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陈云收到收录机(1985年陈云收到收录机)
图丨陈云和赵天元夫妇
前言赵天元,1982年来到陈云身边。他是以警卫的身份过去的,但是因为陈云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多,过去以后,很多生活方面的工作也需要承担。
因此,在陈云身边十年,赵天元和他的相处是非常亲密的,从赵天元的视角里,也能够了解到最真实的陈云。
爱评弹爱书法赵天元是1978年参军去到中央警卫团的,1981年的一天,赵天元接到一个通知,要他去中南海的中央警卫团干部科。
过去之后,有三位领导模样的同志询问了赵天元的工作和家庭情况,赵天元一一作答。从干部科出来以后,赵天元并未把这次谈话当一回事,继续本本分分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图丨陈云
过了一段时间,教导员通知赵天元去中南海西楼找中央警卫局牟局长,这一次,赵天元得到了他的新任务,“根据工作需要,准备把你调到陈云同志身边做警卫工作......”
赵天元又紧张又激动,好几天没睡好,两天后,牟局长把赵天元带到了陈云的办公室,并向陈云做了简单的介绍,陈云一边微笑点头,一边接过牟局长手里写着赵天元名字的纸条,“赵钱孙李,天圆(元)地方,哪的人啊?”
“河南沁阳。”
牟局长示意赵天元写在纸上,桌上只有一个旧日历,赵天元就写在旧日历上了,陈云一看,“你们那小米不错,过去是进贡给皇帝的,你知道吗?”
“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那小米好吃。”
陈云笑了,“回去宣传宣传,让大家都知道......”
没聊太多,到了陈云散步的时间,赵天元就一起陪着走出屋外,路上碰到其他工作人员,陈云就向大家介绍赵天元,“这位小同志是第一,赵钱孙李,赵是第一,天圆(元)地方,天、元是第一”,说着,转过头来问赵天元,“你有弟弟吗?你弟弟是不是就该叫地方了。”
一番话说得周围人都笑了起来,赵天元也在大家善意的笑容中,消除了自己的紧张感。
图丨陈云
当时,陈云的工作人员中,还有一个叫做陈贵华的护士,陈云每次喊“小赵”的时候,两个“小赵”老是一起应答。
于是,陈云就跟赵天元说,“你们沁阳不是产小米吗,要不以后我管你叫赵小米吧,这样就能分清了”,从此,赵天元多了一个外号——“小米”。
晚年的陈云,除了看报纸、看文件、听新闻、跟人谈话聊天,最常做的事情其实是听评弹,陈云曾经跟赵天元说过,自己10岁前跟舅舅听书,后来自己听上瘾了,大人不去自己也想去,就站到门外听。
年纪大了以后,爱上了评弹。在陈云看来,评弹是有治愈功效的,所以他管经常给他搞录影带的何占春和修录音机的陈继亮是“保健委员”。
陈云有多喜欢评弹呢,他存的录音磁带有700多盘,百分之九十是评弹磁带,这些磁带分两种,一种是盒式磁带,一种是开盘式磁带。
图丨陈云
盒式磁带中,陈云最喜欢的是《玉蜻蜓》分回《骗上辕门》,这盒磁带,就放在他的小收录机旁边,方便随时听。
开盘式磁带中,有不少都是珍品,是五六十年代录制的。除此之外,他还保存着一些著名演员的演唱录音,其中很多都是孤本,全国各地都寻不到第二份的那种。
因为陈云保存的磁带,很多都是有年代的老物件,时间长了,质地变脆,在播放的时候,经常发生断带的情况,为了随时修理,陈云在办公桌的抽屉里放着一把医用剪刀和一卷透明胶布,方便随时粘磁带。
1988年,陈云担心这些孤本将来无法翻录,便决定抢救一下,他挑选出需要翻录的磁带,在这一年的10月带去杭州。
1989年3月20日,“保健委员”何占春来看望他的时候,陈云将这件事情委托给了何占春,这批旧磁带才得以重新录制。
图丨陈云
除了评弹,陈云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书法,从1984年开始,至1994年,陈云整整练了十年书法,每天雷打不动。
陈云小时候条件不好,只上过小学,但他本人是非常好学的,上小学的时候,每天起床都要先练字,后来去到商务印书馆当学徒,陈云还是坚持每天早起练会字再去工作。
年纪大了,练字成为他休闲锻炼的一种方式,上午一般是一个小时,后来身体不太行,就改成40分钟。
练字的时候,若是遇到拿不准的字,陈云就会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帮忙查字典。陈云那时候眼睛不好,看字典上的小字比较费劲,工作人员就会把查到的字,用毛笔写成大大的楷书交给他,陈云照着写上,还会问问工作人员“可以吗?”
