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3岁有未来吗(父母说34)
儿子很喜欢唱歌,之前参加了学校的合唱队,因为6.1有节目表演,于是这几天便在家不断练习,期望能有好的表现。
那天,他爸爸从外地出差回来,正好撞上孩子在唱歌。突然,爸爸跑过来对孩子说,”儿子,赶紧把窗户关上,唱得太难听了,在一楼就听到了,声调都变了。”
儿子没有理爸爸,继续接着唱,爸爸赶紧下意识地关好门窗,又补了一句:”你没有天分,不是这块料,我和你妈妈都唱得不好,咱家就没有一个唱得好听的。”
儿子听后,似乎有点伤心,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爸爸,我唱歌真的很不好听吗?可是我还参加了加学校合唱团,六一要上台表演呢。” “就这样还上台表演?我看算了吧,不如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比较靠谱!”
孩子联系唱歌,爸爸对他说你不是这块料
我回来后,孩子把爸爸刚才对他的评价对我说了一遍,然后低着头,眼里带着泪花,好半天才说,“妈妈,我是不是不适合唱歌,爸爸说我五音不全,可是我很想唱。”
看着儿子难过的样子,我双手搭在他肩上,安慰他说,
”怎么会呢,爸爸是不懂得欣赏你,你昨天给妈妈唱的那首《快乐》,就很不错,特别有感情,很好听。”
“真的吗?”
“是的,你继续唱下去,妈妈支持你!”
和孩子沟通后,我再和孩子他爸聊了一下,他也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便主动向孩子道了歉。
其实,在家庭教育,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孩子的一切事情。因为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他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对身边的事情逐步有了自己的看法。
而当他想对一件事情做出评判或是选择时,不管他的想法多么的幼稚或荒唐,父母必须就事论事,不要进行全盘否定。让孩子去经历、去体会,这远比我们全盘否定他要更好。
01 作为父母,千万不能有”黑白思维”心理学上有一个思维叫黑白思维,也叫二元对立论,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不是对,就是错。可是,有黑白思维的人,常常会狭隘地看待某一件事情。
黑白思维,会狭隘地看某一件事情
比如,我们从小就受好人和坏人思维的影响,认为好人一定是性格好,道德高尚,长得也不错的那一类人;而坏人,绝对是凶神恶煞,有臭脾气,长得很丑的那种人。
但是,现实总是颠覆了我们的认知。早年江歌案中的陈世峰,他一表人才,上进靠谱,很难让人把他与极度坏人联系起来,可事实上他却是杀人凶手,手段残忍,让人简直无法想象。
黑白思维其实是告诉我们,凡事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因为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正如我们总是喜欢把正义和邪恶进行对立,但正义和邪恶不过是一种混合体。这种混合性思维,让我们能更加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同时也能更加充分地明白,环境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家长都有这种黑白思维,时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教了你这么多遍,还不会,可真够笨的!”
“ 你看看你这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哎,真不是学画的料!”
“ 学得这么差,还好意思在这玩,对你太失望了!”
他们认为,挑孩子的毛病、否定孩子,能让孩子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当孩子改了后,未来,他将变得更优秀。
否定孩子,对孩子来说,会让他有严重的心理负担
想法很好,可你知道吗,你的否定,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负担,他们内心会觉得:我是无能的。这种自我谴责和自我否定,让孩子逐渐形成自卑的心理
可能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小,说几句也没关系。可是这些冷言冷语,就像医学上的”低温烫伤”似的,温度不高,但持续时间很长,最终也会给孩子打上深深的烙印。
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全世界,得不到父母的认同,也就意味着得不到整个世界的认同。
正如电影《心灵捕手》中的威尔。
他聪明、有能力,但是却玩世不恭,到处打架惹事,年纪轻轻却成了学校的一名清洁工。直到有一天,麻神理工的教授在校公告栏内写了一道无人能解的数学题,被他轻易解开后,这个天才的命运才被真正的改变。
教授让威尔接受心理上的治疗,却始终没有效果,后来遇到了心理咨询师肖恩,威尔才打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童年被养父虐待,被打等等痛苦的经历。
这不是你的错
肖恩对他说了一句话,”这不是你的错。”
一直以来,威尔对自己的童年有很深的阴影,总觉得自己是个不被爱,不值得存在的人,由此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但肖恩的这句话,却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同感。
我们很多父母,在孩子没有达到自己要求时,就可能会否定孩子身为一个人的全部价值,而一句”你怎么这么没用?” 无意间给孩子蒙上了沉重的心理阴影,影响他未来一生。
情商低的父母,对孩子影响很大
02 情商低的父母,对孩子影响很大有人说,情商高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自信、优秀,能独当一面;而情商低的父母,不仅打击、嘲讽孩子,还在性格方面会给孩子带来诸多的影响。
父母情商低,主要表现在不会沟通,也就是他们与孩子谈话时,似乎不分场合,话语没有任何建设性或实际含义。
曾获得过奥斯卡奖的电影《伯德小姐》,其中有个场景是母女俩一起驾车回家,读高中的伯德对母亲说,自己很想去大城市上大学,母亲听后,面无表情地说:”反正你肯定考不上。”
而接下来更是一连串的打击:
“你这个德行,别说考大学,你连驾照都拿不到。”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一个女儿?”
