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是清朝的园林(北京大学竟然是鸦片种出来的)

北京大学是清朝的园林(北京大学竟然是鸦片种出来的)(1)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学府,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北京大学的创办竟然和种植鸦片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创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之中, 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而京师大学堂是怎么建立的呢?就是从川蜀上贡的鸦片税厘里,拨出专款建立的。不仅京师大学堂,当时办教育,买军舰,平定太平天国,所耗费的银子基本都是从鸦片里来的。这里要说明一下,这里说的鸦片是中国自己种的鸦片,而不是进口的鸦片。很多人可能有疑问,中国不是因为禁烟导致鸦片战争,打败后不得已进口鸦片,怎么还自己种上了鸦片。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鸦片在中国的历史长着呢。早在唐朝就有阿拉伯人将它输入中国,只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流行。鸦片的真正流行是在清朝。雍正时期,社会上吸食鸦片已经有一定规模,雍正也开始提出禁烟,但相对温和,鸦片需求反而越来越大,甚至慢慢开始进口鸦片,到了鸦片战争之前,每年进口的鸦片已经达到4万箱。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中国鸦片战争打败了,被迫允许进口鸦片。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从咸丰皇帝开始,清朝马上品味到了进口鸦片的好处。原来,由于经济凋敝,清朝的财政始终吃紧,眼看着鸦片的巨大需求,清政府索性大肆进口鸦片,并且征起了“洋药税”。对每百斤鸦片,除海关收30两白银外,进入国内各地后,还要征收数量不等的“厘金”。到后来,每百斤进口鸦片,共要缴纳关税和厘金共计110两白银。进口鸦片征税一下子缓解了清廷的财政困境。

很快,清廷又发现了更厉害的一招:自己种鸦片。进口,毕竟是买,大头让英国人占去了。自己种,才赚得多啊!从咸丰开始,西南云贵等地,已经“乡村嵩落皆遍种之”。到1894年,满清的8.66亿亩地上,鸦片已经种了1333.3万亩,占比高达1.5%。从南到北,举国上下,已经遍植鸦片!

打败仗、平乱、签条约赔款。这都需要钱,征税是一定的,但苛捐杂税已经够多了,老百姓已经被压榨到了极点,又能榨出几滴油来?但清廷靠着种鸦片,硬是维持住了财政。而且老百姓都去吸大烟了,自然也就没力气反抗朝廷,当真是一举数得!

更厉害的是,国产打败了进口!进口的叫“洋药”,国产的叫“土药”。在咸丰的大种特种之下,到了1879年,大清帝国的“土药”自给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英国在阿三哥家种的“洋药”,已经基本被赶出了中国市场。甚至中国“土药”开始扬帆出海,走向世界,英国人悔得肠子都青了!本想开拓个市场,结果硬把人家的产业链给撑了起来,两次战争简直白打了。历史就是这么诡异。

北京大学是清朝的园林(北京大学竟然是鸦片种出来的)(2)

靠着土药,大清朝成功续了命。征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买军舰、造大炮,大部分都是卖“土药”弄的钱。前面我们说的“京师大学堂”的筹办经费,也一样来自鸦片税厘里。

卖土药的大清朝牛到什么程度呢?庚子之乱后,尽管背负着共9.7亿的本息赔款,但大清朝依旧阔气得厉害。1909年,海军大臣载洵游历欧洲,还想着重整海军计划,准备在未来七年内,购置8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在游历过程中,载洵在途经的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兵工厂都下了大单,完全看心情。到了德意志时,更是牛气哄哄,老外点头哈腰都把他当大金主供着,跟我们影视作品看到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乾隆号称盛世,一年也不过收入3000万两。而1908年,也就是光绪、慈禧身死的那一年,清廷单靠鸦片税收,就达到了3302万两,总税收达到了2.92亿白银。从收入看,乾隆给老佛爷提鞋都不配。老佛爷割地赔款,根本不在乎那点小钱,那是有底气的。

可以说,两场鸦片战争,百姓虽然遭了罪,但清廷反而日子好过起来。从原本的穷困潦倒,一下子阔气了,赔款、洋务运动、军备,全都开始不差钱。

然而,在这种畸形的繁荣下面掩藏的是民生的极度凋敝。1877、1878连续两年清朝出现大饥荒,史称“丁戊奇荒”。为什么说奇呢?因为气候的变化并不算恶劣,远未到灾害的程度。然而造成的饥荒却是空前的。因为最好的田地,都去种“土药”了,从而导致粮食大量减产。这次饥荒饿死1000多万人,逃荒2000多万人,民间易子而食,惨绝人寰。

民间的灾害影响了清廷的取舍吗?完全没有,甚至变本加厉。在极大的利益面前,谁会在乎那些死去的饿殍。

北京大学是清朝的园林(北京大学竟然是鸦片种出来的)(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