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本土面积(斯拉夫人的国家波西米亚)
晋级成为王国之后,波希米亚再接再厉,于12世纪中叶参加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率领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公元1157年,腓特烈一世正式将“神圣”两个字加入帝国名称,神圣罗马帝国这个称呼以官方形式予以固化。那么手握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大功的波希米亚王国,就成了神圣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故事发生到这里,原本还是一个十分不错的正剧剧本。
然而,我们都忽略了,原本波希米亚人也忽略了,他们本来就是西斯拉夫人的国家,如今却天天和一帮日耳曼蛮子们混在一起。这样的结合,果真就幸福美满吗?
我们从根子上来讲。
我们知道,法兰克人的封建化是依靠了教会土地制,罗马隶农制,外加上蛮族原始公有制。三种作用力综合效应,最终产生了早期的西欧封建制。法兰克人东扩之后,他一方面需要利用军事压力占据大量领土,另一方面为了方便统治,就必须要强推封建化。那么这个封建化,跟当初法兰克人在他们的龙兴之地是完全不同的。
当初罗马帝国的高卢行省,已经是一个基本上文明化的区域了,通俗拉丁语也一直传承到现在,形成了今天的法语。然而,在莱茵河以东的前蛮族区域,法兰克人虽然可以靠军事优势占据这一地区,但原有地盘上的蛮族们如何封建化呢?别说封建化了,文明化怎么办?
所以,法兰克贵族的东征,就必然要依靠原有德意志贵族的力量进行有效行政,最起码在最开始是必须要这么干的。其次,单靠军事和政治手段并不完美,依然要结合天主教会的力量进行东扩。所以,不同于高卢地区的封建化,德意志地区的封建化,依靠法兰克贵族政治外加德意志贵族分权,最后再辅以天主教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原始公有制,部落民主制,德意志贵族地头蛇做派,都被相对比较完美地继承了下来。尤其是对比原高卢地区的西法兰克王国,更是如此。
法兰克贵族,德意志地头蛇,天主教教会三者力量交互作用,最终决定东法兰克王国以及此后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走向。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德意志人民的民主土壤有多么深厚,民主传统有多么悠久。从东法兰克王国开始消化德意志地区,一直到神圣罗马帝国最后形成一堆松散的小邦国政治联合体,这是各个政治派别互相角力的最优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妥协到没有退路的妥协。
当东法兰克人,或者说德意志人的东扩到了波希米亚的时候,问题又出现了一个既然不同的升级版本。
波希米亚人的基本盘是西斯拉夫人,无论从种族还是语言上,都属于跟日耳曼人迥异的一个群体。而且早期波希米亚或者说大摩拉维亚,是东罗马帝国基督教会的传教地盘,还没有轮的上罗马教皇的天主教说了算。
而且关键是,比起早期德意志人的部落形态为主,波希米亚地肥水美,早早就沐浴了文明的曙光。波希米亚的半封闭式的地理形态,相对比较稠密的人口保有量,这些都是西边的日耳曼部落所无法比拟的。
即便是武功赫赫的奥托一世征服波希米亚,他也没有办法直接将这样一块土地,使用之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封建化和日耳曼化。人类历史上,无数次落后文明对先进文明的征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落后文明的融入甚至消失为代价。即便是想跳出这个死循环,往往也需要落后文明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况且杀人屠城,赤地千里,这事一时之间对谁都没好处。这一点,有时候并不以蛮族本身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所以,奥托一世默认波希米亚是一个公国,并且希望能够让波希米亚保留原来“公爵”的情况下加入德意志民族联合体,其实是一种权且之计。这种计划是先把波希米亚纳为附庸国,之后再慢慢封建化,慢慢日耳曼化,那么再此之前,可以让波希米亚保持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状态。只要波希米亚承认奥托一世的宗主地位,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这又有何不可呢?
