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扫雷用啥设备(时代不再需要它)
本文来自游戏披萨(ID:PizzaGame),作者:北瓜,编辑:张友发,头图来源:《扫雷》游戏截图
“1992年4月6日,《扫雷》(Minesweeper)首次搭载在Windows3.1,到今年正好三十周年。”
在国内最大的扫雷论坛“扫雷网”上,这则不算小的扫雷消息,跟帖者仅到8楼。
这或许是《扫雷》在这个年代的缩影——它曾经作为某个历史时期的产物走进千家万户,如今也因为时代的变迁被扔进了历史尘封的角落。如果说早几年《扫雷》在互联网上的标签是“童年记忆”,那么事到如今它绑定更多的词语成了“暴露年龄”。
人们仍然可以在win10的应用商店中找到《MicrosoftMinesweeper》,但绿油油的青草地和七星瓢虫早已不是记忆中的味道。时代快车一刻不停地奔腾向前,而有些老故事会在周期性的时间节点被翻出,供人们片刻回忆,并在物是人非的感慨后,再次随风散去。
为鼠标而生的游戏
《扫雷》游戏的核心玩法——基于数字推断周边的安全区域,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1973年,JerimacRatliff推出的游戏《Cube》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扫雷类游戏,但当时这款游戏只能基于代码进行操作,游玩门槛不低。
1985年,一个具有更低门槛和更丰富游玩体验的“新版扫雷”诞生了——《无情逻辑》(Relentless Logic)。玩家在该游戏中扮演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士兵,需要穿过游戏中的雷区传递机密信息。与如今广为人知的扫雷玩法略有不同的是,它只需要避开雷区寻找到一条最近的通路即可,并不需要将所有雷排除。
《无情逻辑》
直到1990年,微软在Windows 3.0系统中首次发布了Windows娱乐组件包,而《扫雷》和大家同样耳熟能详的《纸牌》《空当接龙》等游戏均是当中的一份子。1992年,《扫雷》搭载于Windows3.1,和后来的Windows系统们一起闯进千家万户。
而之所以推出娱乐组件包,是为了让Windows和家用场景更贴合,打破人们对于“高硬件仅适合大型企业使用”的刻板印象。
在1983年苹果公司将鼠标运用于LISA电脑之前,对于世界上大部分人来说,电脑都是完全依赖键盘操作的,使用者需要像程序员一样敲代码。正是鼠标的诞生,大大简化了电脑的操作难度,使得家用电脑能够进一步推广。但任何新产品的推出都得有一个让用户熟悉的过程,而娱乐组件包中的这些游戏们,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训练用户使用鼠标的“诱捕器”。
《纸牌》侧重于训练鼠标拖拽文件的功能,《扫雷》则更侧重于训练鼠标左键与右键的结合。就像触摸屏设备刚普及时的《水果忍者》一样,每个跨时代的新设备诞生,都会有最贴合硬件意义的软件出现,给予大众启蒙,但又会因其单调的游戏性,在硬件功能普及之后失去新鲜感从而被用户淘汰。
《扫雷》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例子,尽管后续游戏玩法出现过很多新的变种,包括《六边形扫雷》《RPG扫雷》《3D扫雷》等等,游玩平台也从PC端被移植到了移动端,甚至VR设备中,但依旧没有办法让它焕发新生。国内更多用户对它的回忆,来自于学生时代计算机室的电脑或教室讲台上的电脑,由于无法链接互联网,扫雷成了系统中为数不多的娱乐选择。
而之所以这样的“童年回忆”如今成为了“暴露年龄”的事情,就要归咎于微软从Windows 8系统开始不再内置《扫雷》了。即使用户跑到应用商店中,找到的也是那个“绿色和谐版”,经典界面一去不复返。
舆论普遍认为,微软的这一次变动,与“国际禁止地雷运动”有关。二十世纪90年代初,“国际反地雷组织”成立,出于反思地雷自二战以来给全球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从而掀起了“国际禁止地雷运动”。
在此之后,“国际反地雷组织”注意到了《扫雷》这款游戏,开始积极推动“国际禁止‘扫雷’运动”,发动各国人民不断给微软发邮件,要求删除系统中自带的《扫雷》。尽管这次行动收到的支持十分有限,但有一小部分人始终坚持向微软施压。
微软最初为此推出了一个将“地雷”图标悉数更换为“花”的版本,供用户自行选择,但仍无法令反对者满意。于是在Windows8推出时,微软选择了彻底删掉这个游戏。
很多人可能还没搞明白这个游戏究竟是怎么玩的,就已经失去了搞明白的机会了。
CN扫雷没有电竞
