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都有什么土特产(安徽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古皖文化和安徽的)

安徽的由来: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安徽都有什么土特产(安徽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古皖文化和安徽的)(1)

网络配图

古皖文化作为安徽文化的源头经常被提及,但真正了解的人却不多,甚至连安徽人自己也不一定知道古皖文化,有的朋友连安徽自己的“特色商品”都不清楚,小编这就带你一起了解安徽,了解古皖。

安徽特色礼物(省旅游局组织评定)

编号

所在市

参展企业

产 品

备 注

1

合肥

安徽省掇英轩书画用品有限公司

手绘粉蜡笺

2

合肥

巢湖市苏湾工艺厂

麦秆画金雕画

3

合肥

合肥市石塘训字驴肉食品有限公司

石塘驴巴 

4

合肥

巢湖市瑞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瑞雪食品

5

合肥

巢湖市乐康食品厂

“乐康”烘糕

6

合肥

安徽省雷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雷氏”黄花菜

7

合肥

安徽威尔丽食品有限公司

“威尔丽”红绫饼

8

合肥

肥东县汇众和蜂业专业合作社

“汇众”杨槐蜜

9

合肥

安徽凯利粮油食品有限公司

花生系列休闲食品 

10

芜湖

芜湖盛强牡丹产业有限公司

“盛强”牡丹籽油、

天柱山

古南岳天柱山坐落于潜山县境内,雄峙于江淮之间,先因皖伯大夫始封之地,故得名“皖山”,后因汉武帝南巡至此,祭封为南岳,于是又有“古南岳”之称。因为天柱山在潜山,古时还有直接叫做潜山,也有称呼皖山、万岁山。天柱山具备“雄、奇、灵、秀” 的独特自然景观,被列作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往今来,吸引众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慕名前来。于是天柱山真正成为古皖文化的载体。这里是唐明皇梦游的仙境、黄庭坚洗心彻悟之地、王安石舒台夜读之处、明宰相刘若宰抚琴遇仙之境。天柱山浑然天成、灵气弥漫,是当之无愧的人文与自然风景融合的文化圣地。

古皖文化内容十分丰富,通过不断传承开拓,在文学、戏剧、宗教、绘画等方面成就突出,有很多的典型内容,在整个华夏大地,广为流传。

孔雀东南飞

安徽都有什么土特产(安徽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古皖文化和安徽的)(2)

网络配图

东汉末年产生于古皖腹地潜山县的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流传广泛,它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叙事爱情诗,描写的是封建社会常见的因婆媳不和而引发的家庭悲剧。

黄梅故里,京剧之祖

安徽都有什么土特产(安徽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古皖文化和安徽的)(3)

黄梅戏艺术节

古皖文化辖地安庆是黄梅戏的之乡,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安庆出现的一批黄梅戏著名演员如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等,他们把黄梅戏不断发扬广大,使其广为流传。在安庆人的推动下,黄梅戏不仅成为当地的地方戏,还将其推向全国,如今黄梅戏已经发展成中国五大剧中之一。

众所周知,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总的来说是由徽剧演化而成的。因为徽剧则是安庆的土语音调同外来的汉调、昆曲、秦腔相结合的产物。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庆徽班班主高朗亭首率徽班进京为乾隆祝寿演出,轰动京城,之后徽班相继进京,称盛京师,并迅速向诸省扩张,徽剧一时成为全国最大的剧种,进而演变为国粹艺术京剧。安庆艺人程长庚将安庆班的创新艺术带到北京,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因而被称为“京剧鼻祖”,同样,缘于“徽戏的老家是安徽的首府安庆(引自《中国京剧史》) ”。

禅宗、道教融汇贯通

安徽都有什么土特产(安徽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古皖文化和安徽的)(4)

三祖禅寺

佛教代表性建筑为三祖禅寺、佛光寺(马祖庵)以及太平寺(塔)。隋初,禅宗三祖僧璨来此弘法教学,完成毕生之著《信心铭》,传衣钵给四祖道信,于公元606年在此立化,故称“三祖寺”。寺内觉寂塔建于唐天宝年间,为三祖僧璨的舍利塔。《信心铭》采用四言体,全文146句,584字,以人间佛教的思想阐释事物的易与难、是与非、舍与取、止与动、实与虚、急与迟、得与失、智与愚等见解,讲而讨论习禅与悟道的关系,得出了“信心不二,不二信心”的结论。是禅宗核心理论“不二法门”最早创立者。铭文提出了最简单、最直接的“但莫爱僧,洞然明白”的简练禅法,首开佛教禅宗立文释理的先河,奠定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的基础,是阐释佛理,显示禅法行解的纲宗,是中国人著述的第一部禅宗著作。

天柱山是佛道两家的“洞天福地”,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道家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天柱山称作“潜山洞”,并列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司命真君的洞府,全国五大镇山中的“中镇”。汉朝末年(公元109年)著名方士左慈、东汉著名方士葛洪、萧梁时期金陵高僧宝志与云游方士白鹤道均在此修炼过。唐宋时期,寺观不下百余座,曾有“三千道士八百僧”之说。现存真源宫遗址,位于三祖寺东约800米处。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玄宗李隆基敕建“司命真君祠”;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太宗赵匡义敕建“灵仙观”;政和七年(公元 1117年),徽宗赵佶御书“真源万寿宫”匾额以赐,故俗称“真源宫”。现存阶梯状建筑基址五层,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相对高度约50米,遗址内尚存应梦井、白鹤泉等遗迹。现存齐云道院,座落在龙潭乡万涧村北朱岭。初为明代道士陈大中建,清末道院为僧家所用。现今道院供奉玉皇、如来、观音、王母、护地大王(刘源)等塑像,是一座典型释道合一的寺院。 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在这里融汇贯通,对当地民俗文化影响深远,人们的饮食起居,婚丧喜庆,习惯习俗,都烙上禅宗与道家文化的双重符号。

古皖文化源远流长

从古皖文化源头的潜山薛家岗文化看,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000—6000年;而从古皖国建立的时候推算,在西周晚期,古皖国是周朝的一个附属小国,作为古皖文化本体的古皖国青铜文化,经历的时间脉络相当遥远。后代对其传承,则下沿到西汉以后的历史纬度,包括革命文化,如这里出现的诸如秋瑾、徐锡麟等革命义士,更包括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先生。可以说,自古至今古皖国及其覆盖的区域经历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都可以称得上源远流长。

朋友,你了解安徽了吗?安徽的朋友在期待着您的到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