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通道路线(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的巨大红利)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中学的地理?讲到海峡时,有一个被称为“海上生命线”,这个海峡,就是马六甲。

马六甲海峡通道路线(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的巨大红利)(1)

马六甲海峡

为什么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长1000多公里,最窄处只有37公里。由于地处赤道无风带,终年风平浪静。

马六甲海峡是联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天然黄金水道,自古至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中国的丝绸、瓷器被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

公元15世纪,郑和下西洋时,也曾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了西亚和东非。马六甲海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

大航海时代,几个西方强国为了马六甲海峡打得不可开交,因为人人都知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就等于控制了东南亚。

近代,随着苏伊士运河的贯通,欧洲到亚洲的航路被大大缩短,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急剧增多,每年多达10万多艘,马六甲因此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现代,马六甲海峡依旧是世界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控制了世界四分之一的海运贸易和一半的石油运输,是中日韩最主要的海上能源通道,被誉为“海上生命线”。

马六甲海峡之于中国

马六甲海峡时从中国南海到达印度洋最便捷的通道,据统计,目前每天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中有60%来往于中国,中国80%的进口石油量以及50%的进出口物资要经过该海峡。

那么,中国有别的路径可以选择吗?有,不过都没有马六甲海峡近,都没有马六甲海峡海况好。 所以,对于中国而言,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家

马六甲海峡并是由沿岸的三个国家共同管辖,这三个国家便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拥有马六甲海峡这个天然优势,其中的红利可想而知。

在东海岸的新加坡港,已经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配套设施,成为了亚太地区最大的转运港,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三,新加坡也得以发展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马六甲海峡是西北东南走向,西侧的印尼海岸暗礁多海水浅,不适合大型船舶停靠,这便使得印尼难以从海峡的巨大红利中分羹。所以接下来,受益者就要轮到和新加坡同在东海岸的马来西亚吗?

马六甲海峡通道路线(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的巨大红利)(2)

马六甲海峡航线

答案是肯定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位于马六甲海峡中段的皇京港,距离新加坡港不到150公里,由于港口现有条件较差,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地位并不突出。但是,这些现状要被改变了。由中国和马来西亚共建的皇京港深水码头项目,是一带一路沿线的节点工程,建成后将成为马六甲海峡上最大的港口,再与马来西亚高铁连接,成为马来西亚新的经济增长点,所带来的红利可想而知。

如何享受其中的红利

马来西亚的房产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就来通过马来西亚房产市场的现状,来分析一下。

1、需求与供给

供给方面,根据房产机构莱坊的统计,2018上半年,马来西亚高档公寓的总供应量为51278个单位,预计下半年将新增2084个单位。

需求方面,马来西亚目前人口3200多万,人口增长较快,另外,再加上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的实行,吸引了大量的海外移民,由此可见,房产需求比较强。

马六甲海峡通道路线(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的巨大红利)(3)

马来西亚房产需求较强

2、相对低的房价

马六甲海峡通道路线(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的巨大红利)(4)

马来西亚的人均GDP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马来西亚的人均GDP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马来西亚的房价,在全球所有国家中只排在第99位,可以说是亚洲房价洼地。这也说明当地房价上涨空间很大,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潜力必将被激发。

3、房价稳定增长

马六甲海峡通道路线(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的巨大红利)(5)

马来西亚的房价一直稳定增长

从上图可知,过去十年至今,马来西亚的房价一直稳定增长,平均增长率在7%左右。即使在经济危机的2008到2009年,也在保持正增长。由此可见,投资马来西亚房产可以带来稳定的升值红利。

4、租金回报率高

马六甲海峡通道路线(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的巨大红利)(6)

马来西亚的租金回回报率达6.21%

根据全球房地产指南的数据,马来西亚的租金回回报率达6.21%,在亚洲排名第四,远高于中国的2.66%。由此可见,投资马来西亚房产,可以获得不错的租金收益。

前几天,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对中国进行了访问,释放了一个信号,那便是马来西亚在未来和中国的合作将会更多,关系也会更加紧密,而这,也为去马来西亚置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