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建功立业(小窗幽记祸莫大于纵欲)

小窗幽记建功立业(小窗幽记祸莫大于纵欲)(1)

一、

佛家有一个说法叫做“禅定”,所谓禅定就是不被外界的事物牵动自己的态度,不管是面对欲望的态度,还是世间人与事的纷繁杂乱,都不扰乱自己的内心。

这种禅定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而这种禅定却是世间修行最应该追求的,这个禅定的道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中有一个主宰的智慧。

在人生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现象,有充满欲望的,有充满繁杂的,让每一个本该平静的心变得波涛汹涌。

而在这波涛汹涌之间,做人的功夫就在于克制和忍耐,能够消除贪欲,能够避免内心波澜,才能够抵制欲望的侵蚀,走好人生的道路。

《小窗幽记》之中有一句话,叫:祸莫大于纵己之欲,罪莫大于言人之非。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纵容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患,谈论他人是非的言语就是人世间最大的恶。

“无法抵制欲望”,闲谈他人是非“,这都是因为内心缺少主宰,则轻易被外物拨动内心之后产生的一系列反应。

小窗幽记建功立业(小窗幽记祸莫大于纵欲)(2)

对于每一个世俗之人来说,正是因为他看不透这个世间的一切因果,看不透世间的祸福相依,所以只是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贪图那些自己无法得到的事物,这是欲望存在的过程。

其次,当他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胸怀去化解世间纷杂之后,就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轻易生出嗔心,所以才有了在背后常论他人是非的恶行。

而这一切的根本,都可以归咎于一个人的智慧不够,德行不足,而且正是因为他内在不够充实,所以才总是将眼光放在外在,而这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智慧,以及影响人生未来结果的根源。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的时候,楚王派大臣前往,希望请庄子入仕为相。

庄子头都不回地对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三千多年,可是楚王还用箱子装着它,用上好的布料覆盖着它,把它珍藏在宗庙里。你们猜这只神龟是愿意这样死去留下骨骸显示尊贵,还是活着在泥泞的路上爬行呢。”

两个大臣当时就说:“它应该希望活着的时候在泥水里爬行吧。”

这时庄子就说:“既然这样,我也愿意像它一样,在泥水里爬行。”

庄子一贯提倡“出世”的智慧,但是他的出世并不是为了逃避世俗而去出世,而是摆脱外在事物对内心侵扰,而选择的持守本心。

小窗幽记建功立业(小窗幽记祸莫大于纵欲)(3)

二、

庄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意思就是:“名”为宾,是次要的,“实”才是最重要的,外在的名利看起来对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实际上自身的内在充实,更大于外在的是否得到。

宁可自己抱巧守拙,保持淳朴,也不要一味徒于表象,追逐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外物,其中的区别印证的就是一个人是否懂得修行的道理。

在东汉后期有一个人叫法真,字高卿,他的父亲是南郡太守,法真从小就博览好学,而且精通各家学问,是有名的大儒,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是法真淡泊名利,性情寡欲,不愿参与政事。

扶风郡太守闻其大名之后,希望与他见面,并且邀请他入仕为官,但是法真断然拒绝,太守听了之后再也不敢勉强,后来朝廷举荐他为贤良,法真依然拒绝。

有一次顺帝西巡的时候,田弱又乘机推荐,于是顺帝前后四次征召法真,但法真不但没有前往,反而选择隐居,始终没有露面。

法真有一朋友郭正就称赞说:“法真这个人闻其大名,却难见其人,不愿出名而一生名声相伴,逃避功名而功名老是追着他跑,真可谓百世之师。”

世间有多少人都在极力追求外在的名利,希望以外在名利满足自身空虚,就像司马迁曾说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但是越追求,结果往往越是难以如愿,因为人生真正的“得到”,存在于自己的“无为”之为中,而不是“有为”之为内。

小窗幽记建功立业(小窗幽记祸莫大于纵欲)(4)

在生活中,有多少人都是身处于混乱的名利场中,因为物欲挑拨,导致自我丧失原则,迷失自身,在百般挣扎之后,非但未能如愿,反而身败名裂,祸患连连。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一个人过分关注外界的得失祸福,因此扰乱了自我的内心,给自己徒增了许多忧虑烦恼。

反之,若能在看透这一切外象,专注于内在的修行之后,反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

正如《道德经》之中所说:“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秧,是谓袭常。”

能运用外在智慧之光复归内在规律,不给自己留下祸患,这才是因袭自然之常道的智慧,也是智者处事的正确姿态。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