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一般注重什么(城投之间的差距)
城投的发展正迎来新风口。
地产行业这轮深度调整,加上“基建适度超前”的利好政策释放,让很多城投类、建设类国企成为这轮浪潮中的大赢家。
但受体制所限,这类城投建设类国企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挑战1:战略制定上受政府影响较大,发展思路经常变动,缺乏战略定力;
挑战2:项目运营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明显竞争优势;
挑战3:在市场化转型中,既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体现国企担当;
挑战4:高端专业人才短缺,激励机制匮乏、内部动力不足;
靠以前那套玩法明显行不通了,城投、城建必须转变发展逻辑。
对风口下的城投城建而言,当务之急要提升哪几个方面的能力?该如何提升?有没有典型案例可供学习对标?
提高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能力
无论战略如何变化,对城投城建企业而言,做好土地盘活、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主业,是安身立命之本。
以前,城投公司只是委托代建方,收取委托代建费,不具备项目的设计管理、工程管理等能力。
未来,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投公司要想承担适度超前基建的任务,就必须具备项目建设管理和综合经营能力,只有建立全周期的项目管理和运营体系,并在操盘过程中提升团队的专业化能力(如设计、施工等),才能在市场化竞争中,逐步成长为城市综合建设、运营、服务商。
这其中——
首先,要构建现代化的组织能力,其中包含了企业组织的现代化和团队能力的专业化。城投公司往往都是半市场半政府性质,要转型为现代化企业组织,这就需要从战略定位、组织权责、制度体系、绩效考核等多维度发力;与此同时,受编制所限,城投公司往往人少事多,因此更需要构建少而精的专业队伍。这一方面是从外部吸引选拔高质量人才,另一方面要从内部通过常态化培训、专业化赋能来提升现有团队的专业能力。
比如,陕西空港安居作为区属国企,仅82个人要承担约470万平米的建设体量,而且是面对保障房、学校、医院、公园等多种业态,如何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一线团队?空港安居就针对入职新员工和各部门的业务骨干、中层干部,以及高管的不同层级,建立了“导师传帮带”、“领英计划”、“领航计划”等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人才选拔培养计划,以更加精准的培养方式,让干部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实质性提升。
其次,要搭建并持续优化项目群管理体系。
以中交城投为例。作为世界500强中交集团旗下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专业投资平台,中交城投习惯以项目制进行工程管理。
随着项目量增多,多项目并行成为管理常态。这时,中交城投主动对管理模式进行迭代升级,形成了“组合型项目群管理模式 导向型项目群管理模式”的双管理模式。
同时,为强化项目管理能力、实现提效增质降本,中交城投形成了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并以手册方式进行传递,让员工能快速学习并在工作中运用。不仅如此,中交城投更建立了投资项目成本效益、安全质量、社会责任、品牌影响等多维度管控体系,提升了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以确保项目各项指标顺利达成。
第三,通过项目群数字化平台,支撑管理体系落地、赋能一线。
项目管理的难点在于“有体系、有制度,但难落地”。同时,管理层与一线存在信息盲区,一旦发生问题,领导是最后一个知道坏消息的人。为确保体系、标准在一线的落地,同时规避管理末端失效,越来越多国企如招商蛇口、保利发展、武汉城建、济南城投等,通过项目群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项目可知、可控、可预测。
以武汉城建为例。通过与明源合作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武汉城建推动了五大融合:制度变流程、流程引行为、行为变数据、数据出评价,赋能组织项目管控能力,让项目管控更加高效。戳这里,了解项目建设管理平台
如通过智慧工程项目管理平台,使集团的各项管理制度标准在一线更易落地,让工人更易掌握;同时,管理全流程在线后,使各种管理行为效果清晰可见,更易发现不足、抓住重点;最后,通过大量的数据呈现和分析,能帮助集团总部科学准确地进行相关决策。
第四,提升项目投、建、营一体化运营管理能力。不仅强调要对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运营,还要提高运营的专业化程度、提升项目管理质量与城市服务质量。
上海城投就是典型案例。从2003年起,上海城投以业主的身份参与到项目的投融资、建设与运营一体化的过程之中,由此积累了大量经验与一批专业人才。现在,上海城投旗下设有路桥、水务、环境、置业等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形成了CIMO(咨询、投融资、项目管理、运营)商业模式,能够为全国各地区、各城市提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CIMO各项解决方案,具有高度的专业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戳这里,了解不动产投建营一体化平台
