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跟爸爸拉呱(拉呱:家长里短)

事无绝对,重感情,明事理,知恩图报的外甥外甥女也不少。但是,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家庭,就算爷爷奶奶从来不照顾孙子辈,甚至讨厌他们,孙子长大成人后依然会看望他们,觉得爷爷奶奶亲,而不是姥姥姥爷。一脉相承,你斗不过基因。

宝宝跟爸爸拉呱(拉呱:家长里短)(1)

婆婆在世的时候,她对孙子孙女和那群外甥、外甥女一样亲,对她们甚至比自己家的孩子还要上心,有点好吃会蹬着自行车骑十多里地给她闺女家的孩子送去。外甥女小时候在姥姥家上学,姥姥姥爷每天风雨无阻的按时按点轮流接送,如果半夜不舒服,不管酷暑还是寒冬,老两口都是毫不犹豫爬起来送门诊治疗。尽心尽力尽责不计回报地无私奉献着。

宝宝跟爸爸拉呱(拉呱:家长里短)(2)

慢慢地孩子们都长大了,爷爷奶奶都老了。每年老人给孩子们压岁钱,孙子孙女都使劲推辞坚决不要,让爷爷奶奶买点好吃的,有时还会用自己平时不舍得花的零用钱买些礼物给俩老人一个惊喜。而外孙,外孙女真不同了,他们长大后是不去看姥娘姥爷的,但是过年肯定去,唯一的目的就是要红包。唯恐不给她们,一遍遍地催促:“姥娘,过年了,给我们发压岁钱吧”,大姑姐也哈哈大笑着附和:“看恁姥娘今年发多少哈,一会都给恁舅舅恁妗子要去。”有时她家的那个男孩会要第二遍红包,不管朝谁伸手,大过年的,谁都会再给个碎银几两,大姑姐一边爽朗地笑骂着:“你个熊孩子,到哪都这样,回家我再收拾你。”一边又训斥:“到处疯跑,别把钱跑丢了,拿来我给你装起来,给你上学用。”差不多达到了唱双簧的境界。大外甥女说,过年的时候,谁家孩子多就沾大光了。确实,可沾大光了。

宝宝跟爸爸拉呱(拉呱:家长里短)(3)

孙子孙女去外地上学,每逢节假日星期天或者期中、期末考试后,经常给他们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关心一下,再汇报一下学习情况,聊聊家常拉拉呱唠唠嗑,每次回去必定不忘给爷爷奶奶买些礼物或者衣服。而同样是自己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养大的外甥女和外甥,一年年的从来没有打过一个电话,更别说看望了,门都没有,挺令人寒心的。

宝宝跟爸爸拉呱(拉呱:家长里短)(4)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婆婆去世那天,孙子孙女哭的拉不起来,“奶奶,奶奶”哭的歇斯底里,不吃不喝,那可是真伤心痛苦难过。就连叔伯家9岁的小孙子都泪水涟涟的躺在地上不吃饭。再看老人家生前掏心掏肺心疼的那群外甥和外甥女,大闺女家4个,二闺女家2个,6个孩子在院子里嬉戏打闹着疯跑。大闺女女婿拉着四个孩子来奔丧的时候,大姑姐还特意打电话嘱咐她老公:“xx,你可别忘了,进门的时候,让她们几个多少哭两声。”很遗憾,到底也没哭两声。

宝宝跟爸爸拉呱(拉呱:家长里短)(5)

吃大席的时候,6个外甥外甥女,大的17岁,小的也13岁了,一边嬉戏打闹着争桌子抢凳子挑筷子开开心心地大口吃肉大口喝饮料,一边高高兴兴哈哈大笑着地刷手机看搞笑视频或者玩游戏。任何一个人都没有任何痛苦难过的表情,平时省吃俭用贴补她们,掏心掏肺心疼她们的姥娘好像从来不存在。吃饱喝足拉了一车馒头、鱼、鸡、剩菜剩饭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走了,姥娘出殡都没有参加。

宝宝跟爸爸拉呱(拉呱:家长里短)(6)

乡下有句谚语:外甥是姥娘家的狗,吃饱就走。这不是句骂人的脏话,只是说明一个简单的现实现象。亲的自然亲,不亲的怎么地也差点意思。当然,肯定有重情重义的优秀外甥们。

宝宝跟爸爸拉呱(拉呱:家长里短)(7)

突然想起来一个生活中的小事实:俺村里有户人家,兄弟姊妹们7个,小时候穷的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一年四季房子漏雨四面通风。爷爷奶奶从来不管他们,有好吃的就藏起来,连馒头都不给他们一口更别说帮衬了。后来,7个孙子孙女长大了,外出打工的回来后,第一时间赶紧去看她们的爷爷奶奶,带各种好吃的,买新衣服给他们。还有个学习用功的,考上了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马上去给他爷爷奶奶上坟烧纸钱,哭着喊:“爷爷奶奶,我是你们的孙子××,我考上大学了,你们看见了吗?我给你们争气了……”哭的周围在地理干活的人都感动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