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萧条到大萧条(衰退与萧条)
经济衰退开错了药方,才会真正变成经济萧条,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从萧条到大萧条?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从萧条到大萧条
经济衰退开错了药方,才会真正变成经济萧条。
从中文字面理解,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可能意思差不多,但在经济学领域可不是这样。
简单来说,我们将经济增速的大幅下降称为经济衰退,直观表现就是GDP数据同比大幅下降;而经济萧条更像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就是1929年至1933年之间发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在英文字典中,这是单列出的一个词条,the Great Depression(大萧条)。
区别
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到底有什么区别?
商业是个古老的行业,但经济学却是一个年轻的学科。1969年,当第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简·丁伯根走上领奖台时,这已经是诺贝尔奖设立的第68个年头了。
但人类的经济活动却从未停止过,在19世纪以前,经济、股票也时不时崩盘,“经济有周期、股市有牛熊”本来就是一种客观规律。彼时,人们经常用“恐慌”在形容经济表现不佳的时刻。后来,可能是政府官员觉得“恐慌”这个词不好听,就开始使用“萧条”这个看起来相对温和一些的用词,但描述的都是经济大幅收缩这一经济现象。
1934年,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一个概念,即用国民收入这个概念来追踪经济活动,这也是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GDP的起源。现如今,我们通过追踪GDP的变化,来大致推断经济扩张或者收缩的程度。
因此,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到底有什么区别,就有了两种解释:
其一:在1934年之前,根本就没有GDP的概念,所以爆发于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就被称为“大萧条”,此后的经济危机则被称为衰退;
其二:长时间的经济危机被称为“萧条”。比如,1929年开始的经济收缩持续了43个月,这个就是“萧条”;而大萧条后的历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都没有超过18个月(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收缩持续了18个月),因此都被称为衰退。
研究
由上文叙述的内容可见,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的差别并无标准定义。更为关键的问题是,至今学界对“1929年大萧条”产生的原因,依然没有定论。
研究“大萧条”的书很多,但在笔者看来,有三本值得关注。一本是伯克南的《大萧条》;一本是辜朝明的《大衰退》;还有就是权威人士撰写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这三本书侧重点各有不同。
伯克南作为学者,同时也是前任美联储主席,对“大萧条”产生原因的解释是:“金汇兑本位制和错误政策带来的货币通货紧缩,使得货币非中性,引发了总需求萎缩,并因为名义工资黏性影响了总供给,扩散为了全世界的经济危机。”
辜朝明作为在日本备受信赖的经济学家,比较了美国“大萧条”和日本上世纪90年代经济“大衰退”之间的异同,从“资产负债表衰退”角度进行了解读。“资产负债表衰退”最大的特征,就是货币政策失效。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则是从中国视角,如何看待1929年“大萧条”和2008年“次贷危机”的成因和后果,以及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实际上,该书中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在近年来国内领导层经济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实
近段时间,美股连续熔断,让很多人将现如今的经济状况,与1929年“大萧条”进行对比。但实际上,仅从现在的情况看,这样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危言耸听。
什么是萧条?近10年来真正称得上经历了“大萧条”的国家是希腊。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双重打击,2008年-2013年,希腊GDP下跌了26%,失业率飙升至30%。与之相比,近些年来的经济危机充其量只能算是“坑”。
虽然距离“大萧条”还远,但值得警惕是,全球经济正在逼近催生“大萧条”的条件。
研究认为,上世纪20年代,美国因工业化、电气化积累了大量贸易盈余,然后为获得高收益,美国银行家、企业主纷纷对德国进行投资或贷款,(因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德国需要缴纳战争赔款),由于德国未能控制印钱速度,导致了“恶性通胀”,直接造成美国在德国的投资大量损失,最终引发了美国华尔街的崩盘。
更大的问题在于,面对在欧洲出现的投资损失进而产生的贸易不平衡,美国选择的对策是对2万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也就是有名的斯姆特-霍利(Smoot-Hawley)法案。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一法案加剧了全球经济衰退,并最终产生了“大萧条”。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近两年每当美国举起“关税大棒”时,美国很多专家都要出来提醒,“不要重蹈上世纪30年代的覆辙。”
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在近几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国家的贸易、移民和投资政策越来越倾向于“保护主义”。但问题是,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保护主义”不但无助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进一步恶化全球不平等,甚至引发地区政治和局势的紧张。
遗憾的是,当今世界部分国家和领导人,出于各种原因,依然对全球经济可能滑向“大萧条”的趋势视若无睹,或许他们自信能在最终时刻“力挽狂澜”。但问题是,从这次全球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动作看,部分国家浪费了中国付出巨大代价赢得的“宝贵时间”,梦游般的一步步迎来了疫情的“大爆发”。
笔者始终相信,此次疫情终究会过去,但却担心全球经济也梦游般地一步步滑入“大萧条”。
经济衰退不必然导致经济萧条,但开错了药方可能就不一定了。
在此次抗击疫情期间,中国领导人多次表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
中国做好了准备,我们也期待得到世界正面的回应。
新金融记者 张兆瑞
关注新金融传媒微信公众号(xjrcm1),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