而从波希米亚人的角度来讲,同奥托一世为代表的德意志诸邦撕破脸,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而如果以加盟合伙的方式加入一个貌似强大的日耳曼人政治联合体,倒也不失为军事上和政治上的一个明哲保身之举。况且,日耳曼人在德意志地区本来就是极为松散的联盟,相互之间都还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与其说是一个王国或者帝国,倒不如说是一个德意志诸邦加盟公司。更况且,波希米亚此时普舍美斯王朝这个招牌还在,波希米亚人没有损失什么,反而为自己赢得背后一个强大的祖国。无论波希米亚贵族或者人民,对这件事情都持乐观其成的态度。
当然,此后波希米亚由公国变王国,并且在德意志这个唬人名头的隐蔽之下,波希米亚也动不动向东向南开疆拓土。足可见波希米亚人加盟德意志诸邦的小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真正尴尬的事情,发生在公元1306年。
这一年,普舍美斯王朝的末代国王瓦茨拉夫三世(Wenceslaus III)在准备起兵攻打波兰争夺王位之前(后文还会讲),遇刺身亡。这一年的国王,只有十六岁。如此小的岁数,还没有来得及生出自己的后代,等于是普舍美斯王朝就绝嗣了。他这一绝嗣不要紧,波希米亚的皇位继承权就成了虚位以待,各方势力都想把手伸进波希米亚。
经过一系列的夺位战争之后,来自于卢森堡家族(House of Luxembourg)的“瞎子约翰”(John the Blind )成为新的波希米亚国王。卢森堡家族在公元1308年拿到了德意志国王的王位,开创了德意志王国的卢森堡王朝时代。瞎子约翰所仰仗的是自己的家族势力,以及来自于德意志民族在背后的强大支持。而从法理上来说,卢森堡家族则依靠强娶了瓦茨拉夫三世14岁的妹妹伊丽莎白(Elisabeth),从而获得了千金难买的外戚身份得已窃取大位。
波希米亚王国依然还在,但卢森堡王朝完成了改朝换代。
分明是个西斯拉夫人为主体国家,偏偏迎来了一个德意志贵族做自己的老大。那么如此一来,我们倒是想问问,波希米亚人你尴尬不尴尬?
其实我们都多虑了,当时的波希米亚人,未必是这么想的。
我们总是觉得,中世纪的欧洲十分民主,不仅国王的人选可以投票,可以罢免。甚至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都也可以从选帝侯这样的皇帝候选人中票选产生。
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我们前文已经分析过了,中世纪欧洲的所谓民主,实际上是原始部落公有制的一种中古政治体现。即便是上溯到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时期,元老院的设置也只是欧洲上古时代军事民主制的一种传承而已。在这个其中,充斥的依然是政治阴谋,军事政变,尔虞我诈,杀人如麻。和中国的历史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反而是因为王权与教权相剥离,古代欧洲的政治版图与政治角力更加复杂了。
波希米亚的国王轮转,到了德意志贵族瞎子约翰手中。
下层老百姓根本就不尴尬,非但不尴尬可能还双手欢迎。因为新王上任,如果大赦天下,岂不是又能得到一些好处?中国人传统的家国天下观念,在用封建契约制建立的中世纪欧洲政治土壤上,压根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当时不仅是在波希米亚,在欧洲的很多国家都是国王是谁无所谓,甚至是外国人都无所谓。比如在同时期,匈牙利王国的阿帕德王朝(Arpad Dynasty)绝嗣,后来就是由外国人出任国王,并且一直延续到了近代。我们的波希米亚末代国王瓦茨拉夫三世,其实在死前就已经兼任过匈牙利国王,甚至是波兰国王。
于是,由卢森堡王朝开始,波希米亚的上层就被置换成了德意志人。而广大的下层尤其是农民阶层,依然是操着一口流利斯拉夫语的波希米亚农民。这种情况发展到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语言上的双轨制。德意志贵族占据了整个官场,同时引领了波希米亚贵族德意志化的潮流,并且还不断对波希米亚的几个大城市引入德意志移民。于是就造成了波希米亚的大城市统统流行说德意志语言,而下层贫苦农民则是说斯拉夫语。
波希米亚王国,也就越来越朝着当初奥托一世所构想的方向发展。
当然反过来说,就整个神圣罗马帝国而言,他也乐得接受一个物华天宝,五谷丰登,人畜无害且已经慢慢德意志化的波希米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