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

这里是兔丫丫说早教,忧你所忧,写你所想。

引言

春季风吹万物生,花红叶绿草青青,桃花艳,李花浓,

杏花茂盛,扑人面的杨花飞满城。

评剧——《花为媒》

一年之计在于春。你是否也在为家里的宝贝策划这一年的活动?你可能把团购网从上到下翻了遍,收藏了所有你感兴趣的培训班,并预约了各种试听课,就等疫情一过,赶紧出动。

也可能偷偷留意着亲戚、朋友和同事家孩子的动向,一旦听到别人说“这个必须学,以后是必备技能”,你就慌乱地拿起手机,默默地百度。

和你一样,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只是萌生了让孩子学习戏曲的念头,竟不知道如何开始?几经周折,望而却步。恍然懂了,为什么没有人让孩子学戏曲了,只因为一个字——“难”!

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1)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初见很美,再见却难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

越剧——《红楼梦》

年前,陪孩子看过一场文艺演出。其中,三个女孩子,画着精致的妆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他们表演了一段戏曲,从一出场,到婀娜移步,再到惊艳开腔,震撼了全场观众,而他们中最小孩子的只有3岁。我家宝贝更是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一曲之后,更是期待我告诉她关于戏曲的故事。

搜索了某点评网,我直奔培训专栏,最火的要属英语、舞蹈、乐器和书画,接着就是近几年的后起之秀编程、乐高、小主持人和模特。再次一点的就属游泳、球类、跆拳道和棋类。网页刷了多少下去,我竟然看不到一个少儿戏曲培训班。

只道是:初见很美,再见却难!

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2)

初见很美,再见却难

戏曲之难,难于开始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京剧——《锁麟囊》

问过很多人,有没有给孩子学戏曲;也问过很多人,在哪里可以学戏曲。

他们竟然不约而同地回复我:“为什么学戏曲?”

直到我想证明是他们错了,我才发现,原来是自己错了。

1、资源太少。

很多城市根本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这时候,不是怕选错,而是根本毫无选择。而设有戏曲课程的学校,基本是大中专或艺术类职业学校。全国设有戏曲专业的高校,也非常有限,如中戏、上戏、央戏,可是却让人高攀不起。

再者,如果真的能跨越那道门槛,孩子已经十几、二十岁,早过了戏曲学习的最佳时期。

既然上不了培训班,是不是可以在网络上或者电视上找视频资料自学呢?不是不可以,只是你根本不知道视频示范得对不对,也不知道自己学得对不对。身边更无人指导,因此怎么也达不到专业水准,登不了大雅之堂。

回过头,去看看那些,在《星光大道》、《快乐大本营》和《梨园春》等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戏曲小童星们,不论是孔莹,还是已故的邓鸣鹤,他们大多是因为家族中有老戏骨或者有机会接触戏剧团,从小耳濡目染,才有了后来的光鲜亮丽。而寻常人家,哪里去寻?

而如果戏曲只能依靠世袭,怎么才能传承?

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3)

如果戏曲只能依靠世袭,怎么才能传承?

2、为何要学?

如果要问,你知道哪些影视明星、歌手,大家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而我要问,你知道哪些戏曲界的老艺术家,恐怕不少人连一个名字都说不出来。

因为我们看到了明星们所散发的“名”和“利”,所以释放了一种信号——学这些是有用的。

当下,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之前,都会考虑,有无用武之地?可是,问过十个人,要不要学戏曲,或许九个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

知乎中,曾有网友发问:“为何要学戏曲?”

网友这么答:“被逼的。”

但是,我却看到了真正的答案:正是因为养成了“默戏”的习惯,无意识地帮他抵过中学学业负担的折磨。这何尝不是一种收获?

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4)

习惯地养成

而那十分之一的网友,认为学习戏曲,有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就算不从事戏曲行业,也可以提升孩子的文化修养。

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5)

解读传统文化

那究竟为何而学?我想用王国维大师的人生第一境界作结: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在众人都说“戏曲式微”的时候,你还能登高望远,不畏浮云遮望眼。看清人生路,暗自许下抱负。只因为“初心”。

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6)

3、投资回报率低。

知乎中,曾有网友发问:“要不要复兴戏曲?”

一位网友留言:“我曾采访不少戏曲剧团,发现哪怕戏曲从业者都对戏曲没有什么信心,他们也不会把自己孩子送去学戏。原因还是一个——没前途。学这玩意儿,累,耗时,工作机会少,还不能转行。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竞争力过大。家长带孩子学艺,最关心:何时学成?而戏曲恰恰是要从小学到大,可能苦练几十年,才能达到所谓的“学成”。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有可能,一直成不了“名角儿”。这可能是家长和孩子都不乐意接受的事实。

通俗的来说,就是投入的时间和回报不成正比。

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7)

4、可展示的舞台太少。

你可能不知道,中国唱歌类节目有207个,舞蹈类节目有78个,而戏曲类节目只有14个。这一组数据,对比鲜明,足以说明,市场的风向标指向哪里,人们的焦点在哪里。可戏曲的舞台又在哪里?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萍说:“近些年,地方剧种表现出来的衰落景象蔓延了全国,具体表现为从业人员少了,青年观众少了。小时候,能看一场戏,感觉是很美好、很奢侈的事情,但现在地方剧种的市场日渐萎缩起来,关注的人日渐少了,这的确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给我印象深刻的,仿佛只有《梨园春》这一档戏曲类节目。它自1994年登陆河南卫视,距今已有26年的历史了。它以豫剧为主、汇集全国各地不同戏曲剧种,以戏迷擂台赛的方式呈现,一直领跑戏曲类综艺节目。

可是,又有多少人愿意跋山涉水,只为去一档这样的节目?又有多少人,自愿去戏剧院安静地看完一出戏?

