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只用缴纳诉讼费吗(打官司如何缴纳诉讼费)

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增强,更多的人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到法院起诉的民事案件越来越多,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打官司只用缴纳诉讼费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打官司只用缴纳诉讼费吗(打官司如何缴纳诉讼费)

打官司只用缴纳诉讼费吗

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增强,更多的人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到法院起诉的民事案件越来越多。

可能有人会说,法院是国家设立的,每年都有财政拨发的经费,为什么老百姓去起诉还要交费,这不是额外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吗?当然,法院是国家机关,绝对不能通过收取诉讼费的方式盈利。诉讼费的本质并不是增加人民群众的负担,而是对有理者的保护,对无理者的一种惩罚措施。为什么这讲?对于有理的原告来讲,预交的诉讼费用,胜诉后法院会返还,并不需要等到案件执行完毕,只要拿到生效的胜诉判决书即可申请法院返还预交的诉讼费用。败诉的被告除了要向胜诉的原告承担法律义务,还要再向法院交纳诉讼费用。反之,如果原告无理,预交的诉讼费用就不能退还,必须为他的无理维权付出代价。所以说,诉讼费本质上是国家法律对违法行为的一种惩罚措施。

诉讼费用主要包括案件受理费、保全费、执行费等。下面逐一简单介绍:

一、案件受理费

(一)普通财产类案件,按争议金额计收案件受理费:

1、1万元以下,50元;

2、1—10万元,50元 1万元以上部分的2.5%;

3、10—20万元,2300元 10万元以上部分的2%;

4、20—50万元,4300元 20万元以上部分的1.5%;

5、50—100万元,8800元 50万元以上部分的1%;

6、100—200万元,13800元 100万元以上部分的0.9%;

7、200—500万元,22800元 200万元以上部分的0.8%;

8、500—1000万元,46800元 500万元以上部分的0.7%;

9、1000—2000万元,81800元 1000万元以上部分的0.6%;

10、2000万元以上,141800 2000万以上部分的0.5%。

(二)离婚案件的案件受理费按照50—300元/件收取,如果争议的财产不超过20万元,不再另行收取,如果争议金额超过20万元的,对超过部分加收0.5%。

(三)因人身权受到损害起诉要求赔偿的,案件受理费为50—100元/件。起诉金额5万—10万元的,对超过5万部分加收1%。起诉金额超过10万元的,对超过10万元部分加收0.5%。

(四)知识产权案件的案件受理费:如果没有争议金额,为500—1000元/件,有争议金额的,按照第(一)项标准收取案件受理费。

(五)劳动争议案件的案件受理费:10元/件。

(六)破产案件:按照第(一)项标准减半收取案件受理费,但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七)申请支付令:按照第(一)项标准的三分之一收取案件受理费。

(八)申请公示催告的案件受理费:100元/件。

(九)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或者认定仲裁协议效力案件:400元/件。

(十)行政案件:50—100元/件。

(十一)管辖异议案件:50—100元/件。

(十二)其他非财产案件:50—100元/件。

二、保全费,包括诉前保全和诉讼保全

(一)无财产保全内容或者涉及财产不超过1万元的,30元/件。

(二)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每件加收1%。

(三)超过10万元部分,每件加收0.5%,但最高不超过5000元。

三、执行费

(一)非财产类执行案件:50—500元/件。

(二)1万元以下的财产执行案件:50元/件。

(三)1—50万元的财产执行案件:50元 1万元以上部分的1.5%。

(四)50—500万元的财产执行案件:7400元 50万元以上部分的1%。

(五)500—1000万元的财产执行案件:52400元 500万元以上部分的0.5%。

(六)1000万元以上的财产执行案件:77400元 1000万元以上部分的0.1%。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费用并不是每个案件都要交的。例如,当事人没有申请保全,就不需要交保全费。或者案件未经过强制执行程序,当事人就自动履行了,也就不需要交纳执行费。此外,对于案件受理费的第(一)至(四)项所列案件,基层法院受理后,大部分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还可以在按照标准计算的基础上再减去二分之一的案件受理费。比如,一个争议金额100万元的案子,按照标准计算案件受理费应为13800元。如果基层法院受理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实际应缴纳案件受理费为13800元的二分之一6900元。此外,如果当事人是低保户、特困户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的,在提交有关证明后,可申请免交全部诉讼费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