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领域对抗方案(认知域作战重要抓手)
●塑造社会认知 ●干预社会认知 ●影响社会认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认知领域对抗方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认知领域对抗方案
●塑造社会认知 ●干预社会认知 ●影响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认知域作战重要抓手
引言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如何理解与思考他人,并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对他人或事物的推论。社会认知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也是认知域作战的重要抓手。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天然受到社会认知的影响。分析认知域作战致效的社会路径,对于加强认知域作战建设、打赢未来战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舆论宣传主动塑造社会认知
认知攻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认知域作战,往往先于战争开始,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作用于对象国各个社会领域,通过舆论宣传主动塑造社会认知,形成利于己方的社会主流意见,在战时发挥综合制衡之奇效。
聚焦总体动员。战争未启,认知先行。实施认知域作战,需要前期进行有效的舆论铺垫,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的、利己的社会认知态势。心理学家拉斯韦尔曾说过:“毫无疑问,政府对舆论的引导是大规模现代战争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在战争发起前,要瞄准赢得舆论优势,提前开展认知布设,争取最广泛的国内国际支持。先于战争发起的认知域作战,其重心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新闻舆论来营造一种社会主流意见,为准备战争、发动战争、赢得战争进行全面的社会动员,以有效引导公众支持政府的决策、争取国际社会的政治支持。
强化战略布势。战争准备期间的认知域作战,要以先期战略布势、舆论塑势为重点,根据国家和政府需要,积极宣传本国的优势所在、正义所在,深入揭批敌人的险恶用心、虚弱本质,以此来形成一种义战必胜、敢战敢胜的社会主流意见,为震慑对手、争取支持塑造良好的认知态势。通过有效的舆论造势,宣示己方赢得胜利的决心和意志,展现充分的战争准备和强大的军事能力,对目标对象的认知心理进行影响、干预和塑造,有效激发己方信心和士气,消解敌人的抵抗意志,最大限度争取战略主动和民心支持,牢牢掌握战争主导权、道义话语权,使敌对方认识预感到难以承受的后果,进而达成先期慑止、灵活控局的目的。
紧盯法理争夺。战争历来强调师出有名。在认知叙事中掌握战争的定义权、解释权,形成一致的社会主流意见,凝聚起国家或民族的价值认同,调动广泛的力量和资源,是先期认知域作战的一个重要目标。搞好正义叙事表述,营造师出有名、正义在我、法理在手的社会认知,是先于战争出鞘的“利剑”,早于战争发起的“重器”。为此,认知域作战需要主动创设议题,设法为战争定性、为行动正名,做好“正当防卫”的叙事、“被迫合法”的界定、“最后手段”的阐释,使捍卫战争正义权成为社会主流意见。
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干预社会认知
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信息传播格局的出现,使得网络认知攻防成为认知域作战的重要手段,它有力地拓展了认知域作战的可及性与到达率。从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的认知攻防来看,多层次、多主题、全民化的社交媒体认知攻防,能够快速撬动社会舆论、影响战局走向,既可根据战场需要形成舆论爆点促动认知激变,又可绕过敌方舆论封锁实施认知渗透。
借助信息流量主导认知走向。相较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的交互性更强、覆盖面更广,去中心化的“差异叙事”、网民碎片化的“个人叙事”更容易影响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干扰着社会认知判断。网络社会中认同力量的展现,对于改变舆论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也使得信息流量成为认知域作战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现代认知域作战,“信息武器化”“舆论武器化”的特点更加突显,通过数据操纵、限流封删、机器人转发等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社交媒体的信息流量,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热点、聚焦社会共识,推动形成“信息瀑布”,使社会民众在其中被主流社会舆论所左右,进而使其认知形成固化。
通过公众人物施加认知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信息传播越发达,注意力就越是一种稀缺资源,唤起受众认知的信息就越需要精心制作和发掘。在认知域作战中,如何使特定信息能够引起目标受众注意,成为首要步骤。认知域作战的发起方可通过网络大V、头部网红等公众人物发声的办法,将精心包装的信息投放到社交媒体平台,以此来吸引目标受众注意,提升利己信息的能见度与到达率。经公众人物传播的信息可以从纷杂的舆论场中骤然显现出来,成为人们思考的参照物,并在群际互动、圈群互动中成为主流意见,进而扩大己方宣传声量、声讨压制对方宣传,引导塑造民众形成定性认知。
运用新兴技术赋能认知攻防。科技改变作战样式,也极大地拓展了认知对抗的手段。比如,算法推送、智能语音、深度伪造、虚假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就丰富了认知域作战向社会层面全面渗透的策略手段和工具选择。在未来认知域作战中,利用智能监测系统增强认知态势感知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绘制关键人群认知图景、利用算法技术持续影响目标对象认知思维将成为可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特定受众进行饱和式精准认知攻击,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干扰敌方决策认知,利用脑机接口、神经科学等技术直接作用于军事人员等,将成为影响社会认知、主导舆论走向的重要手段,便于更加直接高效地达成作战目的。
紧跟军事行动进程影响社会认知
战争实践表明,军事行动对认知塑造具有关键支撑作用。现代战争中,军事行动与认知攻防如影随形、协同发力,两者相互影响、互为支撑,战场态势的有力塑造能够极大地改变社会认知,军事行动的顺利展开能够促动社会认知激变,使之朝着预设方向发展。
配合军事威慑行动瓦解民心。通过军事威慑行动营造有利态势是战争准备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战争效益的有效手段。认知域作战中,坚持认知攻防行动与军事行动同步理解任务、判断情况,同步研究筹划、决策部署,同步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可以巧妙地运用军事行动的威慑效应放大认知攻击效果,达到瓦解目标对象民心士气的目的。未来认知域作战,应基于军事威慑行动同步展开,充分释放军事威慑行动的信息,多手段向敌方展示己方的综合实力、战争潜力、装备性能及军民意志等,从而对敌对方社会民众形成强力震慑和牵制效应。
结合有利战场态势分化阵营。战场态势变化往往会使舆论产生震荡,进而向社会面扩散和渗透,产生强大的认知冲击力。因而,在实施认知域作战时,要勇于突破思维定式,超前设计认知攻击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战场有利态势,借助军事行动的强力震慑作用,促动目标受众产生认知激变。如战局进展顺利,则可进一步宣传放大军事作战效能,利用舆论示形造势,营造山雨欲来、泰山压顶的威迫气氛,迫使敌对方民众动摇信心、放弃支持。
融合军事作战效能软化意志。利用军事行动施压,促动社会认知激变,要善于抓住军事作战效果做文章,巧妙地将军事上的胜势转化为认知上的强势,不断强化对目标对象认知攻击的震慑力。在实施认知域作战过程中,要将认知域作战无缝嵌入“硬摧毁”中,全面融合军事作战效能强化认知震慑、认知干扰、认知破击等“软杀伤”效果,促使敌对方社会民众心理认知产生激变,强化其畏战怯战反战情绪,再适时利用作战效能的延伸效应加以诱导,促使其社会内部产生系列不良连锁反应,以软化其抵抗意志和作战信心。(余远来)
来源: 解放军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