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式无土栽培草莓一亩产量多少(河南设施草莓立体无土栽培技术)

河南设施草莓立体无土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郑州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优质抗病草莓新品种培育与示范”( 2019CXZX0084 )。

姚光磊等

草莓( Fragaria ananassa Duch ),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草莓果实色彩艳丽,鲜嫩多汁,酸甜可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被誉为“水果皇后”。近些年, 草莓产业在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一带一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土壤栽培是我国传统的草莓生产方式, 但随着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连作、重茬等原因,造成了土壤肥力的快速下降, 进而导致草莓病虫害增加、品质下降和产量减少 。 为解决该难题,近年来,设施立体无土栽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通过设施草莓立体无土栽培技术, 可以有效克服土传病害导致的连作障碍,能够大幅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升草莓产量和品质,较传统土壤栽培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 目前,我国各地设施草莓立体无土栽培技术发展不平衡,在河南省应用还不成熟。 为了给河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经过多年的研究应用, 现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的设施草莓无土栽培技术。

立体式无土栽培草莓一亩产量多少(河南设施草莓立体无土栽培技术)(1)

1 立体栽培设施

1.1 “ A ”型栽培架

1.1.1 栽培架 栽培架主体框架为钢结构, 左右两侧分别由上到下安装 3 排栽培槽, 顶层放置一排栽培槽。 各层栽培槽垂直间距为 40 cm ,底层栽培槽距地 20 cm ,最高处距地 140 cm ,栽培架底宽 140 cm 。钢架材质为 4.0 cm×4.0 cm×0.25 cm 的镀锌方钢,各栽培架间距为 100 cm 左右,栽培架长度随日光温室宽度而定,每隔 150 cm 安装一个“ A ”型支架以增强栽培架强度。

1.1.2 栽培槽 栽培槽均采用 PVC 等防渗漏材质,顶层栽培槽规格 (上边 × 下边 × 高) 为 30 cm×20 cm×25 cm ,两边栽培槽规格(上边 × 下边 × 高)为 20 cm×15 cm×15 cm 。 槽底间隔 200 cm 各留一个直径 1 cm的透水孔。

1.2 单层“ H ”型栽培架

1.2.1 栽培架 “ H ”型栽培架在高架基质栽培中应用较为广泛,成本相对较低。 “ H ”型栽培架高 130 cm(其中 25 cm 埋入地下, 实际距地 105 cm ), 架宽为30 cm 。 架长随日光温室宽度而定,每隔 150 cm 安装一个 “ H ” 型支架以增加栽培架强度。 钢架用国标19.05 mm 镀锌钢管焊接而成, 亦可采用钢片等连接固定,各栽培架间距为 60 cm 左右。

1.2.2 栽培槽 栽培槽内层往外层依次为无纺布

( 80 g/m 2 )、防虫网( 80 g/m 2 )、黑白膜( 0.1 mm ),用这些材料做成深 30 cm 的凹槽。 最外层可用 PE 膜包裹成具一定倾角的积液回收层, 以回收废液、 降低湿度。 栽培槽间隔 20 cm 用固膜卡固定于栽培架横杆上,在底部间隔 20 cm 用钉子扎透水孔。

1.3 滴管系统

采用水肥一体化装置, 主管材料采用直径 4 cm的 PVC 管道, 支管材料采用 2.5 cm 的 PVC 管道,滴灌带直径 2.5 cm 、滴距 20 cm 、滴头出水量 2 L/h 。 单行种植铺设一条滴灌带,双行种植铺设两条滴灌带。栽培槽底部回流液体通过固定管道回收, 不得重复利用。

立体式无土栽培草莓一亩产量多少(河南设施草莓立体无土栽培技术)(2)

2 栽培基质

2.1 配制基质

经研究筛选出的最佳基质配方:荷兰草炭土、蛭石、珍珠岩比例为 4∶1∶1 ,也可以在基质中添加 10% 左右的优质商品有机肥,会更利于草莓增产提质。 为降低栽培基质成本, 通常基质可重复使用 2~3 个种植周期,但需去除上一季草莓的大根,并做一定的消毒处理。 基质的损耗部分可以填充新的基质,翻混均匀以避免保水性和透气性的降低。

2.2 基质填充

干基质质地较轻,若直接填充,不仅容易扬起浮尘,还不易浇水渗透。 因此在混合基质时要加入适量水,保持基质潮湿即可,这样更方便后期填充,浇水也更容易浇透。 基质填充至齐平或略高于栽培槽上表面,避免后期浇水导致的基质沉降。

3 品种选择

选用休眠程度浅、抗病、抗逆、丰产、稳产、品质好的早熟品种,如红颜、章姬、宁玉、甘露、隋珠、艳丽、妙香七号、圣诞红等品种。

4 苗木选择

宜选择脱毒基质苗或健壮裸根苗。 壮苗标椎:苗龄 35~45 d ,具有 4~5 片展开叶,叶色鲜绿,根茎粗度0.8 cm 以上,根系发达,苗重 20~30 g ,花芽完成分化,无病虫害。