图丨陈云的手迹
陈云喜欢书法,喜欢练字,但是对于题字,却是非常谨慎的,有一回,他江苏老家送来一份精美的“文房四宝”,并请他为一家还没有正式批准的公司题词。
秘书把这些情况告诉陈云后,陈云一脸严肃,“我不能题这个词,我一题,就相当于强迫主管部门批准这家公司了。”
事后,陈云吩咐秘书把文房四宝如数退还回去,并向上海市委通报了这件事。
1988年6月的一天,陈云跟赵天元讲了一件事,工作人员小贺,拿着陈云的字去荣宝斋装裱,一个外国人看见了,便跟小贺说要花一万美金把这幅字买下来,小贺说不卖然后就离开了,“小贺做得对,我的字不能卖,要是让坏人买去,就作为他吹牛的资本了。”
《陈云出川》赵天元跟陈云相处了十年,有关陈云的性格,他是最有发言权的,“生活简朴、廉洁自律、刚正不阿”,这便是赵天元口中的陈云。
图丨陈云的刮胡刀
陈云一把刮胡刀能用整整60年,这还是1935年,他从上海乘船去海参崴,托苏联船员买的。
当时,陈云发现自己胡子有点长,但是已经上了船,若是上岸自己买又担心被国民党特务发现,于是,他把钱交给一名苏联船员,请对方下船帮自己买了这把刮胡刀。
他的棉被心是日军投降后韩光送给他的,穿了39年了,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陈云依旧在穿。
他还有一只旧皮箱,这皮箱是1933年年初买的,那时候,他在上海、江苏一带从事秘密工作。
1932年10月下旬,在上海的共青团中央被破坏,为了保存实力,博古、张闻天、陈云三人决定前往江西苏区。
离开上海之前,陈云买下了这只皮箱,满满当当装上了文件和行李。经过长途跋涉,三个人终于踏上了江西苏区的土地。
因为工作性质,已经小心翼翼太久的陈云,在踏上共产党的土地时,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举动,他把皮箱一扔,躺倒地上,连喊三声“共产主义万岁!”
图丨陈云的皮箱
1935年长征队伍到达到四川后,中央苏区接到了上海党组织被国民党疯狂破坏的消息。
当时的上海是中央苏区和共产国际联系的重要枢纽,因此,必须派人去到上海重新恢复这一切,于是,曾经有过地下工作经验,并曾在上海工作过的陈云被选中了。
陈云将重要文件和行李衣服托付给了少数几个知道实情的人,然后就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陈云究竟去了哪里。
陈云换上老百姓的衣服,一路奔波到达了上海,他先是找到了自己在上海的老熟人,了解了具体情况,然后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恢复工作。
不料,工作刚刚有了进展,中共上海局和中共江苏省委又一次遭到破坏,了解到这些消息后,陈云通过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与共产国际取得了联系。
共产国际指示:陈云应尽快来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陈云考虑后,决定亲自去到苏联,与共产国际建立直接联系。
不管是从四川去到上海,还是从上海去到苏联,陈云提着的,一直都是这只皮箱。
图丨陈云出川
也就是这只很有故事的皮箱,还引发了一件事情。有一回,陈云指着这只皮箱跟大家说,“这皮箱比你们年纪都大。”
有个新来的护士随口问了一句,“这不是您出川时用的皮箱吗?”
陈云不解,“你怎么知道这是我出川时候用的皮箱?”
“我在电视里面看见过啊,看见您出川的时候提着这只箱子,有部电视剧叫《陈云出川》,就是讲您年轻时候的故事,那个演员长得很像您的。”
陈云的脸越听越黑,马上叫人找来了《陈云出川》的剧本,让秘书读给他听。
此事过去几天后,有一天,陈云听完评弹后关掉收音机,赵天元走上前,准备帮陈云更换磁带,突然,陈云问他,“你看过《陈云出川》吗?”
