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七游戏技巧(各版本逢7过)
“逢7过”可能是很多80后的回忆,毕竟在那些还不太发达的年代没有太多的玩具和电视节目的时候,游戏就成了我们的主宰。记得那个时候刚上学不久,有时候老师不上课就带着我们玩这个游戏,偶尔过年的时候无聊,我们也会全家一起玩游戏。最近一次玩游戏是在小侄子上小学之后,虽然是最简单的版本,但是依然是玩的不亦乐乎。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想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我们就需要从游戏开始。其实如果你正在为孩子的注意力发愁,你会发现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注意力培养都是通过游戏进行的,无论是舒尔特方格,迷宫,找不同还是各种注意力的培训书籍,几乎都是游戏,咱们今天说的“逢7过”属于最节约资本的注意力培训游戏,因为它不需要什么准备,三五个人围圈一坐就可以开始。下面张老师就从各个版本开始介绍:
基础版“逢7过”
玩法:大家围成一圈,然后从1开始依序喊数字,如果数字是7或者7的倍数,就不能喊出这个数字,必须做一个动作。例如,前一个玩家喊到13,我是下一个玩家,按顺序应该喊14,但因为14是7的倍数,所以我不能喊出来,于是我就拍一下桌子。下一个玩家也不能喊14,他要喊15。如果他喊错,那他就输了。
拓展玩法:如果是纯粹的基础版,可以让喊错的人表演节目,我们家是喊错了的站在众人面前,背诵古诗或者唱歌,顺带的就让孩子爱上了表达。
游戏作用:这个游戏主要训练注意力的转移以及冲突的排解。因为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必须一直留意每个人喊的数字,从这个人到下一个人,所以需要注意力的转移。另外,我们可能会有跟着别人做的冲动,所以即使当轮到自己的那个数字是7的倍数时,也会有强烈的念头要喊出来。抑制自己不喊出数字的过程,就会训练冲突的排解能力。
适用人群:对于具备简单的运算能力的大人和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只要熟悉乘法口诀,就很容易上手。
幼稚版“逢7过”:
我家大宝刚刚6岁,二宝三岁还没有学到乘法口诀,为了照顾两个宝宝,所以我们家用的是最幼稚的““逢7过”版本。很简单,就是一旦喊到7,下一个玩家就要喊1。这样,年龄更小的孩子就能跟着一起玩,大人也不会觉得无趣。只要加快速度,这种玩法也颇有挑战性。
另外一种幼稚版“逢7过”是,凡是带7的都不可以说出来,7、17、27、37-----都不可以说出来,遇到这个数字说“过”就可以了。这个是我用来教孩子数数的版本,大家只要按顺序说数字,遇到带7的数字就说“过”,说错了的一样是表演节目。
这两个幼稚版的适合还不会乘法口诀的小一些的孩子。
任意版的“逢7过”
玩法:在这个版本中,同样是大家围一圈依序喊数字。之前是每个人都按顺序喊下一个数字,现在则可以选择喊下一个数字或者跳过一个数字,直接喊下下个数字。例如,前一个玩家喊到3,按传统的玩法,我应该喊4,但是在这个版本当中,我可以喊5,或其他数字。
游戏作用:这种玩法,会让玩游戏的人时时保持警见,因为不知道前一个人究竟是会按顺序喊,还是会跳着喊数字。这个版本的游戏,玩起来更加刺激,而且会训练警觉能力。
适合人群:会按顺序数数的孩子
不管是传统的逢7过,还是任意版的逢7过,虽然有数字,但勉强来说,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其实并不多。作为时刻以孩子学习为大任的父母,可能对这样的游戏觉得有些小儿科。为了增加孩子的数学兴趣,提高数学能力,我们还可以给“逢7过”升级。
疯狂版“逢7过”:
玩法:每个玩家不是单纯地喊出数字,而是在喊出数字之后要给下一个玩家出题。例如,我喊4,接着我会喊4+9。如果这两个数字之和不是7的倍数,那么玩家就要先喊出那个数字,然后给下一个玩家出题。如果这两个数字之和刚好是7的倍数,那这个玩家就不能喊出来,要由下一个玩家直接出题给下下一个玩家,总之,就是不能喊出7的倍数。
例如,轮到我的时候是9,我接着出题9+5,因为这两个数之和是14,是7的倍数,下一个玩家不能喊出来。虽然接下来的那一个玩家也不能喊出来,但是他要出题,比如他就要喊14+3。他之后的那个玩家,就要先说17,然后出一道题。
游戏作用:既能提升注意力,又能训练数学运算能力
适用人群:会乘法口诀的孩子
魔王版“逢7过“
玩法:每个人喊出来的数字必须是前两个人所喊数字之和,例如,前面两个人分别喊了4和6,那么轮到我的时候,我就要喊10。对下一个玩家来说,前两个玩家分别喊了6和10,那么他就要喊16。同样,再接下来的那个人,因为前面的人喊了10和16,那么他就要喊26,以此类推。再下一个人就要喊42。注意:如果他喊了42,那么他就输了,因为42是7的倍数。所以,他不能喊42,而要喊出43(所以,就是不喊7的倍数,而是加1)。
游戏作用:这个版本的游戏看起来没有前面的刺激,但因为涉及不同规则的转换,难度其实更高,而且涉及规则的转换,除了训练冲突的排解,也训练弹性思考能力。
适合人群:会乘法口诀的孩子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当我们给数学穿上游戏的外衣时,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更容易带动他的学习热情。以上资料大部分整理于《天才赢在注意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