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以身许国两弹元勋(隐姓埋名28年奖金20元)
“从今以后,我要去办一件大事,办成了,一生也值得,为了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口中的这件“大事”,就是伟大的两弹一星工程。1958年,邓稼先开始负责两弹一星工程的研究,为了保密,他隐姓埋名28年。拿到奖金之后,邓稼先分给了团队的每一个人,自己只留了20元,他不为名利,甚至为核事业献出了生命,他为中国的核工程作出了哪些贡献,又是因何离世的呢?点个关注马上开讲!
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他的父亲是一名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曾任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哲学系教授,因此,在邓稼先的教育方面,父亲一直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规划,最好的体现,就是邓稼先的名字。父亲给他取名时,曾对妻子这样说:
“古人说,禾之秀实,而在野曰‘稼’。‘稼’就是在田野里已经秀穗结实之禾,叫稼先如何?这名字预示着我们的儿子根植于中华大地,并且早早地秀实和成熟于中华大地,成为造福民众的沧海之一粟。”
邓父一语成谶,在后来的人生中,邓稼先果然茁壮成长,成为了一个爱国志士。五岁那年,邓稼先进入北京武定侯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邓稼先进入了崇德中学。七七事变后,日寇进入了北平,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而这一切,都被年幼的邓稼先看在眼里。日军入侵北平之后,要求从日本哨兵面前经过的中国老百姓,都必须向“皇军”行礼,面对这样无耻的规定,邓稼先十分愤慨,他宁可每天绕大一圈上下学,也不愿向日寇卑躬屈膝。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邓稼先一家几经辗转,从北平搬到了昆明,又搬到了四川,而邓稼先的学业也一再停滞,直到1940年,他才从四川第九中学毕业。尽管生活坎坷,但邓稼先却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1941年,他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物理,这所大学是全国多所高校集中形成的,学风非常优秀,邓稼先在这里,学习到了先进的知识。
大学毕业后,邓稼先开始投身于革命事业中,他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助教,并兼任学生运动的主席一职。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邓稼先发现了问题,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涵盖的知识量和先进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学习到更先进的知识,他选择前往美国进修。1948年,邓稼先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他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博士学位,彼时,他只有26岁,因为年轻,他还被称为“娃娃博士”。
在国外留学的生活是艰苦的,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邓稼先都是用奖学金来供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而在没有奖学金的日子里,邓稼先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这些辛苦,在他眼里都不值一提。
1950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刚满一年,正值用人之际,为了尽快为国家做贡献,邓稼先在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马不停蹄地准备起归国事宜。彼时,成绩优异的他深受学校和美国政府的重视,他的老师和好友都希望他能留在美国,而政府也选择用更好的物质条件,诱惑邓稼先留下。可以说,如果邓稼先留在美国,他不仅能享受到优渥的生活条件,还能在最先进、设施最完善的科研基地工作,面对这样的诱惑,邓稼先没有丝毫动摇,他毅然放弃了这些条件,和200多名有着同样理想的专家回到了国内。
自二战以来,原子弹的威力让世界震惊,一时间,研制出核武器成为了各国争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原子弹,毛主席的看法是:
“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毛主席的看法是具有前瞻性的,但面对来自西方势力的核讹诈,中国不能不做好准备。1958年6月21日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再次提出了对原子弹的看法:
“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
就这样,“两弹一星”工程拉开了帷幕。同年秋天,钱三强找到邓稼先,笑眯眯地对他说:
“小邓,我们要放个‘大炮仗’,这是国家绝密的事情,想请你参加,你看怎么样?这可是光荣的事情啊!”
邓稼先一听,立即明白钱三强所说的这个‘大炮仗’究竟是什么,起初,他还有些不自信,但钱三强的再三鼓励,成功让他下定了决心。夜里,邓稼先回到家,对妻子说:
“我要调动工作,去干一件事。干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妻子问他,这是什么任务?要到哪里去?邓稼先没有回答,为了保密,他只说自己接下去就无暇顾及家里事了,拜托妻子打点好一切。妻子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愿意支持邓稼先的工作。从此,邓稼先的名字就“消失”了,所有刊物和文件中,都找不到丝毫信息,只有在大漠戈壁里,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原子弹的研究进程是相当艰难的,起初,中国得到了苏联的帮助,但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1960年6月20日,苏联单方面撕毁了援助协定,并撤走了所有的专家,烧毁了一切资料。如此一来,中国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研究核武器了,而此时,距离毛主席提出的十年期限,只剩下了八年。
如果把两弹一星工程的研究团队比作一条龙,那么邓稼先就是毫无疑问的龙头之一。当时的中国在核武器方面的研究经验可以说是零,邓稼先的团队中,除了他自己之外,只有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切的重担都由他独立扛着。为了完成工作,邓稼先担任起了老师的角色,他负责给这些学生们讲解原子弹理论和设计奥秘。他一边授课,一边进行研究工作,熬夜和通宵都成了常事。
由于相关资料都是外文,邓稼先只能亲自将其翻译成中文,然后印刷分发下去。巨大的工作强度,让邓稼先出现了过度疲劳的症状。在当时,研究院里只有一台较为先进的计算机,可是这台计算机既要供原子弹小组使用,也要供氢弹小组使用,是完全不够的。
没办法,邓稼先只能带着团队,用算盘进行计算,在计算一项重要数据时,研究员们分成三班倒,足足演算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得出答案。而邓稼先作为理论部的负责人,更是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每当感到疲惫的时候,邓稼先总是会说:
“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啊!”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当巨大的蘑菇云升起时,远处的研究员们眼眶湿润了。原子弹研究完成之后,邓稼先和于敏等人又展开了对氢弹的研究,这一次,他们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突破,要知道,完成这项成果,美国花了七年、苏联花了六年、法国更是花了八年之久,邓稼先不仅证明了自己,更是证明了中国的实力。
两弹一星工程圆满完成之后,邓稼先没有停止自己的研究工作,然而,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发生了。1979年,一次核试验中,氢弹竟然没有成功爆炸,为了搞清楚事情真相,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冲向了预定的爆炸点。作为研究核弹的专家,邓稼先比谁都清楚核辐射有多恐怖,但他对身旁阻拦自己的工作员们说:
“这是我做的,我知道。大家谁也别去,去了也是白受污染。”
就这样,他冲进了辐射区,就在这一刻,他的生命开始了倒计时。这并不是邓稼先受到的第一次核辐射,却是最致命的一次,医生发现,他的尿液都出现了极强的放射性,体内的白血球已经变成了粉末状,在这种情况下,邓稼先什么都没有说,默默地回到了研究基地。1985年7月,邓稼先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核辐射后遗症,他被送回北京接受治疗,然而,已经为时过晚了。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邓稼先动了3次大手术,全身出现大面积溶血性出血,每时每刻都在忍受巨大的痛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说: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