“看过,我觉得这电视剧拍得挺不错的,不过您平时给我们讲的要更加精彩!可惜这些人不知道,没有拍进去。”
陈云挺不高兴地说,
“我历来不主张这些东西,长征的时候牺牲了那么多人,有那么多的好人好事,我这点又算得了什么,就因为我陈云是个官,他们才拍这电视剧的嘛,有关这件事我准备发个声明:这部电视剧和事实有出入,拍电视剧我本人不知道。”
后来,这部电视剧再也没有在电视台播放过。
图丨陈云
其实,这部电视剧并没有很糟糕,当时,剧组人员为了确保电视剧不违背历史,还亲自去到陈云家中了解情况。
那时候,陈云正在住院治疗,他的家人们接待了剧组人员,看过剧本后,大家觉得剧本很真实,也很精彩,各方面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便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为了让陈云安心休养,大家就没有将此事告诉陈云,所以当陈云从护士那里得知有部电视剧是以自己为原型的事情时,才会显得又迷茫又气愤。
陈云一直很反对对他个人的宣传,有时候,一些宣传他的文章、书籍会送到他那里审阅,陈云一看到,就会直接“扣下”。
陈云写过一张条幅,“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写完还跟赵天元说,“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这样做。”
图丨东北民主联军
《四保临江》《陈云出川》这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一天早上,陈云拿起一张写着字的旧台历给赵天元看,上面写着“《四保临江》不要拍。”
这是陈云前一天睡觉前担心自己忘记写在旧台历上的,他说,
“小米,《四保临江》不要拍,剧本我也不会看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多了去了,四保临江就是一个小战役,不值得拍,之前《陈云出川》的事情我已经发到政治局了,我已经跟他们讲过了。”
四保临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场战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撕毁国共双方在重庆签署的停战协议,派重兵控制了东北大部分地区。
1946年10月,蒋介石亲赴沈阳,制定了“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而我党制定的东北方针是“向南防御,向北方展”,2万干部和10万大军来到东北,成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局,陈云时任东北局委员。
当时,东北联军被压缩在临江、长白、抚松这一狭小地区,而这些地方清一色的地荒人稀,物资匮乏,就连老百姓都担忧地说,这东北联军好是好,就怕长不了。
面对这样的态势,陈云和肖劲光主动提出要去南满辽东军区工作,经批准,陈云兼任中共辽东分局书记,肖劲光任中共辽东分局副书记,去到了辽东军区所在地——临江。
图丨肖劲光和陈云
12月10日,肖劲光召开了辽东军区师以上军事指挥员会议,会议上,多数人主张撤退,因为敌我力量过于悬殊,而且山区地形狭窄,我军作战没有回旋的余地,因此不能硬拼,更应该保存实力。
这次会议,直到13日还是没有争论出个结果,生着病的陈云坐在军用地图前沉思,突然,肖劲光打来电话,把会议情况汇报了一下,并请陈云前来定夺。
陈云来到会议上,认真听取了各种意见,5个小时后,陈云做出了决定,他风趣地说,
“同志们,我觉得,东北的敌人就像是一头牛,牛头冲着北满,南满是条牛尾巴,如果我们松开牛尾巴,这牛可是要横冲直撞的,只有抓住牛尾巴,敌人才能进退两难。”
“不要以为长白山不重要,要是把它丢给敌人,我们是很难要的回来的,只要长白山在我们手里,群众就会有信心跟着我们的.......所以说,南满无论如何不能放弃!”
最后,陈云斩钉截铁地说,“你们让我来拍板,那我就拍板坚持南满,如果这个决定错了,责任由我来负!希望大家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对敌。”
陈云的话说完,参加会议的干部们都统一了思想,紧接着,大家进行了作战部署。
图丨四保临江烈士陵园
后来,东北民主联军4次挫败敌军的大规模进攻,共歼灭敌人3万余人,成为了东北解放战争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就是这样伟大的战役,在陈云自己的嘴里,却是不值一提的,他就是这样一个做出无数伟大贡献却依旧淡泊名利的人。
一台收录机1985年5月的一天,中央警卫局的一位同志送来了一台比较高级的进口收录机,当时陈云正在打电话,这位同志不方便打扰,就把收录机放在了值班室,并委托赵天元帮忙转达:这是中直管理局的首长们送的,送了好几台,其他都比较大,只有这台比较小,使用起来更方便。
对于每天都要按时听广播的陈云来说,收录机可是不可或缺的,此前,他用的是一个砖块大小的收录机,是女儿陈伟兰很多年前送的,不过因为年头太久,音质很差,噪音也特别大。
新送来的收录机有四个喇叭,一看就知道音质特别好,赵天元挺高兴,午饭前就帮陈云换上了。
图丨陈云
换上收录机,赵天元就去吃饭去了,没想到,陈云午休一个多小时没睡着。起床的时候,陈云还在念叨,“这破收录机,搞得我一中午没睡好,究竟是怎么回事?”
秘书跟陈云做了解释,陈云坚持,“把它给我拿走!”
下午,陈云工作比较忙,没时间想这事,吃过晚饭后,到了听新闻的时间了,赵天元把新收录机的频道调好,试探地说,“新闻马上就开始了,来不及换了,首长先这样听一会吧。”
赵天元想的是,说不定陈云在使用过新的收录机后,会因为机子好而留下呢,谁知道,陈云刚刚听完,就催促赵天元把自己的旧机子换回来,“新的听着确实好,但我还是用自己的更习惯,我这旧机子当年是花130元买的,自己掏钱买的用的才踏实嘛。”
赵天元还想劝说一下,陈云摆摆手,“不用劝,不开此例。”
没办法,赵天元只能帮陈云换回旧机子,晚上睡觉前,陈云喃喃自语,“把那东西拿走了,我心里也就踏实了。”
图丨陈元和陈云
这事过去半年,陈云的儿子陈元送来一台新的收录机,陈云警觉地问,“哪来的?”
陈元不明所以,“我用工资买的啊,音质还可以,您这机子也该换换了。”
陈云满意地点点头,“用自己的钱买的就可以,不要用公家的钱。”
陈元走后,陈云吩咐赵天元换上了新机子,“这是儿子买来孝敬老子的,自己花的钱,心里踏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