母亲的话最终激怒了女儿,她解下安全带,飞速冲出汽车,在母亲的惊叫声中,女儿的手摔断了。
母亲的否定,让她与女儿的关系越推越远
母亲一次次的否定,将她和伯德的关系越推越远。难道她不爱自己的女儿吗?当然不是,只不过这种爱,毫无界限,甚至是有点肆无忌惮。
宋丹丹曾在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不断吐糟自己的儿子,说看到别人家孩子都已经开始为父母准备早餐了,而他却啥也不会。
甚至有人夸奖她儿子时,她也只有一句话,“绝对不可能是我儿子!”
这种典型的中国式家长教育,惯用的手段就是嘲笑,挖苦,甚至是全盘否定,却几乎不会给孩子任何赞扬和肯定。
父母与孩子,父母对孩子影响很大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在《父母与子女》中所说的: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谴责;
在敌对中长大的孩子,常怀敌意;
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总觉有罪。
03 父母如何做,才不会全盘否定孩子?不让孩子在否定中成长,让孩子得到更多的肯定和激励,这是每位称职的父母都要做到的。聪明的父母,绝不会全盘否定孩子,他们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甚至委婉地提出建议,这样既不会导致孩子有逆反心理,也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体如何做呢?
(一) 、否定孩子做错的地方,但不否定孩子本身
有句话说得好,叫”对事不对人”。
孩子只是歌唱得不好,却被你说成”不是唱歌的料”;
他只是几道数学题没做出来,却被你说成”比猪还笨”;
他不过是没有和忍打招呼,却被你说成”没礼貌,不懂事,以后没出息”。
……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样做的后果,能给孩子带来什么?除了自卑就是逆反,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吗?
不要否定孩子,但只是偶尔做错事
孩子只是偶尔做错事,但这并不代表,孩子毫无可取之处,父母不能因为一点点小错误,就彻底否定孩子,更不能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
不要什么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少做这种无意义的横向比较,多比比孩子的过去、现在,看看是不是有大的进步?如果有,就应该适时的鼓励。
正所谓就事论事,指出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鼓励他下次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就可以了。
比如,上面孩子的父亲,一开始就不应该说孩子没有天分,不是唱歌的料,孩子听后,自然会觉得自己没有可取之处,他会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孩子继续坚持下去,但可以告诉他正确的方式或方法,让他改进。
父母否定孩子前,要先接纳自己
(二) 否定孩子之前,父母先接纳自己
有些父母,对孩子期望非常高,孩子明明已经很优秀了,但在他们眼里,这点成绩可能不算什么,或者根本还没达到他们的预期。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小时候,父母没接纳他们,便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也很难接纳。
所以,父母本身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没法解决时,就会形成各种类型的心理特征,而这些心理特征便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凸显出来。
所以,父母不断否定自己的孩子,其实是有可能是在否定之前的自己。
但是,我们有一点必须明白,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制品,他是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个体,他有自己的自由和想法,父母不能把自己过去所受的创伤或痛苦,移驾于孩子身上。
采用恰当的方式修复过去的自己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采用恰当的方式来接纳修复过去的自己,而不应该把这种负面或否定的情绪投射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欣赏,而不是全盘否定。
卡耐基曾说过,”赞美和鼓励,是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最好办法。”
所以,在接下来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作为父母,一定要用心观察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需求和他的感受。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更加接受自己,而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