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千年古墓的真实故事(江苏挖出千年古墓)
江苏工地挖出千年道教古墓,其中有一棺上还写着“東公”。
专家特意等到夜深人静时才将棺材打开,谁知,专家透过打开的细缝往里一看,竟然看到一条雪白的人腿!
专家吓得头皮发麻,连忙喊着将棺材盖上,迅速远离了棺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神秘的千年古棺这座千年古墓的发现地位于江苏连云港海州区,一个名叫双龙村的地方。
海州区当地有着不少的文化景点,很多都已经得到了开发。
2002年,当地政府将目光对准了一个名叫石棚山的小山。传说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曾在这里登高赋诗,海州区政府就准备将这里也开发一下,作为一个新的文化景点。
“要想富先修路”,政府就准备先修一条新公路。开工时已经是夏天了,天气非常炎热,但是工期比较紧,所以工人们每天都在挥汗如雨地加班加点。
这7月7日这天下午2点多,工地上负责驾驶挖掘机的是一位姜师傅,他在操纵挖掘机挖土时,突然感到不对劲,铲斗非常的沉重。
他以为是挖到了石头,结果铲上一看,不是石头,是木头,而且看起来整齐又厚重,像是人工雕琢出来的。姜师傅仔细一瞧,感觉那像是个棺材盖。
心怀疑惑的姜师傅又操纵挖掘机往下铲了铲,等他看到这次铲斗里铲出来的东西时,顿时吓得一哆嗦——那竟然是一口棺材!
因为棺材异常沉重,挖掘机都要被拽得发生倾斜了。姜师傅哆哆嗦嗦地放下棺材后,立刻狂奔而去,让工地负责人赶紧报警。
连云港警方和市文管委的考古专家们火速赶到现场,当时工地上已经挤满了闻讯赶来看热闹的当地群众,警方负责维持秩序,考古专家就负责检查挖出来的棺材。
经过现场勘察,考古专家们发现这里原来不只有一口棺材,姜师傅挖出来的其实是一个墓葬群的一角,里面一共有三口棺材,属于夫妻合葬的竖穴土坑木椁墓,三口棺材分别被编号为1、2、3号棺,墓主人为一男两女。
这种墓葬形式是在土坑中用木材搭建起方形的椁室,再将棺材放在其中,主要在战国到西汉时期比较流行。能用得起这种墓葬形式的,绝对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甚至很有可能是诸侯。
不过,在连云港发现的这座古墓占地面积并不算大,棺椁上只涂了一层白膏泥,没有放置木炭,是王侯的可能性很小。
而男性墓主人所在的2号棺材显得地位最尊贵,他的棺材盖上还用隶书写着“東公”二字,字体样式比较接近西汉初期的隶书,这一下就缩小了墓主人所处的年代,专家认为时间应该在西汉中晚期。
起先,专家们以为这个“東公”,指的可能是道教所说的“东王公”,毕竟在汉初时期,道教盛行,人人信奉黄老之学。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这个“東公”应该是对墓主人的一种尊称,墓主人生前应该是一位很有名望的人,这样也能解释墓主人为何能用得起这种墓葬形式。
在将男主人的棺材打开后,出土了包括配有精美玉饰在内的宝剑,还有大量精美珍贵的文物。此外,考古专家发现他的颅骨完好无损,颅内组织也保存得很完整,让专家们感到十分惊喜。
但1号棺墓主人似乎是男性墓主人的后代,棺中只放了很少的陪葬品,显然地位并不是很高。这就让专家对最后那口棺材的期望值降得很低。
但当他们将最后一口棺材打开后,却顿时吓得头皮发麻,脸色发白,还急忙喊着:“快盖上!”
他们在棺中看到了什么呢?
