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

1982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拥有众多重大事件的年份,先是邓小平对中央机构精简作出指示,称“精简是一场体制的革命”,后中国最具有权威的新闻播报栏目固定在每晚7点播出,而我国运载火箭在水下发射成功。

全国人民都欢天喜地地向前迈步,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但是,湖南省长沙市希圣园8号的公馆内,却传出阵阵哭喊声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1)

图源网络

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躺在床上,双手颤抖地抓住看护人员的手,嘴里念叨着:“我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能见主席一面。”

老人叫杨开智,是烈士杨开慧的哥哥,也是毛主席的亲人和战友,但是,就是如此亲密的关系,却没能在主席去世前,见上一面。

这不仅是杨开智的遗憾,也是毛主席临终前挂在嘴边的事情。

伟人晚年,缠绵病榻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2)

毛主席

曾经的伟人指点江山之下有着意气风发之姿,无论随军作战,还是长征迁徙,都极少生病,身体尤为壮实。

特别是65岁时,毛主席依旧能冬泳邕江,可见其健康体魄。可是“英雄迟暮”,主席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先艰苦奋斗的革命时期留下的后遗症一一凸显了出来。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3)

毛主席

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毛主席从江西回到北京。在路上时就已经有些咳嗽,抵达中南海后休整了许久,症状并未减轻,反而还出现了低烧、浑身乏力等状态。

当时,医生察觉到情况不对,立即对主席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结果令在场的人无不掩面啼哭。

“应该是肺炎,有些棘手……”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4)

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后却镇定异常,他告诉医生:“尽力医治,不要有所顾忌。”

在医生和工作人员的细心调理下,主席的肺炎状况在次年春夏得到控制。但好景不长,他的肺炎在冬天复发,甚至比原来的病情更加严重。

不断有人劝说毛主席遵循医嘱、卧床休息,但彼时新中国刚成立,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国际关系也是亟需解决,主席怎么会在关键时刻当“撒手掌柜”呢!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5)

毛主席

毛主席坚持批复文件,一连忙到深夜,再加上患病期间食欲不佳,几乎没有进食有营养的食物。而他不愿意喝补药增强体质,导致病情恶化的速度加快,还患上了冠心病、老年膀胱炎等等,痛苦不堪。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6)

毛主席

1972年年初,忙了许久的毛主席起身离开座位,却重重地跌坐在椅子上。门口的警卫员听到声音后连忙过来,之间主席摁着桌子,缓缓说道:“伢子,过来扶下我,我这腿不听使唤了。”

之后,毛主席的行走能力变得更加迟缓和笨重,在室内走路,都需要医护人员的搀扶。但他依旧没有弃国家要事而不顾,伏案工作到深夜都是常事。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7)

毛主席

然而,陈毅元帅的去世,成了伟人病情的分水岭。

当时,毛主席不顾反对出席葬礼,看着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安详地躺在那里,他的眼角含着热泪。回去后大病一场,肺部感染的症状愈发严重,已经出现向心脏病过渡的趋势。

然而,无论身边的人如何劝说,毛主席始终不肯注射抗菌素。只同意口服消炎药。可惜药效不够,主席的病情得不到控制。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8)

毛主席

1972年1月18日,毛主席突发昏迷,医护人员顿时失了分寸,急忙请来正在开会的周总理做主,召集国内的权威专家,成立医疗小组,为主席的病情商讨医疗方案。

好在专家们力挽狂澜,暂时抑制住了毛主席的病情。可是缠绵病榻已久,主席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即便处理的国家事务,也都要在床上进行。

1976年年初,毛主席的病情急剧恶化,不仅不能下床走路,甚至都发不出声音,警卫员只能根据口型的猜测,推断出他想要什么。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9)

图源网络

为了保障主席的休养时间,中共中央下达命令,任何人想要与毛主席见面,都必须写信申请,且减少会面次数

1976年5月,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访华。当时的毛主席由于心肌梗塞的症状严重,并未打算与布托见面。但布托却念叨着主席,主动提出申请。

毛主席得知后,努力抖了抖精神,说:“来者皆是客,请他过来吧!”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10)

