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祖国是在哪拍的(现场雨中歌唱祖国歌声嘹亮)
伴着外滩钟声,上海,这座城市渐渐苏醒了。上午11点,雨势稍稍减缓,人潮涌向南京路步行街旁的世纪广场。“庆祝上海解放”“欢迎人民解放军”两条横幅在雨中飞扬,挥舞着红旗的小学生、白领、劳动者夹道欢迎背着行囊、扛着枪的解放军进城。“五星红旗迎风飞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时候,《歌唱祖国》的歌声响起来了,孩子、家长、老人,不同的音色如涓涓细流汇成长河,嘹亮地回荡在雨中的南京路上。
5月26日,在上海解放70周年前夕,上海市文联和黄浦区委宣传部携手举办“再现上海解放前夜”——上海文艺界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主题活动,以“快闪”的形式重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解放上海过程中的伟大历史贡献。
戴着红领巾的学生齐声合唱《歌唱祖国》
一张老照片的故事
南京路是旧时的十里洋场,也是上海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地区之一。1949年5月25日凌晨,第一面象征革命胜利、上海解放的红旗在永安公司绮云阁率先飘扬;“上海人民解放了”的特大新闻,在南京路上新新公司“凯旋”电台首先播出;在解放上海的过程中,人民解放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们露宿在汉口路、南京路街头,不进民房,感动了无数上海市民,赢得赞誉和民心。
今天,上海文艺界以“快闪”形式再现70年前南京路上的感人一幕。这场“快闪”的灵感来自一张由新华社战地摄影记者陆仁生拍摄的老照片:清晨梅雨绵绵的街旁路两边,解放军战士排着队形露宿街头,横向侧卧、头戴军帽、衣不解带,齐刷刷地躺在阴冷潮湿的水泥地上,一个挨着一个,步枪靠墙倚放着,有的机枪手睡着了紧紧把武器抱在怀里,从南京路至外滩汉口路老市政府的一路一直延伸500多米。拍摄这张照片时,苏州河以北交战的枪声清晰可闻。陆仁生当时写道:“当看到现场情况,心情十分激动,为了解放上海,战士们英勇杀敌,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对上海群众如同对父母兄弟一样关心,不打扰他们。我在南京路西藏路以西地区战士比较集中的地方拍摄了这张照片。”
上海市文联和黄浦区委宣传部携手举办“再现上海解放前夜”——上海文艺界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主题活动,以“快闪”的形式重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解放上海过程中的伟大历史贡献。
70年后的5月26日,依旧是一个雨天。由上海文艺界组成的“快闪”队伍,不打伞,冒着风雨汇聚在南京路上。现场,伴随着摄于1959年的老电影《战上海》主题曲和解放军战士“向着大上海,前进”的壮烈口号,“南京路好八连”所在的部队官兵,穿着整齐的军装,背着行囊和步枪,就地侧卧、蹲坐,重现了70年前的动人画面。大屏幕滚动播放着老照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声反映了解放军的优良传统。腰鼓队从世纪广场两边汇聚而来,生动地再现了从攻占上海、解放上海、进入上海到建设上海的伟大历史场景。
19岁生日第二天,上海解放了
70年前,1949年5月26日,是作曲家、《红旗颂》作者吕其明19岁生日。那一天,身为华东军区文工团的一员,他随部队进入上海。当晚露宿在老北站候车大厅的条凳上。第二天,上海宣布解放。
70年前,1949年5月26日,是作曲家、《红旗颂》作者吕其明19岁生日。今天,他也来到现场,参与这场文艺界的“快闪”活动。
“快闪”结束后,南京路世纪广场一侧唱起了生日歌,大家共同庆贺吕其明的生日。“上海解放那天,我们华东军区文工团全体团员,每个人都是背包、皮带、绑腿、布鞋,军装非常整齐,走在上海的街道上,大家意气风发。”吕其明回忆道,当时的文工团由三大块组成,第一块是演员,第二块是电影放映员,第三部分是军乐队,后来的影视作品《亮剑》,就以这支军乐队为原型。特别的是,吕其明和6位战友的背包中,还夹着一个小提琴盒子,夹道欢迎的市民都投来惊奇的目光。从老北站出发,文工团一直走到威海路、陕西北路交叉口,位于此地的新生活俱乐部,原本是国民党特务机关,现已人去楼空,于是就成为了华东军区文工团的住址。“从此以后,我们每个人都带上了军管会的徽章。”吕其明从随身携带的绿色锦囊中,掏出了伴随他70年的臂章和徽章,臂章后写着的名字与职务,今日依旧清晰可见。
世纪广场一侧的咖啡馆里传来生日歌,《红旗颂》作者吕其明迎来89岁生日。