提高实体产业运营能力
基建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是城投城建类国企的基本功。而未来经济发展,要从以前靠投资拉动经济,转变为通过推动产业集群、消费内循环来高质量发展。
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均高度重视产业发展。
城投公司需要服务于当地的产业与经济发展,这样一来,提高实体产业运营能力,成为城投公司亟需进化的高阶能力。
一般来说,城投公司可以从这几个层面入手:
1、基于地方产业基础和特色,充分理解当地政府产业发展政策,结合自身及所属集团的资源优势,来积极布局地方新兴产业的建设运营。
对于城投公司而言,最大的优势就是深耕当地、深谙本地产业现状与政策走向,那就可以凭此优势来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布局、投资和运营,推动当地产业与经济的发展。
以最近处于风口浪尖的唐山为例,旗下的曹妃甸国控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根据当地的区域定位与区位优势进行项目与产业布局(见表)。
-
通过对港口与贸易平台的建设,让曹妃甸港成为国内大宗商品交易的首选地之一,并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减少了围海造地收入占比,大宗商品收入不断上升。
-
通过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动原有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与科技紧密融合,让当地精品钢铁、装备制造产业等支柱性产业增长6%以上;
-
承接产业转移,使轨道交通装备等五大新兴产业落户曹妃甸,更达成了48.1%的年增长,带动整个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9.6%与9.1%的增长。
如此一来,曹妃甸国控与当地政府就形成了双赢局面:一方面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让城投公司形成低成本与低风险的经营模式,有效提高其内生性造血能力。
2、通过投融资、产业基金以及打造服务平台等运营模式,围绕核心产业做多元化布局,推动当地产业链上下游的完善与扩张。
当城投围绕当地某一产业进行布局投资时,就具有了中心化特征。然后,可以围绕这一产业的上下游进行完善布局,探寻产业链发展的可能性,同时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以“风投之城”合肥为例,其业务涉及工程建设、城市运营、商业百货、新兴产业投资等诸多板块。2008年,在京东方落户以后,合肥建投以京东方作为“龙头项目”,用“加法”进行产业链的完善与扩展:
①通过“液晶面板 芯片 玻璃=电视机 显示器 手机显示屏”公式,招来芯片生产商晶合、玻璃生产巨头康宁与维信诺,并进一步形成了新的产业链拓展点;
②通过“玻璃 光学技术 芯片=光学技术变焦 人工智能视觉系统”公式,成功吸引欧菲光入驻。
通过这种模式,合肥建投成功建立起数条千亿级的产业链,为合肥市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也反向促进了旗下产业园区项目的资产增值,以及下面300多家连锁商业项目的繁荣。
提高产业投资能力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这是国资委对城投、城建类国企的最新要求。
很多城投公司在围绕产业布局时,往往投资了很多公司,却没能实现较好的投资收益。最后不但没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可能陷入巨大的风险之中。
这时,提高产业投资能力,就成为国企平台公司未来发展中亟待提升的第三种能力。
但整体来看,很多平台公司缺乏专业的投资知识,也没有专业化的组织架构,更缺少风险管控机制。要改变这一现状,国资国企研究专家席加省就认为:
1、要提高市场意识。从项目的前期尽调、筛选、立项,到交易结构设计、投资决策、资金配置,再到投后管理、投资退出等,都应该按照市场规律与资本市场的要求规范化运作、市场化经营,只有这样,股权投资才能真正体现价值,而不是成为累赘、黑洞。
2、要提升专业能力。城投公司要设立专业的投资部门、投资岗位,引进和培养专业的投资人才,并且根据投资项目需要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公司等。也可以与国内外优秀的产业资本、投资机构、基金管理公司等合作,利用合作伙伴丰富的投资及管理经验实现资本运作水平的飞跃。
3、要健全管理体系。股权投资是专业度很高的工作,需要城投公司建立并完善股权投资管理体系,涵盖投前、投中、投后全过程,建立项目识别、风险评估、投资决策、项目融资、投后管理、投资退出等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与管理制度,提高投资水平、防范重大投资风险。
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风口下,城投城建类国企要做强做优做大,绝不是靠着一系列政策红利就能实现。
打铁还需自身硬。
从项目建设到产业运营再到资本管理,城投公司必须加快市场化转型,强化市场竞争能力和内在造血能力,方能在风口下立于不败之地。
戳下图,了解国企数字化管理工具,实现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