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人生总结(透过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的人生总结(透过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

蓝天

生命到底从何而来,又将归向何处?生命终将结束,那为什么人们还是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生命的意义,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

以上这些问题,是存在主义哲学中涵盖的内容。从哲学的立场出发,思考生命、人生、理想、现实、时间、死亡,让有求知欲的人们反躬自省、穷根溯源,不再麻木混沌的生活,而是清醒认真的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切。

哲学家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里,对美丽与丑陋、正义与邪恶、骄傲与谦逊、死亡与鲜活、实在与虚无、伟大与渺小、安静与喧嚣等概念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力求让人们拨开各种现象的迷雾,让真理之光穿透云层,照耀人间。

对于“人类的生命”,叔本华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摘录原文如下:

“的确,人类的生命,也像一切劣等的东西一样,在外表遮盖了一层镀金:真正痛苦的总被封闭内里。另一方面,每个人都炫示着任何他辛辛苦苦获得的荣耀事物,他内在越是不满足,他就越要表现得在别人看来像是一个幸运而有福气的人。

愚昧的情形到达这样一种地步,以导致别人的意见成为每个人最主要的奋斗目标,虽然几乎在所有语言中,虚荣这个词原本就代表着空洞、虚无,这就已表示出它完全是没有用的。但甚至在这一切种种的蒙蔽下,生命的可悲与不幸,还是很容易增长到这样一个地步——而这是每天在发生的。”

在第一句中,作者点明了尽管生命外表镀金而内在遍布痛苦的实质,戳穿了一切试图掩盖生命脆弱、无力、艰辛、沉重的做法,打消了人们不切实际、自以为是的幻想,以抛弃过于乐观、虚情假意的想法,直面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分外关注他人的意见,一心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牢牢依靠虚荣展现自己的富足,恰恰暴露了个体的无知和软弱。生命的可悲与不幸,莫过于将幸福与快乐的根源寄托在他人身上。一旦他人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就撒泼打滚、泣涕哀嚎,正暴露了当事人的愚昧与浅薄。

其实,决定了一个人生命形态的,并不取决于一切外在表象,而取决于内在意志。人们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何种颜色、哪种结构,都取决于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即使世界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如果你意志的领地中没有存储过相应的概念,那你是无法真正理解外界五彩缤纷的风景的。

就像在每个事物中一样,在主要事情当中也不例外,一个人总是得回过头来依靠自己。他巴巴地给自己塑造了神出来,为的是借着祈祷和阿谀去要来那只能依靠他自己的意志力所获得的东西,这只是徒然。

在唯物主义理论中,各种菩萨、天神、圣人的存在,都是人靠着自己卓绝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只有科学和真理,才真正值得人们去信仰和依靠。对于不可抗力的祈祷和臣服,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的显现。人们希望得到更高神秘力量的保护和庇佑,以免除灾祸和罪恶的引诱。

归根结底,在种种希冀破灭以后,人们不由自主又会回到信任自己、依靠自己、革新自己的老路上。纵然外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在经历了放纵淫乐、无聊堕落之后,有觉知的人们终究会抛弃所谓的名利权势,从自己的内在去寻找愉悦和力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对于生命也怀着完全不同的感悟。不管是热情、冷淡、开朗、内向,还是狂妄、谦和、耐心、坚韧,生命的烈焰在历经寒冬风雪之后,终将渐渐摇曳熄灭化为烟尘。

英国诗人沃尔特▪兰德晚年写下的《生与死》,十分贴切鲜明地表明了他的生死观: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只要怀着一颗赤诚灵动之心,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生命烈焰熊熊燃烧之时,发现那强光的耀眼和温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