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的她在战场救了二十岁的他(25年白衣战位她一直向前)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号 作者:毛宇 陈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十岁的她在战场救了二十岁的他?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十岁的她在战场救了二十岁的他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号 作者:毛宇 陈峥
“咱们的抢救室还有2名患者没有脱离危险期,输液室还有4名患者正在治疗,一定要记得按时换药,观察患者情况。”4月27日凌晨2点,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急诊医学科抢救室内,护士长朱宗红一边翻看着病例,一边嘱咐着当晚的值班护士。
第二天就要去参加卫勤任务,不放心科室的朱宗红一整晚都没离开科室。检查病例、检查药品、叮嘱护士……任务出发前,她选择“冲”在一线。
作为今年解放军总医院南丁格尔精神传承推荐培塑对象,她始终把传承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体现在护理日常中,她时常说:“我只要在岗位战位一天,我就要为官兵患者健康护航。”
同科室护士常对她说:“您40多岁,比我们20岁出头的年轻人干劲都足,真是佩服。”
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北京市海淀区优秀护理管理者、全国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次个人三等功……这些年,她在岗位上“一心为官兵,一切为患者”得到了组织认可,收获了荣誉。最令朱宗红看重的是“军事训练先进个人”。
17岁怀着初心梦想走进军营,25年无私奉献扎根临床一线。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南沙永署礁医院帮建、建党百年大型庆祝活动医疗保障、“两会”保健……她的冲锋姿态总是出现在重大任务保障前沿。
记得2010年,她在执行南沙永暑礁医疗保障任务,因海岛地形复杂,大批量医疗器械靠肩扛手提,一个意外造成她左膝内侧韧带撕裂,由于担心到会影响任务进度,不想牵扯到战友精力,她忍者疼痛,坚持完成任务。
去年,野外驻训时,医疗队需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搭建方舱医院进行演习任务,朱宗红作为医疗队重伤救治组护士长,她顶着烈日,带头冲在一线与男同胞一起连续作业,突发免疫力急剧下降,导致面部种痘样水疱病发作。
战友说她:“为了搭个帐篷,你差点‘毁了容’。”她却乐观地说:“这点小问题不算啥,这就是我的美丽青春痘啊!”
这些年,与朱宗红共过事、接触过的护理姐妹们经常会聊起她,“为什么护士长姐姐这么全能?”“不管遇到啥样的病人,都能见她轻松应对。”
12年前,朱宗红刚到重症医学科工作第一天,面对从未接触过这么棘手、危重的病人,当时的她有些不知所措……每天看着病人痛苦的表情和渴望生命的眼神,她希望给患者带去安康。
日复一日在岗位中学习,在战位上成长,她护理过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达千余例。
哪个科室工作挑战性强、标准要求高、工作强度大,她就冲去哪里。朱宗红不断挑战自我,从事护理工作25年来,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她工作过的很多科室都是急危重症一线。对于术后气道管理、肺不张、心脏停跳、术后体温反跳等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是“大拿”。还获得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证书。
这些年,她带领护理团队“冲”在护理学术一线,多次参加中华护理学会、解放军护理学会等军内外培训,开设“护理讲堂”“创新实践课堂”,培养了一批康复、营养、卒中、糖尿病、老年、伤口、急诊等专科护士,为军服务临床一线储蓄了护理“种子”。
重症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多发性皮肌炎、多系统萎缩、克雅氏病、重症卒中以及提升各种认知障碍护理,朱宗红注重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探索护理科研“为军指数”:
野战伤员护理用治疗架、急诊科护理专用便捷式输氧装置等一批发明专利应用于为军服务临床实践,惠及广大官兵患者。
“冲出”国内,走向国际。她先后赴新加坡中央医院、美国圣巴拿巴医疗中心交流学习。回国后,她融合美国SBAR床旁交班模式,设计出以患者诊断、病情、阳性检查结果、特殊护理问题、护理目标等为核心点,适应于国内交班新流程的床旁交班表“样板”,运用国外先进管理理念,总结出大大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的管理方案。
(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号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