毛主席

这一次的见面,是毛主席最后一次会见外宾。而后病情出现反复,中共中央只能再次下令,除必要工作人员的进出外,拒绝所有人员的探视。

然而,就在紧要关头,一封写着歪歪扭扭字体的信件送进了中南海,中间还附带着一张年迈老人的照片。

“主席,见信安,我是杨开智,我们已经多年未见,闻听主席病重,心中焦虑,盼望见面。”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11)

右一毛主席

毛主席听完工作人员的朗读,念叨着:“开智?开智。”忽然眉头紧锁,虚弱地说:“我要见他,快把他请过来。”

工作人员清楚毛主席的病情,如果再有情绪的起伏或者人员叨扰,气若游丝的主席恐怕会更加难受。因此劝说道:“主席,您现在不宜见客,不妨等身体好些,再另行安排。”

主席思虑片刻后,点头同意,但他心系杨开智,安排工作人员照顾好杨开智的出行住宿。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12)

杨开智

杨开智听到工作人员的回复后,心中不由得失望难过,但更多的是担心主席的身体,只好自我安慰:“主席的身体要紧,再等等就能见到了。”

那段时间,杨开智只好暂住在北京。但寝食难安,对主席更是日思夜想,曾经并肩作战的革命经历如电影般,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

革命初期的牵绊

“我失骄杨君失柳。”是毛主席在《蝶恋花》中的诗词,而其中“娇”指的是杨开慧。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13)

图源网络

要论伟人与杨开慧与杨开智兄妹之间的牵绊,不仅仅有爱情,更有胜似亲人般的友情,尤其是杨开智。

杨开智的父亲是杨昌济,虽然在如今听来,这个名字有些许陌生,但他在我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成就,其中最为人敬仰的是:用学问教育培育出众多革命先驱,其中就有毛主席。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14)

杨昌济

1898年,杨昌济的大儿子杨开智出生,三年后,又生下小女儿杨开慧。四口之家团圆幸福的同时,杨昌济将全部精力放回到家乡的教育事业中。

要知道,杨昌济早年间曾留学日本,后又在德国进行为期9个月的考察,是不可多得的新思想传播者,因此被湖南督军谭延闿邀请,担任湖南教育总司。

那时,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当官的“铁饭碗”工作可是香饽饽,无数人争着都没有机会。然而,他却果断回绝了对方,说:“与其高高在上不问世事,不如下乡扎根,真正干实事。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15)

湖南师范大学合照

此话注定了杨昌济的“桃林满天下”的一生,也让他有机会遇到开国伟人毛主席。最关键的是,杨开智和杨开慧都在父亲的教育下,成为了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1914年,杨开智凭借优秀的成绩,考入长沙长郡中学。而妹妹杨开慧虽然小三岁,但热爱学习的态度令人称赞,尤其是生病的时候,依旧不忘学习。

1915年,杨昌济进入湖南高等师范学院教学。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16)

图源网络

彼时,21岁的毛主席也进入到湖南师范学习,那时的主席特立独行,经常穿着一身灰白色的长袍,为人执着,不畏强权。但这样的“刺头”却不受学校其他老师的喜欢,尤其是湖南师范学校的校长张干。

那次,校长张干硬要主席退学。好在杨昌济惜才,力保之下,才有了毛主席在学校的立足之地。而毛主席尤其喜欢杨昌济的课堂。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17)

毛主席画像

一来二去之下,两人慢慢熟络起来。杨昌济经常邀请毛主席到家里做客,杨开智兄妹也因此与伟人结识,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杨开智对于这位比自己的年岁稍微长些的学长,心中满是佩服之情。

其中最难忘的是,年轻时候的毛主席几乎书不离手,一有时间就往图书馆跑。而且他不单单是阅读,而且还会动手标记,书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标注。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18)

毛主席与杨开慧

1918年,杨昌济应北京大学蔡元培的邀请,担任北大伦理学教授。而杨开智兄妹也随父母一同到北京学习。临走前,他们不舍得毛主席。但没想到,主席竟然也进入到北大开始勤工俭学。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19)

杨开慧

那时,毛主席已有“救国救命”的新思想,他经由杨昌济举荐,投稿到《新青年》,然后与邓中夏等人到杨家探讨中国革命的相关事宜。而杨开智与杨开慧也时常参与进去,成为革命事业的先驱者。

可惜,杨昌济作为伟人的伯乐与恩师,于1920年年初逝去。他弥留之际,嘱托毛主席照顾杨开智兄妹。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20)

