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观影报告感悟(观影爱情梦想)

点击上方“蓑翁论书”蓝字,即可关注本公号。

爱情观影报告感悟(观影爱情梦想)(1)

《爱乐之城》算不上是伟大的电影,甚至它还带有很多好莱坞影片的惯有套路,然而放在情人节的中国院线档里来看,它绝对称得上是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

一开场,电影就用拥堵不堪的城市道路上,众人走出驾驶的私家车,欢歌起舞的喧闹景象,让观众们眼前一亮。如果只看这样一个长镜头,人们或许会以为这部电影是类似库斯图里卡那样的癫狂、欢快气质的作品。然而接下来,导演用一年四季的章节形式,很快就把我们带入了美国文艺片的惯有模式——男主角为生计谋,不得不弹奏平庸简单的乐曲,自己的爵士乐梦想,虽然一直没有磨灭,却在现实面前,毫无实现的可能;女主角的情况大致相似,做着餐厅营业员的工作,却一直梦想进入电影戏剧行业,频频试镜,而频频失败。梦想,让两个人相互吸引,最终走到一起。看到这里,几乎不需要往下看,就能知道两个人的梦想最终一定得以实现。而剧情的演变也证明:电影并没有能够跳出好莱坞的这种惯有套路。表面上看,这可能是导演墨守成规;实际上,这种底层人物通过努力就能实现梦想,以及随梦想而来的阶层跨越的叙事方式,正是所谓美国梦的重要载体。正是凭借包括电影在内的广大大众媒体,持续传播这类美国梦的神话,美国这样一个阶层固化已经相当严重的国家,才不至于发生大的动乱与震荡。梦想-努力-成真的固有套路,与其说是导演们偷懒、不思创新,倒不如说是美国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各种潜在的方式操控艺术创作者议程的一种体现。

爱情观影报告感悟(观影爱情梦想)(2)

尽管如此,电影还是在惯有套路之外,拍出了足够的新意与深度。爱情往往在相似的梦想和爱好之中产生,然而随着爱情转化为两个人的日常生活,那么有没有稳定的工作与收入,能否保证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等等,就超越梦想,成为两个人感情能否持续的重要因素;而偏偏这些因素,跟梦想的经营是存在冲突,甚至相悖的。要想有稳定的收入,就必须放弃复兴古典爵士乐的梦想,一味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将爵士乐流行化、大众化;而要想为了开爵士乐酒吧的梦想赚钱,就必须不断在外巡演,从而不可能跟女主角整日相伴。如果说过往的好莱坞电影,总是把梦想、爱情、成功这样的关键词同一化的话,这部电影则真实地展现出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内在矛盾和背离。于是,两位主角的感情从夏天般的炽热,转向秋天般的暗冷,再到寒冬里梦想实现之后的分道扬镳。这样的分离看似戏剧化,实则必然。

在影片结尾,实现梦想了的两位早已分开的主角,五年之后再相遇之时,只能相对茫然。影片迅速用极度浪漫化的手法,展现了两人如果还在一起的情况下,无比温馨美好的画面。然而当镜头回到现实,这种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就显得更为强烈,也更让人黯然神伤。跟自己伴侣一起去观看这部电影的男男女女,在这样的时刻,是否会想起某些过往,引发某些伤感呢?

爱情观影报告感悟(观影爱情梦想)(3)

镜头语言的精湛运用,是这部电影让人称道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在社交宴会上,导演通过女主角的动跟周边人等的静止的对比,来暗示女主角的孤独和与众人之间的格格不入。跟男主角邂逅时,多次巧妙的镜头闪回,既增加了叙事的张力,是否也在暗示,日后他们反复回忆起邂逅之日场景的遗憾与伤感?男主角几次忘情弹奏钢琴时,导演均采取了让其周边人物暗淡,直到完全变黑的处理,暗示男主角的特立独行与对梦想的坚守。而到了片末两人再度相遇之时,女主角的周边,包括自己丈夫在内的所有人物又一次完全变黑,让女主角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回忆过往,感伤不已的内心状态展现无余。

这样一部有新意,在保留足够戏剧化元素的基础上、正视爱情与人生的遗憾与残酷的电影,你有勇气在情人节去电影院观看吗?

2017.2.13晚作于竹林斋

(本文即将刊发于《江海晚报》的“文化视点”专栏,配图来源于豆瓣网电影频道。)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朋友圈,谢谢!

这里是:蓑翁论书,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个人原创作品发布平台,从书出发,畅谈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与艺术,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转载、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邮件24627449@qq或者加我私人batongyang(注明“蓑翁论书”粉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