“快盖上!”让专家们吓得脸色剧变的第三口棺材,并不是在发现地开启的。
这主要是因为最后一口棺材是密封最好的,前面的两口棺材都是只有一层密封板,唯有3号棺的密封板被专家们除去之后,下面竟然又露出了第二层密封板,而且这层密封板固定得更加结实。
这样的设计非常反常,让专家们有些摸不清头脑。
而且因为年代过于久远,棺材的第一层密封板与第二层密封板之间,已经灌满了积水。专家由此怀疑,最里面的棺材应该也满是积水了。
在考古界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叫“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其中“湿万年”的意思就是指古代的文物和遗体,如果是浸泡在水中,就能够保存上万年。
这个说法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考古界中能够流传下来的几具古尸,比如马王堆千年女尸辛追夫人,就是这样的湿尸。
当时考古专家们也没考虑太多,只是觉得3号棺中如果灌满水,那么里面的文物保护就会比前两口棺材要好很多,在露天的环境中开棺很有可能会对里面的文物造成破坏。
于是,专家们决定先不开启3号棺,而是先将3号棺运送到能够调节湿度和温度的实验室中,再另作考虑。专家们就此分成两拨人,一部分人负责将棺材运送到文管委的实验室,另一部分人则留在工地上,继续对这座西汉古墓进行发掘。
留下的考古专家收获颇丰,他们从3号棺附近找到了漆奁(lián)盒和木梳等大量珍贵文物,全都做工精美,让人得以窥见那个时代女性生活的一角。
而带着3号前往文管委实验室的专家们收获也不小,甚至可以用惊天大发现来形容。只不过,刚刚带着棺材回到实验室的他们还并不清楚自己即将发现什么。
专家们调好了实验室的温度与湿度,但并不着急进行开棺,而是打算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开棺还需要讲究时间,听起来好像很迷信一样。
事实上,这并非是迷信,而是因为夜里温度会降下来,这就在实验室之外又多了一层保险,更有利于开棺和保护文物。
专家们首先用钢钎撬开了棺材盖,露出下面密封的棺材板后,又小心翼翼地在上面开了一道缝,然后上前观察。
这位专家一眼看过去,看到了一节像是莲藕般洁白的东西,慢了一拍才意识到那是人的大腿。专家顿时吓得头皮发麻,猛地退开,嘴上已经喊出来了:“快盖上!”
“凌氏惠平”参与开棺的考古专家们听说棺材里有完好的人腿,起先还不相信,但等他们再三确认那的确是未腐的遗骨后,他们先是吓了一跳,接着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
几十年前,中国发现的马王堆千年女尸轰动了世界,就连日本人都跑来想要讨要一根辛追夫人的头发,带回去研究,可想而知千年不腐的女尸是有多珍贵。
但是实验室的专家们激动完了,却又开始发愁了。因为他们虽然都是经验丰富的专家,但是却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根本不敢动手开棺。
为此,连云港的考古专家们只好将消息继续上报给省里和首都,但他们也爱莫能助,只能紧急联系当年参加过马王堆考古发掘工作,如今已经退休几十年的老前辈们,请求他们出山帮助。
老前辈们果然靠谱,他们指点着年轻的专家们打开棺盖,露出了棺中棕褐色的棺液,以及一具仰面漂浮在其中的古尸。
这具古尸皮肤新鲜,身长大概在1.58米,经过鉴定,这是一具女尸,年龄大概在50岁左右。
令人惊骇的是,正式开启棺材时,在场人都听到棺中女尸竟然发出了“唉”的一声,像是还活着一般,让人后背发凉。
老前辈却神色如常,还解释说,这是因为女尸暴露在空气中后,受到了大气压作用,肺部顺着呼吸道进入气体,她的声带显然还没有腐烂,这才会发出诡异的叹气声。
经过清理,专家们在女尸身上找到了一枚栩栩如生的青铜龟钮印章,边长只有1.3厘米,上面清晰地刻着“凌氏惠平”四个字,显然这就是女尸的名字。
而在汉代,只有俸禄达到了2000石以上的官吏,才能使用龟钮印章,当时连云港所在地的县令俸禄不过800石,也就是说这位“凌惠平”的身份地位极高。
“凌惠平”的内脏器官保存完好,心肺肝肠还能辨别出来,脑组织有些萎缩,但也保存完整。
医学专家介绍说,人的遗体想要不腐,就必须处于无菌的环境中,而低温与无氧环境都能抑制细菌生长。
而经过化验,那些棺液呈弱碱性,含有大量血红蛋白,这一点与马王堆的辛追夫人不同,辛追夫人的棺液是呈弱酸性的,两者棺液成分截然不同。“凌惠平”如何能在适于细菌生长的碱性棺液中保持不腐,如今还是一个谜。
图:面部复原图
目前“凌惠平”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展示,她是中国出土的第三具湿尸,与前面的两具湿尸不同,她是在比较干燥的北方出土的,尤其显得难得。
如今,“凌惠平”与辛追夫人两位“睡美人”,分别坐镇中国南北继续沉睡,等待着谜团解开的那一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