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的锅边糊怎么煮好吃(锅边糊清淡平和)

干的锅边糊怎么煮好吃(锅边糊清淡平和)(1)

当提到福州的饮食时,大部分人立刻想起的是华丽贵气的大菜——佛跳墙。但是,福州百姓那勤劳质朴的生活气息,以一碗清淡平和却回味悠长的锅边糊为代言更为合适。

在清晨,在福州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有锅边糊的影子。

干的锅边糊怎么煮好吃(锅边糊清淡平和)(2)

锅边糊,福州的一道著名小吃

锅边糊(又称鼎边糊),福州的一道著名小吃,无论是繁华都市的大酒店,还是偏远乡镇的小食店,都有其显赫的一席之地。每天凌晨,到了饭点,锅边糊的鲜香气息就会满街飘散,仿佛集结号一般,召唤着各路的食客。

锅边糊的做法

锅边糊,是福州最特色的大众小吃,是福州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其口味是咸鲜味,与肉饼等配食,为当地早点佳品,一直流传到海南、台湾等地。

早些年,福州家家户户的主妇基本上都会做锅边糊,那么锅边糊到底是怎么做成的呢?

首先,将米浸泡过后磨成米浆,以高汤(福州人大多以蚬子汤为底提鲜)为底,海鲜(如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食材为辅料。

再者,用一口大铁锅,锅底火要烧至锅沿整圈,锅中先入些食油,放入葱白、蒜头稍煸,再放虾米、鱼干、香菇、紫菜,加入骨头汤或蚬子汤。

干的锅边糊怎么煮好吃(锅边糊清淡平和)(3)

将米浸泡过后磨成米浆,装一碗米浆沿锅边一抆

接着,将汤水烧热到70度左右,先在铁锅上方沿圈抹些花生油,然后装一碗米浆沿锅边一抆,盖上锅盖,让汤汽去蒸米浆,揭盖用锅铲以极快速度将烙、蒸熟的米浆,沿锅边铲入锅内汤中,变成了卷的薄薄的米浆片,连续数次,再撒些葱花、蒜叶即成。

最后,将煮好的高汤掺进锅中,投入干贝、珠虾、蛏干、紫菜、白酱油煮沸后,盛在瓷钵内,撒上葱花、胡椒粉,淋上一瓢熬制后的香油即成。吃起来软滑润口,清香鲜美。

立夏吃锅边

锅边糊,是福建闽东和闽南部分地区的大众小吃。一碗碗饱含诚意的锅边,牵动着万千福州人的味蕾。

福建风味小吃丰富多样,其中鼎边糊已成为福建著名的风味小吃,成为福建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而且,离乡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异国他乡一听见“锅边糊”三字,也会感到好像回到了家乡。

福州人吃锅边,通常会选择一些小食配着吃,常见的有烧卖、肉包、春卷、油饼或是海苔饼等等,依照各人的口味进行不同的搭配。

一碗锅边糊,一种家乡的味道,也是节气的象征。

干的锅边糊怎么煮好吃(锅边糊清淡平和)(4)

配料有干贝、珠虾、蛏干、紫菜

作为有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的福州,不少传统习俗也都传承了下来,比如腊八拗九粥、清明压纸折松枝等,立夏“做夏”吃锅边糊也是老福州的传统习俗。

中国农历立夏时节,传统的福州人家家都忙着做鼎边糊,难能可贵的是,福州市民与郊区的农民都要做鼎边糊“做夏”。因为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糊,不仅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尝。像涮鼎边糊一样,“一纹(涮)就熟,借以联络感情”。

清代郑东廓《福州风土诗》中曾写道“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

来源:闽声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