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王凯饰演的是哪个皇帝(清平乐中王凯扮演的宋仁宗)

朱熹说:“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

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最重要的目的是,让皇帝阅读史事,从中汲取执政的经验。因此,《资治通鉴》的开篇都是选取司马光认为皇帝掌管天下首先应注重的大节。

前文已经说过,周威烈王封魏、赵、韩为诸侯,是自坏礼制。由此,君不再是君,臣可以靠实力来争取成为诸侯。司马光在开篇之后的大段论述,也是提醒皇帝时刻要注意君臣的礼制,不能自坏规矩。

我们看《宋史·列传第九十五》中的《司马光传》,就会明白,司马光的论述主要是针对宋仁宗时发生的两件事。

清平乐王凯饰演的是哪个皇帝(清平乐中王凯扮演的宋仁宗)(1)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王凯饰演宋仁宗

第一件事是麦允言死后的葬礼问题。

麦允言是宋仁宗的中官,官职是入内副都知、宫苑使、眉州防御使。入内副都知,全称是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内侍省在北宋初设置,是管理皇家内务的宦官衙署。之后,又设立了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都同为宦官衙署。不过入内内侍省直接服务皇帝,更为亲近。入内内侍省的一把手是“都都知”,二把手是“都知”,三把手是“副都知”。

麦允言同时还任宫苑使、眉州防御使。宫苑使主要掌管皇宫内院的事务。防御使是武官,位阶在节度使下、团练使上。

庆历七年(1047),贝州的王则叛乱。宋仁宗命麦允言和西京作坊使、资州团练使王凯一起带军到贝州,第二年平定了叛乱。平叛有功,宋仁宗升了麦允言的官,任昭宣使、遂州观察使。昭宣使仍然是内官,观察使比防御使级别高一级。所以,麦允言升官是升了一级。

大多数人认为麦允言是宦官。但不一定,因为唐代,掌管皇宫内苑的都是宦官,五代吸取唐朝宦官专权作乱的教训,已经开始用外官来掌管太监。宋朝是沿用五代的制度。根据《宋史·职官志九》记载:“国朝亦有外国为昭宣使者。”外官就是朝官,相对于“中官”而言,也就是不是太监。所以,麦允言可能是太监,也可能不是太监。现在,我们也无法验明正身了。

平定叛乱两年后,皇祐二年(1050)麦允言就死了。死时的官职是宣庆使、遂州观察使、入内都知。宣庆使比昭宣使高两级,入内都知比副都知高一级。

麦允言深得宋仁宗的信任。所以,他死后,同年八月,宋仁宗给他追赠了官职——司徒、武安节度使。司徒在宋朝与太尉、司空同为三公。不过,这时三公更多的勋名,而不是实职。节度使也比观察使要高了。这是死后的特封。但宋仁宗觉得还不够,九月又下诏书,说麦允言有战功,特命葬礼赏赐一品卤簿。卤簿就是按照一品大员的规格,在出殡时派遣仪仗队。

入内内侍省都知,宋神宗时定为正六品。可见,麦允言死时,官品不高。但死后却备享尊荣。

时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的司马光上疏,反对宋仁宗的特诏。

司马光认为:“繁缨以朝,孔子且犹不可。允言近习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以三公官,给一品卤簿,其视繁缨,不亦大乎。

这里,司马光引用了典故,认为给麦允言的葬礼逾越了礼制。

清平乐王凯饰演的是哪个皇帝(清平乐中王凯扮演的宋仁宗)(2)

电视剧《清平乐》司马光剧照

“繁缨以朝,孔子且犹不可”是什么意思?

成公二年的时候,齐国攻打鲁国,卫侯派孙良夫等人率军攻打齐国以救鲁。两军在卫国的新筑(今河北魏县)交战,卫国军队打不过齐国,败了。新筑的大夫仲叔于奚把孙良夫救了。为了奖赏仲叔于奚,卫侯决定给他几个城邑。但仲叔于奚不要,“请曲悬、繁缨以朝”。

曲悬,是诸侯才能用的乐器制度。天子的乐器制度是四面悬挂钟磬,叫“宫悬”;诸侯的乐器是去其南面,三面悬挂钟磬,叫“曲悬”,就是像弯曲的意思;大夫是左右两面,叫“判悬”,判就是剖开的意思;士只能东面悬挂钟磬,叫“特悬”。

清平乐王凯饰演的是哪个皇帝(清平乐中王凯扮演的宋仁宗)(3)

湖北博物馆藏曾侯乙编钟

1978年,湖北随州出土了曾侯乙编钟,同时出土的还有编磬。编钟位于墓的中室西边,编磬位于北边。曾侯乙是诸侯,所以用的是三面的曲悬。

仲叔于奚是大夫,但他不要土地,而是要待遇,钟磬要享受诸侯的制度。这是僭越。

同时,他还让卫侯赐他繁缨。繁缨是马饰。前文我们讲过,周朝的礼制对各个爵位享受什么样的待遇都有详细繁复的规定。按照礼仪,诸侯乘坐的马车,马鬣毛上配繁,马脖子前挂缨。仲叔于奚也同样是要诸侯的待遇。

仲叔于奚要诸侯的待遇,卫侯居然同意了。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惜也,不如过与之邑。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孔子认为,让仲叔于奚配曲悬和繁缨,是卫国亡国的征兆。因为诸侯是名,曲悬、繁缨是器。威信是通过爵位名号来赋予的,有什么样的威信就拥有什么样的器物,礼仪就是通过器物的等级来体现的,只有循礼而行,才能行有法则,才能让人民得利而国家治安。这是政治的大节。如果将名器随便给人,就相当于把治理国家的规矩和权力也拱手让人了。规矩坏了,国家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所以,司马光引用这个典故,认为麦允言只是宋仁宗的近臣,而不是有什么大功勋,不应该给他赏爵,并特诏卤簿。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三家分晋后的所作的评论中也引用了“繁缨”的事。可见,司马光论礼、名、分并不是纯从历史来看,而是有感宋仁宗赏赐麦允言,破坏礼制来说的。写的是历史,评论的是当下。

第二件事是夏竦死后的赠谥。

夏竦行事见于《宋史·列传第四十二》,官至宰相。《宋史》对他的评价是:“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夏竦有文才,以文学起家,名擅一时。同时,也当过地方官,治理地方也有政绩;管过西北边防,治军也有一套。所以,是个有学有术的人。官至宰相,也深得宋仁宗的宠信。

清平乐王凯饰演的是哪个皇帝(清平乐中王凯扮演的宋仁宗)(4)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

所以,宋仁宗在夏竦死后,赠给他的勋名是太师、中书令,并赐谥号为“文正”。太师是勋名中最高的,“文正”是大臣谥号中最高的。范仲淹、司马光的谥号都是“文正”。

就这个谥号,刘敞认为,世人都认为夏竦是奸邪,但却赐给他“正”的谥号,不可。司马光也说:“此谥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当之?”

于是,宋仁宗将“文正”改为“文庄”。

这也是名不可假人的一个例子。

通过这两件事,我们再去看《资治通鉴》的开篇和司马光的第一个评论,就明白,司马光为什么要选择从三家分晋来开始写了。也就可以看出,司马光的用意在于让警示宋英宗。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全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