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迷对局讲解(一盘棋下了百年)

棋迷对局讲解(一盘棋下了百年)(1)

一盘棋下了百年,棋迷回家,村人全不认识了!‖老家许昌

文‖吉兴甫

古时候,有一个小伙子叫王质,一次去山中打柴,见两个白胡子老翁在那儿下棋,他是棋迷,在旁边看,太精彩了,他看得如痴如醉。当时,只见树叶一青一黄,一黄一青,他也没在意,等棋快下完了,王质发现砍柴用的斧子把儿都烂朽了,只有斧子。人家棋下完了,他就往回走,等回到家,才发现村上人一个都不认识了。一了解,原来已过去百年了。

这个故事,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烂柯山中”。经过查对,此传说确有类似记载,出自《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一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遂归,乡里已非矣。”

棋迷对局讲解(一盘棋下了百年)(2)

下棋,兵法上叫摆兵布阵。

棋,历史悠久,起源于尧舜时期。史书记载:“尧舜以棋教子……”不过,那时的“棋”指的是围棋。象棋较围棋又晚了一些,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后又演变出军棋,五子棋等。中国棋类有围棋,象棋,军棋,五子棋等多种。

中国古代对棋的吟诵诗比较多。如:

“对面不相见,用心如用兵。算人常欲杀,顾己自贪生。得势侵吞远,乘危打劫赢。有时逢敌手,当局到夜深。”(唐·杜荀鹤)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荫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唐·李白)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唐·杜甫)

“胜负胸中料已明,又从堂上出奇兵。怡然一笑楸枰里,未碍东山定矫情。”(元·王珲)

“错向山中看着棋,家人日暮待薪炊。如何一局成千古,应是仙翁下子迟。”(明·高启)

人心无算处,国手也有输。我也曾写了两首《咏棋》诗:“两军布阵心态平,金戈铁马万千兵。双目观局莫轻动,一招不慎定输赢。”“运筹帷幄论心智,纸上谈兵施计谋。弹琴空城司马退,扪虱布阵小儿收。”

棋迷对局讲解(一盘棋下了百年)(3)

此外,我还写了一首散曲《越调·柳营曲》咏棋:“坦荡荡,休戚戚。布阵星罗兵马车。山河楚界,地域八极,指点江山你。疆场敌手能有几?曹刘麾帐虎生威。成败三十六计,输赢一二步棋。若个是,何事不如此。”

象棋与军棋的区别是象棋子少,有将,车,马,炮,象,卒,士。别看这几个棋子,它变幻莫测,千变万化,一局一类型,从不会重复。军棋子多,有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工兵,地雷,军旗。军棋下法有两种:一是明下,二是暗下(对碰)。暗下较明下难些。

象棋较军棋难,难就难在它套路多,规则多,语素多。就语素来讲吧:有什么马走马路,车走车路,跳马,飞象,拱卒,将军,啃卒,撑士,连环炮,马卧槽,马蹩腿等,还有什么过河卒子胜似车,走一步看三步,以进为退等。而军棋就没那么复杂。这就是象棋与军棋的区别和微妙之处。

棋迷对局讲解(一盘棋下了百年)(4)

下棋,看似是一种娱乐的博弈。其实不然,它彰显了下棋者的聪明,智慧和谋略,以及其运筹帷幄的能力和决胜千里的驾驭。下棋时,必须全神贯注,心无杂念,心静如水,眼观四方,果断出击,进退自如,攻防兼备,一招制胜。

我最喜欢玩象棋和军棋。记得小时候,家里穷,有时交学费都很困难,别说买棋了。为了玩,我们就想办法自己做。用什么做呢?就用泥巴做,先将泥巴和好,再找来圆盒盖当象棋模子(军棋做一个长方形模子)。将泥巴放在模子里压制,压制完成后晾晒。等晒干了,逐个磨光磨平,然后,将剪纸贴在上面,写上所需的字。最后再找来牛皮纸画上棋盘。这样我们的棋就算做成了。闲暇时,小伙伴们拼杀几盘,感到非常开心。

儿时的记忆,使我终生难忘。尤其是那些童年往事,刻骨铭心,每当谈起都是笑从脸生。怀念儿时,但很难再找回儿时的乐趣了,它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棋迷对局讲解(一盘棋下了百年)(5)

【作者简介】吉兴甫,笔名“诗野”。原九航校二团飞机机械师,现许昌市发改委工作(退休)。从1975年开始对旧体诗词研究和创作。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歌月刊》、《星星》、《北京文学》、《解放军文艺》、《当代人》、《中华诗词》、《大河诗歌》、《中州诗词》、《九州诗词》、《诗词百家》、《当代散曲》、《原野》、《建安诗苑》、《泌阳览胜》、《许昌日报》等多种书籍、报刊上发表作品并出版《吉兴甫诗词选集》1——4卷。2009年被评为“中华妙笔诗词艺术家”、2012年被评为年度优秀诗人、2015年被评为“中华优秀诗人”、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诗词家”。现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许昌作家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