但任何游戏都有高玩,朴实无华的《扫雷》自然也不例外。在无人知晓的角落,一群自称“雷友”的中国扫雷爱好者们,一直在不断地向人类极限发起冲锋。
打开这个页面略显简陋的世界扫雷排行榜,你或许会惊叹于五星红旗的浓度之高——世界排名前50中有30个中国人。如果你选定女子排行,结果就更夸张了,前12名被清一色的中国选手垄断。
女子世界排名
但即便如此地为国争光,这群“雷友”们在大众视野中也没有任何声量。
同为游戏玩家,他们和如今蒸蒸日上的电竞行业简直像在两个世界。在《扫雷》的世界中,没有队友,也没有对手,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地和自我较劲。这也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商业化的职业联赛,也就没有以此谋生的职业选手,排在世界前列的人平时都有着自己的正职工作,《扫雷》只能充当他们闲暇时间的爱好而已。
他们来自天南海北,聚集在“扫雷网”这一方净土中。2006年底,彼时的“中国扫雷第一人”张砷镓,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创办了“扫雷网”。在“扫雷网”上有一个“雷界排行”,每一位“雷友”会按纪录被分配以十分中二的称号,排名第一的叫“雷帝”,往下有“雷圣”“雷神”“雷仙”等等。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雷帝”都是张砷镓的专属名词。
后来者姗姗来迟。
2009年,大二的周丹意外地知道了这个网站,本来自我感觉良好的她发现在网站里只能是个“布衣”,这激起了她的好胜心。2013年,在日本交换时的一个寻常的午后,周丹成功用37.81秒刷新了国内纪录。
至此之后,“雷帝”不再是某个人的专属名词,它的宝座开始频繁易主。
2011年才加入“扫雷网”的郭蔚嘉也是有力竞争者之一,在《扫雷》之外,他是16岁的山东省理科状元,现在是清华大学的博士。他们两人和张先耀成为了国内新时期的“三巨头”,彼此你追我赶。比起古早时期野蛮地比拼熟练度和运气,这时的《扫雷》在高玩之间的频繁交流下生出了更多的流派和章法。可以说,“CN扫雷”能在整体实力上超越全球大部分地区,和论坛生态的建立脱不开干系。
不过,即便是当作兴趣爱好,大部分人也没法像他们一样在《扫雷》上坚持太久。“雷友”们退坑的理由各异,但设备的迭代和长期高强度扫雷带来的身体损伤是最常见的两种。
周丹就曾在打破国内纪录之后的一个月,因为打翻了一杯“关东煮”,而被迫退出扫雷圈。原因在于,对于这个级别的扫雷玩家来说,鼠标和鼠标垫是十分重要的装备,周丹当时难以适应新的鼠标和鼠标垫,平均速度慢了十秒左右,几乎完全退出了最强梯队。而郭蔚嘉则是因为手臂肌肉劳损,最严重的时候,医生甚至直接告诉他:“以后不要玩扫雷了。”
这些困难他们最终都克服过来了,但仍有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耸立在前,那是波兰的卡米尔在2010年时创下的高级世界纪录——31.13秒,这个纪录维持了十年不曾打破。在中国的扫雷圈子里,卡米尔被称为“外星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也只是一名普通的电脑程序员,如今也已经不再沉迷《扫雷》。
但传说也有被打破的一天,外星人也会面临“人外有人”。
在新人越来越少的大环境下,属于中国扫雷圈的“天降紫微星”出现了——08年出生的天才少年鞠泽恩。2020年9月12日,鞠泽恩用29.43秒打破了卡米尔保持了十年的高级纪录,也是人类首次迈进三十秒大关。三个月后,鞠泽恩又再度刷新了自己的纪录,将这个数字提升到了28.84秒。
今年还只有14岁的鞠泽恩,现在仍然还坚持每个月在“扫雷网”上发帖,更新自己最近的训练成果。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在许多05后可能已经不知扫雷为何物的时候,年轻的鞠泽恩,或许是这个30周年老游戏中为数不多的惊喜了。连PC也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式微,未来会不会有一天,鼠标也成了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的展品?
到那个时候,还有人会对《扫雷》感兴趣吗?
参考文献
触乐,《扫雷中国风云录》
GQ报道,《2019年了,这些年轻人还在玩扫雷》
游戏研究社,《被禁雷运动“迫害”的》
本文来自游戏披萨(ID:PizzaGame),作者:北瓜,编辑:张友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