毛主席画像

这声承诺,主席应了一辈子。

故人相继离去

1920年的冬天,杨开慧与毛主席完婚,而作为长兄的杨开智更成为了主席进行革命的强力支持者。尤其是带领学生运动,给未来的革命成功奠定了基础。

可是,革命之初尤其艰难,多方运动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毛主席一家也被蒋介石下令抓捕。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21)

图源网络

1930年,由于叛徒何键的出卖,杨开慧与年幼的毛岸英一同被捕入狱。那时,残忍的反动派用尽酷刑,逼迫杨开慧透露出我党关键信息,但她始终宁死不屈,只说:“我的生命是父母的,也是润之的。”

反动派恼羞成怒,想让杨开慧公开宣布与毛主席离婚,以此打击革命志士的积极性。但她依旧不肯,斩钉截铁地说:“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成功。”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22)

图源网络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英勇就义。毛主席得知后几番落泪,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出爱子岸英。

杨开智为妹妹的牺牲感到骄傲而心痛,妥善安葬好妹妹后,开始了营救毛岸英的计划。幸好叛徒何键不堪外界议论,答应释放,这才保住了毛主席的血脉。

在杨开智的安排下,毛家三兄弟辗转来回,交由党组织人员抚养,而他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为毛主席的革命之路扫清障碍。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23)

图源网络

虽然杨开智未能直接参与到前线作战中,但他为革命做出的奉献不容小觑。尤其是支持女儿杨展投身革命的决定。

1937年,东北三省被日寇攻陷,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全国抗击日寇的情绪高涨,而早早被姑妈杨开慧激励的杨展也有了参军报国之心。

但是,母亲李崇英却有些为难,一方面是国家危难,一方是独生女儿的安危。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24)

图源网络

而杨开智却果断地肯定了女儿的决心,说:“你姑母宁死不屈,你姑父毛主席更是走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我们全家都是革命人士,你也不能落后啊!”

父亲的话犹如定海神针,给足了杨展勇气,在革命战争中表现优异,接连被选为“模范妇女”。可她为了掩护革命同志,在寨北乡滚龙沟西坡壮烈牺牲。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25)

图源网络

奄奄一息之时,杨展对赶来救助的同志说:“我死得其所,希望你们把我的情况告诉党和组织。但不要告诉我的父母,等抗战胜利了再说,那他们就不会过于悲伤。”

正是因为这句话,让毛主席瞒了杨开智8年时间,直到新中国后成立后,主席才写了一封长长的信,阐述了杨展牺牲的详情。

得知女儿早已身死,杨开智差点晕厥。而他强撑着精神,为女儿建造了一座衣冠冢,亲口将抗战胜利的消息说给她听。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26)

图源网络

那时,杨开智担任湖南省农林厅技师,生活入不敷出,再加上女儿身死,无所依靠,便写信给毛主席,希望能帮忙调换工作岗位。

然而,毛主席十分反对“亲友要职”的行为,他还专门立下铁令:“凡是要我找工作的,一律谢绝,要求到北京见我的,一律不见。我这里不开介绍信、不会推荐。”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27)

毛主席

无论是谁,主席全部一视同仁。因此给杨开智回信,说:“湖南省委安排什么工作,你就做什么工作,不要给政府添麻烦。”并且还要求湖南省委办不能因为自己,给杨开智开后门。

杨开智与毛主席并肩作战多年,当然知道主席的习性,也彻底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他再次写信,向主席致歉,并承诺会踏实工作。

这一次的小摩擦并未影响到毛主席与杨开智之间的情感,他们曾经短暂相聚过的两次,而毛主席还亲切地问候杨开智的工作情况。

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杨开智毛泽东大舅子)(28)

图源网络

杨开智深感毛主席的恩情,心中始终念念不忘。他在湖南长沙养病时,得知主席重病的消息,才急冲冲地赶到北京相聚。

可惜,在北京等候多时的杨开智,最终未能与主席相见。

主席走后,杨开智将自家与主席的经历撰写成书,以《回忆父亲、开慧妹和毛泽东用功读书》之名寄给《学报》检查。也算是缓解未能与主席相见的遗憾。

19821月23日,杨开智在长沙逝世,结束了84岁的生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