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hèdiào),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8·7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hèdiào)。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ì)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絜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注】后:此处意思是落到了后面。丈人:对长者的尊称。杖:棍子。蓧:古代除草用具。四体:四肢,此指自身。勤:劳累、辛苦,此指参加劳动。五谷:稻、黍、稷、麦、菽,后泛指粮食作物。植:立,意思是把棍子插在地上。芸:通“耘”,除草。止:留住。黍:黏黄米。食之:给他吃,“食”作给吃讲。义:道义,合乎正义和道德规范的事情、行为;下“君臣之义”之“义”作名分讲。节:礼节。大伦:此指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译】子路跟随着孔子行走,跟着跟着跟丢了,落在了后边,遇见了一位用棍子肩负着除草用具的老人。

子路问他道:“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你们这些到处游说的人啊,不参加农业劳动,连五谷都分辨不清。谁知道你的老师是谁?”说着,把棍子插在地边,便除起草来。

子路拱着手,恭恭敬敬地站着。

看到子路谦恭有礼的样子,老人便留下他在家里住宿,并且杀了只鸡、做了黄米饭来款待他,还让他的两个儿子和子路见面。

第二天早上,子路告别老人上路,赶上孔子之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孔子说:“这是一位避世隐居的人。”打发子路再去拜见他。等到子路赶往老人家中的时候,老人已经出行。子路怅惘若失地说:“有了治国的才干而不去做官是没有道义的表现。作为国家来说,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可以废除的,那么君臣上下之间的名分又怎么能够废除掉呢?只是想着自己洁身自好,却是搞乱了社会的基本伦理关系。君子出来做官,是为了竭尽自己应有的责任。至于这个社会不能施行我们的政治主张,其实我们早就知道。”

【解析】此章从语意上可视为是承上章,进一步揭示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内心世界和所向,只是这些话不是由孔子说的,而是出自子路之口。在孔子和他的弟子看来,入世,做官,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建立起一个礼乐有序的社会,让人民生活在祥和安乐之中。至于说到这个社会中有君有臣,有君臣应守之名分,那也是合乎情理的,有哪个社会没有君臣?不过是说法不同罢了。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常用来比喻读书人脱离实际和生产劳动,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一种状态。而今较之往日,有过之而无不及。年轻的读书人啊,当自警自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