5 定植管理

5.1 定植时间

8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

5.2 种苗处理

去除残叶、老叶,保留 3~4 片健壮新叶。 种苗根部用哈茨木霉菌和有机水溶肥蘸根备用。

5.3 定植密度

“ A ”型架顶层栽培槽双行定植,其他各层栽培槽单行定植;“ H ”型栽培架均为双行定植。 视不同品种,株距一般为 13~15 cm ,行距为 15~20 cm 。

5.4 定植方法

定植时植株弓背朝外,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根部要顺直,避免窝根影响根系生长。 基质苗要向外倾斜 45 度定植,利于扎根。 裸根苗缓苗期一般7~10 d ,基质苗几无缓苗期。 缓苗期间用 50% 遮阳网遮阳,保持基质湿度 60%~70% ,最好用吊喷每天喷水 1~2 次。

立体式无土栽培草莓一亩产量多少(河南设施草莓立体无土栽培技术)(3)

6 生产管理

6.1 温湿度管理

6.1.1 温度管理 草莓对温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0℃ 低温持续 1 h ,对草莓的叶片、果实、花、花序都没有影响; 0℃ 低温持续 3 h , 对草莓的幼果有轻微影响,而对其叶片、花、花序没有影响。 温度达到 30℃时,草莓生长开始受到抑制;温度达到 35℃ 时,植株会快速衰老。 生产栽培种要特别注意极端温度的影响,不同物候期最适温度管理指标见附表。

附表 不同物候期温度管理指标

立体式无土栽培草莓一亩产量多少(河南设施草莓立体无土栽培技术)(4)

6.1.2 湿度管理 草莓定植之后到膨果期需水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基质湿度应控制在 70% 左右。 在成熟期对水分的需求量相对较少, 基质湿度应控制在 50% 左右。 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 50%~60% ,最高不超过 70% ,湿度过高会影响授粉,也易导致灰霉病、白粉病的发生。

6.2 施肥

6.2.1 冲施肥料 在覆盖地膜前施肥 1 次, 每亩冲施大量元素水溶肥 10 kg 和适量微生物菌肥;从现蕾期一直到果实采收期间, 每隔 10~15 d 施肥 1 次,每亩冲施大量元素水溶肥 10 kg 和适量微生物菌肥;在果实膨大期冲施 1 次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

6.2.2 叶面肥 定植后 15 d , 喷施 1 次 0.2% 的磷酸二氢钾,间隔 10 d 再喷施 1 次,可以复配氨基酸、腐殖酸类叶面肥; 现蕾期和开花期各喷施 1 次糖醇硼1 000~1 500 倍液;果实膨大期间隔 10 d 共喷施 2 次糖醇钙镁 1 000~1 500 倍液。

6.2.3 CO 2 气肥 最佳施用时期为开花初期至果实成熟期, 于每天 9:00~16:00施用 CO 2 气肥, CO 2 浓度控制在 500~800 μL/L 。 推荐使用 CO 2 发酵池,较为经济实用。

6.3 授粉

一般 600 m 2 左右的温室, 于草莓开花前 7 d 在温室中西部、 距离地面约 30 cm 的位置放置 1 箱蜜蜂即可。 因蜜蜂的趋光性,蜂箱出入口朝东放置益于蜜蜂出巢,蜜蜂出巢活动的最适温度为 15~25℃ 。

立体式无土栽培草莓一亩产量多少(河南设施草莓立体无土栽培技术)(5)

6.4 植株和花果管理

去除弱小侧芽和所有匍匐茎, 保留 1~2 个健壮侧芽,定期摘除老叶、残叶、病叶。 在开花期进行疏花,第一、二级花序全部保留,保留部分第三级花序,其他级次花序全部疏除。 在幼果期疏除畸形果和病虫果,保证每个花序留有 3~5 个花果。

6.5 补光灯应用

经补光灯筛选对比研究表明, 在天气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如遇阴雨或者雾霾时,可以采用红白光配比为 5∶1 的 LED 冷光灯作为补光光源。 每天 6:00~18:00 照射 12 h , 可有效促进草莓植株的营养生长,并进一步提高后期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7 病虫害防治

草莓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控制水肥、调控温度、清除病源等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尽量选用捕食螨、食蚜瘿蚊、东亚小花蝽等生物天敌和悬挂蓝色、黄色粘虫板,也可用生物制剂和其他低毒、低残留的高效农药制剂。 从草莓开花期之后,建议使用硫磺熏蒸,对防治灰霉病、白粉病效果不错。

8 果实采收

鲜食草莓近距离运输时可在果面着色 90%~95% 时进行采收,需远距离运输时则在果面着色 80%左右进行采收。 因浆果在日晒和露水未干时采摘极易腐烂, 所以一天中应在露水已干到中午炎热来临前或傍晚较凉爽时采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