“今天,老天爷哭了。70年前,陈毅为了保护上海古建筑不被破坏,命令战士不能开炮,给解放上海的战斗增添了很多困难。我们7000多位指战员牺牲了,老天爷是为他们而哭。”吕其明说,“快闪所呈现的画面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今天,眼前的一切让我感慨万千。”进入上海时,他19岁,如今整整70年过去了。“我从文艺兵成长为耄耋之年的文艺工作者,如果说有一点成绩的话,那要归功于祖国和党对我的培养。”
吕其明从随身携带的锦囊中拿出了70年前的臂章和徽章
在徽章上,可以清楚看到背面写着的姓名与职务,这一件物品伴随了他70年。
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尤存说,人民解放军露宿街头的一幕最为动人,“艺术兵们背着枪的同时还背着小提琴,同时进城的除了吕其明,还有曹鹏、朱践耳,今天在原址上重现这段历史,意义非凡。”
雨中快闪无人缺席
70年前的5月26日是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解放上海的伟大时刻。此次活动一经策划,就得到上海文艺界的积极响应。老中青各门类艺术家百余人纷纷加入,在人来人往的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上,与数千群众共同合唱《歌唱祖国》,共同歌唱祖国走向繁荣富强。
腰鼓队从世纪广场两边汇聚而来,生动地再现了从攻占上海、解放上海、进入上海到建设上海的伟大历史场景。
舞蹈家黄豆豆一大早就到了,他对这个舞台很熟悉。上海申博成功的那天,他与其他舞蹈演员就等在台下,直播画面上一宣布结果,他们就登台表演了开场舞蹈,与市民分享胜利的喜悦。每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他也常常在这里,把演出送到市民身边。不过,参加雨中“快闪”还是第一次。在胸口位置,黄豆豆贴上了一幅红色的中国地图,“哪怕被淋成落汤鸡,只要演出没有取消,刮风下雨我们也要到场,共同见证上海解放70周年这一重要时刻。”
上海解放是这座城市的永恒记忆,为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一大批优秀的舞台作品纷纷涌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演朱洁静、王佳俊,杂技剧《战上海》主创王怀甫、张洪元、沈思思、刘莎莎,沪剧《一号机密》主演朱俭等,纷纷在排练和演出间隙赶来参与“快闪”。青年演员们表示,能参加这样的活动,重温70年前的感人历史,可以激发创作灵感、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要用更精湛的技艺、更投入的感情表现好这些为上海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物,这也是上海广大文艺工作者讴歌英雄、见证时代、参与上海伟大建设的最好时机。”
“上海很‘热’,不是天气的热,也不是潮湿的闷热。红色基因和血液,流淌在这座城市的市民身上。”上海歌舞团首席舞者朱洁静出现在歌唱的人群中。她刚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赶过来。早晨,她代表上海文艺界向人民英雄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如果没有出演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我不会感受到这束花这么浓情、沉重。因为创作,我更深入了解了地下党所面临的心灵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她说,“和平年代,我们也要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用艺术回馈这座城市,回馈红色信仰。”
上海市文联主席奚美娟,上海市残联兼职副理事长、2008北京奥运火炬手金晶等,以及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界一批文艺工作者也来到现场。此外,上海十余所高校、荣获历届“大学生电视主持新人赛”的“明日主播”们也组成了朝气蓬勃的青春阵营,充满活力地投入了“快闪”活动中。同日,“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主题拍摄活动”正式启动。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70年前,刚进上海的解放军战士排着队形露宿街头,横向侧卧、头戴军帽、衣不解带,齐刷刷地躺在阴冷潮湿的水泥地上,一个挨着一个,纪律严明。活动以“快闪”形式重现了这动人的一幕。 本文摄影:蒋迪雯、杨宝宝、张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