孩子产生被父母不理解的精神负担,同时要积极配合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检查与治疗。
随着环境的改变,思想的成熟,以及对冲动的较好控制,孩子的自残行为会逐步减轻,一旦度过了心理危险期,步入成人期后,一般不会再出现自残行为。
俏俏,全职宝妈专注于育儿经验的干货分享和观点碰撞,期待你的关注,分享,收藏,转发。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欢迎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