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弹古筝用什么样的指甲合适(要学弹琴不疼手)
弹奏古筝的指甲是十分重要的,古筝指甲一般用胶布来粘在手上,裹指甲也有一些讲究。
古筝裹指甲方法
戴在内侧。所制作的假指甲形状也有所不同:有类似真指甲的,也有长而尖的。假指甲在市场上也有卖。
戴假指甲的数量有多有少,依演奏曲目难度和需要不同,可戴六个,即双手大、食、中指各一个,也可戴三个,即右手大、食、中指各一个;还可戴八个,即双手大、食、中无名指各一个;或戴九个,即双手大、食、中、无名各一个再加上右手小指一个。这些依各人的演奏习惯和需要而定。
裹指甲注意事项
古筝指甲的使用是为了增加音量、延长手指长度、保护指尖与指甲,正确配戴指甲与否直接关系到练琴的质量和演奏的效果。配带时,胶布固定在距指甲根部1-2mm处,胶布整齐叠压缠绕手指2-3圈,底部接近且不超过第一指关节,顶部通常超出指尖1-2mm。佩带好的指甲要松紧适度,过松时,绑缚不牢固,演奏时缺乏力度并且易脱落;过紧时,缺少弹性,手指的血液流通受阻,演奏时影响手指的灵活性。
指甲的挑选
古筝的指甲有多种,市面上主要有塑料、牛角、赛璐珞和玳瑁这几种材料的指甲。相比较而言,塑料的演奏音色较差,牛角由于其材料的原因,用不了多久材料容易“开花”,赛璐珞的音色则偏薄,但对于个别人或许适合,演奏力度过大者可以选用这种。玳瑁的使用则比较普遍,因为玳瑁音色厚实,相对其他来说音色较好。所以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玳瑁指甲的挑选。
挑选时首先要注意其厚度,过薄的指甲会使音色变薄或者变劈;其次要看指甲的光泽度;最后是弧度要适中。指甲买回后,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指甲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如太大的话则要用砂纸将其磨小。砂纸需要一张粗砂和一张细砂,先用粗砂磨出形,再用细砂修得精致一些,最后用纱布蘸上牙膏,给磨了的地方打光。
古筝的演奏技巧
古筝(Chinese zither)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演奏法还有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古筝分四组。倍高音1,高音12356,中音12356(do re mi sol la),低音12356和倍低音12356。
当乐曲出现4(fa)或7(si)音时,只能依靠左手在筝码左侧的弦段上用力按压3弦或6弦,使其增加张力获得。具体4音的奏法是先在距离筝码约1分米处用力按压3弦,然后用右手弹奏这根弦,即可奏出4音来。同样,在演奏7音时,也用左手在筝码左侧按压6音弦即可。
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
学习古筝演奏,音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初学者一方面需要接受严格的听觉训练,能唱准、听准各种调的五声音阶及七声音阶,同时还需要努力学会古筝的调音方法,逐步做到能自己调音并且准确。这里试以S型二十一弦古筝定调五声音阶为例:
(一)、依照弦序找出第八根有颜色的弦,运用标准发音器,小字一组a1音作为标准音,通过扳手和弦轴把音调准,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5音。也可通过筝码向前岳山方向移动使音升高,筝码向相反方向移动使音降低来调准弦音。但移位时,琴码要避免直接与面板磨擦,否则会造成码脚不稳,反而影响音准。
(二)、依照弦序在十三根有颜色的弦上定出与a1同名的八度和音——a音,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5音。
(三)、从5音唱上行四度音1,依照弦序在第十一根弦上定出d1音,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1音。
(四)、依照弦序在第十根弦上定出5音的上行五度音2,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2音。
(五)、依照弦序在第十二根弦上定出5音的上行二度音6,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6音。
(六)、依照弦序在第九根弦上定出6音的上行五度音3,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3音。
(七)、反复唱准、听准五声音阶“5 6 1 2 3 5”或“5 3 2 1 6 5”,调准各音程之间的音程关系。
(八)、用八度循环调弦法,调出D调五声音阶高音组、低音组及倍低音组各弦音。
调音时,对于音程的判别,是依靠耳朵听觉的敏锐来决定的。调音对弦时,必须等一个音的余音结束再弹第二个音。如对八度音5-5,当确立5是a1音时,在弹完5音后,等余音消失,再弹高八度5音,若两个音的余音比较一致,才算定准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