而唱歌、跳舞的比赛、文艺汇演等节目,每年、每月、每天,以各种形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没有人不喜欢舞台,就算自嗨,也喜欢在一群人中自嗨。没有舞台、没有观众,这是何其的悲哀。

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8)

戏曲之难,难于坚持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昆曲——《牡丹亭》

有些人,还在苦于无入门之道时,有些人却早已放弃了。

1、怎么将戏曲进行到底?

2004年9月,刚满3岁的孔莹被《梨园春》栏目导演偶然发现,登上舞台,并荣获2004年度金奖擂主。她精通豫剧且极具表演天赋,人称“舞台小精灵”。2004~2010年,她还是以戏曲形式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直到2012年2月,出演了首部亲情电影《一家老小》,开始了转型。

2006年11月,《梨园春》的舞台走来了一位戏曲童星,牛欣欣。当年的她也只有3岁,被评为极具戏曲天赋的女孩。可是成名后,却鲜有戏曲的造诣,而是活跃在情景剧、唱歌、电视剧和选秀节目的舞台上。

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9)

为什么这些由戏曲一举成名,脱颖而出的孩子,最终放弃了戏曲之路?难道,当初学习戏曲只是为了一搏眼球,或者只是拿它做跳板?还是坚持不易。

大家都在往综合性人才的道路上行走,就算千军万马,也要争一席之位。只因为有市场。

戏曲之路,终归是苦、是单一、是十年如一日;是过尽千帆,是翻山越岭,是独领风骚无人懂。

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10)

2、终有人“拣尽寒枝不肯栖”。

你是否还记得2006年风靡全国的《红楼梦中人》?如果记得,你一定会想起那个让胡玫导演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在总决赛复活的李旭丹,最终摘得了黛玉组第一名的桂冠。只是最后这场大型选秀节目,竟成了闹剧。这里,不多加评论。

当很多人还在讨伐李旭丹的第一名来之不正时,她却辞演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新版《红楼梦》黛玉一角。此时又有人泼冷水,说她受不了网络暴力。

答案确是,李旭丹,加入了上海越剧院,潜心于越剧。

她本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影视圈,而她却回归了梦开始的地方。1997年,她因痴迷于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与越剧结缘,情根深种;后来师从王文娟弟子赵时莺,成为一名王派小花旦。如今每年在全国各大剧场演出不下20场,201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也算人生的阶段性小结。

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11)

越剧演员——李旭丹

那究竟为何而坚持?我想用王国维大师的人生第二境界作结: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当初的选择必是思前想后的决定,就算旅途中遇到各种困难,也要继续前行。人生虽有捷径,也有些人走捷径成功了,可是我们依然要学会等待。

戏曲之难,难于传承

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

你笑我名门落魄,一腔惆怅,

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世态炎凉。

京剧——《曹雪芹》

1、戏曲传承的尴尬之路

“传承”的三要素:传授之师,受教之子和媒介。

可悲的是,戏曲传承却面临师资匮乏、受众老龄化和传播无力的尴尬问题。

曾几何时,戏曲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是亲朋好友相聚的附庸风雅。听一曲,可绕梁三日也。而如今,却觉得离我们的太过遥远,甚至被人嘲笑成“古董”。

十年前,“戏曲式微”之风就已刮起,即使从大中专、到本科、再到研究生,均有教育体系,却少有人问津。它也曾“金马玉堂”,如今却体会着“世态炎凉”!

数据显示,从1956年到2013年,中国传统戏曲已从368种减少至286种。

国家也意识到戏曲的衰颓之势,想到戏曲当从娃娃抓起。2017年,教育部与中宣部、财政部、原文化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可惜的是,戏曲的基础教育体系太薄弱,部分学校仅仅断章取义地理解成“表演”,走走过场,并未真正激发孩子对戏曲的热爱。

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12)

2、戏曲要传承的是什么?

一出戏,演人生百态,晓万世明理。

浓妆淡抹,粉墨登场;

忠孝节义,仁义廉耻;

嬉笑怒骂,弃恶扬善。

最后,我想用王国维大师的人生第三境界作结: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跨越千山万水,方才豁然,所寻不过一直就在身边。看透了他人无法洞察的真相,参透了外人无法道明的真谛。

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13)

我是兔丫丫,感谢您的阅读、评论、收藏和分享,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几岁适合学戏曲(学戏曲的孩子少了)(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