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与河图洛书的故事:许昌建安禹王城

大禹治水与河图洛书的故事:许昌建安禹王城(1)

许昌建安禹王城,传说是大禹治水的指挥部

文·图‖刘建益

这里说的禹王城,位于许昌市建安区桂村乡的东南部,具体位置在桂村乡老岗杨行政村的小岗杨自然村北面。

早就听说许昌市区西部岗区的禹王城十分有名,那里的禹王大庙更是受到世人的敬仰,可就是没有机会到那里一探究竟。

5月1日上午,碧空如洗,由于疫情原因,五一假日不能远行,我和妻子遂决定骑电动车到附近的禹王城看看。穿过灵井街的县道往北,我们翻过灵井北岗至桂村乡水道杨村,而后沿着高岗上曲折的水泥路东行来到了小岗杨村。

大禹治水与河图洛书的故事:许昌建安禹王城(2)

小岗杨村是这里高岗上的一个小村,地处桂村乡的东南岗区。心目中的禹王城巍峨高大,可是我们站在小岗杨高岗的小路边举目四望,却没有发现禹王城的任何踪迹,禁不住让我们感到有些失落。不过,这里的地势确实很高。向东边望去,许昌市区的高楼大夏鳞次栉比,清晰可见;向西边岗坡看去,层层梯田,麦浪翻滚,金黄色的油菜花迎风飞舞,美景如画!(想看看刘建益老师写的其它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1.许昌此村,是年交易额超2亿元的“社火戏具之乡”;2.许昌老家的“瞎话儿”,听迷了!)

突然,妻子指着不远处岗坡上麦田里的一段土墙惊喜地说:“莫非那里的一道土墙就是我们要来看的禹王城?”

经询问一位在村口儿疫情防控值班的村民,那道土墙真的就是人们所说的“禹王城”。他告诉我们:禹王城,传说是大禹治水的指挥部,人们敬仰大禹治水的功德就修建了这座城池。过去,禹王城的规模很大,很高的城墙是由岗上的黄土堆砌夯实而成。

大禹治水与河图洛书的故事:许昌建安禹王城(3)

听村里老人讲,城墙里边不曾住过人家,民国时期成为周边村民躲避匪患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城墙里的土地被开垦成了农田。随后城墙被毁,城墙上的黄土也被周边村民运走,现在仅剩下那段不高的土墙了。

走近那段土城墙,我们发现高高的黄土崖上竟生长着一棵状似虬龙的酸枣树,其树身在蔚蓝的天空映衬下显得格外苍劲,让人无不敬畏它顽强的生命力。

村民继续给我们介绍说,这里最古老的遗迹除了禹王城外,还有村北的禹王大庙。按照村民的指点,我们来到了禹王庙的门前。

眼前的禹王庙,颇似一处农家大院。大院坐北朝南,铁艺大门两边的门柱上写有红色的黑体艺术字:理洪荒十三载,过家门而不入。字面意思是歌颂大禹治水功德的。

下图:禹王庙的庙门。

大禹治水与河图洛书的故事:许昌建安禹王城(4)

走进庙院,迎面三间正殿即为禹王殿,蓝瓦起脊盖顶,殿门上方书“功高万世”繁体鎏金字,殿门前置放简易香炉。

禹王殿门的廊檐下立有两根方形青石柱,上刻字迹遒劲的繁体楹联:鑋始龙门波平弱水,导由熊耳浪息流沙。依字迹和石质推断应为庙上的老物件。

禹王殿由红砖建造,看出来建造的时间不算是很久远。

大殿里供奉的是大禹神像。大殿的墙壁上彩绘数幅大禹治水的壁画,因缺少修缮,其色彩有些斑驳和模糊。上古时期,华夏大地,洪水泛滥,大禹为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功德无量,受人敬仰!

大禹治水与河图洛书的故事:许昌建安禹王城(5)

大禹殿的西侧是鸿君老祖殿。鸿君老祖是何方神仙,他为何如此受人尊敬?查阅相关材料显示:鸿君老祖也叫鸿钧老祖,古语中有“天地玄黄外,一气化鸿钧”之说。鸿钧老祖是天地的化身,其前身是混沌宇宙,直到盘古开辟鸿蒙后,才有了天和地,而天地的元神就是鸿钧老祖。人们常说的“对天发誓”其实就是对鸿钧老祖发誓。由此可见,这大殿里供奉的就是老天爷的元神啊!哎,自古至今,谁人不对老天爷敬畏呢?

禹王殿东侧建有一座三开间的偏殿,殿里供奉的是人们熟知的送子观音,听说每逢“初一、十五”在这里上香还愿的香客很多。

下图:大禹殿供奉的大禹神像和彩绘壁画。

大禹治水与河图洛书的故事:许昌建安禹王城(6)

禹王城庙院,绿树成荫,清静幽雅,环境优美。庙院有主持,主持是一位78岁高龄的老妇人。我们在攀谈中了解到,她名叫李清花,佛教法号叫恒江(老人不识字,这里是谐音),祖籍开封通许,说她已来禹王城许多年了,只因修建庙院功德未满,所以至今不曾离开。

这里本是一处道教庙院,为何一个信奉佛教的老人在这里当了主持?我们对此有些困惑。这时,老人从衣兜里掏出了一张过塑的名片让我们看。她说她道教和佛教都信奉,起初她信奉佛教,因不识字、没文化,后来就信了道教,这个牌子就是她的工作证。我们接过名片看,上面果然写着:“许昌县禹王城道教佛教管理委员会上岗证”的字样。

下图:庙院主持李清花老人。

大禹治水与河图洛书的故事:许昌建安禹王城(7)

谈到庙里供奉的神仙,李清花老人的神情十分庄重。她告诉我们,庙里的神仙享受着人间的香火,他们都十分灵验。大禹因治水有功成为神仙,他的老师是盘古,盘古开天辟地有功成为神仙,他的老师是鸿君老祖,鸿君老祖是天地的化身,是人们敬仰的元神。

在庙院的一角,散落着不少残破的青石物件,看上去它们已经在这里沉睡了有些年头。

李清花老人说,这些都是禹王城大庙遗留下来的宝贝。多年前,她来到禹王城时,禹王大庙早已被毁,是弟子和信徒多方筹集资金,才在这片大庙的废墟上建了庙院。

这些青石物件就是建庙时在庙址上挖出来的。一块残损石碑上面有字,村里有认字的人看过,上面刻有禹王城的来历和重修禹王大庙的情况。为不被损坏,有字的那面埋在了土里。

下图:庙院里散落的青石物件。

大禹治水与河图洛书的故事:许昌建安禹王城(8)

这是近年来重修禹王大庙时所立的功德碑。庙院里有一块碑是他们修庙时发现的,立碑的时间是清朝的咸丰年间。

下图:庙院里的石碑。

大禹治水与河图洛书的故事:许昌建安禹王城(9)

在庙院的一棵松树根部,我们发现了一块民国十四年重修大庙的残损石碑。

依据庙院石碑,我们推断禹王城和修建大禹庙的历史十分久远,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觉到人们敬仰大禹的功德和大禹文化的博大精深!

临近中午,我和妻子意犹未尽地走出了禹王庙,离开了禹王城。再见,禹王庙!再见,禹王城!

2022年5月2日

大禹治水与河图洛书的故事:许昌建安禹王城(10)

【作者简介】刘建益,笔名灵泉水,建安区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诗词学会会员,建安区诗词学会副会长。近年来,致力于探寻研究许昌市西部乡镇尤其是灵井镇境内的历史文化遗迹,受到多家媒体采访。作品散见于《许昌日报》、《许昌晨报》、《建安诗苑》、《魏都》、《魏都诗词》、《建安风》,“老家许昌”新媒体,江山文学网等报刊网络,并入选《魏都故事》、《建安诗风》等书。现供职于建安区灵井镇政府。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