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

世人皆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及文中提到的滕子京(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不一定知道范仲淹、滕子京两人早年曾在泰州一同为官,更不一定知道范仲淹和滕子京与泰州众多文人墨客把酒言欢,和诗唱吟纵论天下,滕子京在泰州重修清风堂五贤唱和文会堂,留下许多往事佳话。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1)

1021年,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督淮盐贮运及转销,从事盐税收缴的监察工作。后因倡议重修捍海堰,升任兴化知县,主持修建捍海堰。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2)

1023年,滕子京(33岁)任泰州军事通判,其职务仅次于州守。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同科进士,现在又同在泰州为官算是旧相识了。两人一见如故,说身世,谈抱负,十分投机,两人惺惺相惜,交往渐盛。常在一起吟诗游园作赋。范仲淹滕子京是同科进士,现又同在泰州为官,两人一见如故,说身世,谈抱负,十分投机,两人惺惺相惜,交往渐盛。由于工作的原因,范仲淹需要经常从兴化到泰州公务,工作中得到滕子京不少的相助。闲暇之余二人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经滕子京牵线介绍范仲淹结识了泰州本地学问满腹的胡瑗(31岁)、青年才俊周孟阳(24岁)、滕子京的洛阳老乡随父来泰州的富弼。

情投意合,志向高远的五人经常三三两两的碰头小聚,把酒临风,诗词唱和,纵论天下。在茶坊酒肆喝酒聊天太过嘈杂,不合文人习性,而滕子京的寓所狭小局促,几个人在一起饮酒聊天又不太方便,滕子京萌生了要寻一处聚会佳所的想法。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3)

滕子京重修清风堂

一天,滕子京在县衙无意间推开荒废很久的县衙后花园的门。后花园很大,里面长满了杂草,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池塘,池塘两边各有一座小桥,精巧别致。桥边石碑上有诗:“最爱碧池好,平桥西与东。烟中两飞鹄,波上二长虹。”碧池过去是一座石头堆砌的高台,台高10多米,东西长约50米,南北有台阶可通其上。台上有一座旧迹斑驳的楼阁,匾额上写着“清风堂”几个苍劲大字。匾额上写着清风堂,旁边还有石碑说明此亭来历,后壁还题有许多在泰官员的诗,第一首诗是徐铉小篆自书的海陵登楼。徐铉是南唐名臣,当时被人诬告,被贬到泰州,好友常喊他到州衙后花园的山亭喝酒解闷,他发现此处最为清幽,于是大加赞美“郡斋胜境有后池,山亭菌阁互参差”。

清风堂,又名清风阁、清风亭,始建于五代,叠石而成,隆起为山,高三丈五尺,东西十丈有五尺,南北有两径,可作登陟之阶。中有滑石峻台,为一郡之胜景。

滕子京欣喜万分,对清风堂的历史也了然于心。眼前这清风堂不就是前人留给他聚会的绝佳场所么,不如效仿陶太守在此宴请宾朋,不但景美,更有出处,自然远别于它处。

第二天,他便唤来工匠,安排他们清理花园,整修破旧的楼阁,购置桌椅用具,忙了好些天才收拾妥当。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4)

文会堂五贤唱和,范仲淹即兴留佳作

滕子京选择一个良辰吉日,邀请范仲淹一众文友来此聚会,五人齐聚清风堂,称赞这是一个雅集好地方。

滕子京提出为阁写记,大家都答应回去写。谁知,范仲淹沉吟一会,便缓缓道来:“东南沧海郡,幕府清风堂。诗书对周孔,琴瑟亲羲黄。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芝兰一相接,岂徒十步香。德星一相聚,千载有余光。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笙磬得同声,精色皆激扬。栽培尽桃李,栖止皆鸾皇。琢玉作镇圭,铸金为干将。猗哉滕子京,此意久而芳。”(《崇祯·泰州志》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5)

题目中的滕从事,就是指的腾子京。范仲淹的这首诗,“君子不独乐”,成为这首诗最有名的金句。声情并茂的吟唱,情与景的描绘,“君子不独乐”表达了范仲淹的忧乐情怀,毕生为天下人谋福的远大理想。

后来滕子京让人将这首《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诗装裱后悬挂在清风堂。由此“清风堂”被称为“文会堂”。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6)

此后,文会堂内时常传来众人爽朗的笑声,文会堂再也不寂寞了。一所小小的文会堂,他们在这里把酒临风,诗词唱和,纵论天下,共同书写了泰州历史上最绚烂的人文情怀,至今被人传颂。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7)

文会堂五贤唱和

经常在此相聚的五人,后被称为古泰州史上“五贤唱和”。神奇的是这五人后来都先后成为北宋朝重要官员或重臣。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8)

滕子京造型像

滕宗谅(990年-1047年),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北宋政治家、文学、革新派人物。他自幼研读经史,博学多才,与范仲淹同年中进士。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9)

捍海堤堰工程

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范仲淹因丧母离任泰州兴化县令,回原籍守孝,范仲淹辞职时荐举滕子京给张纶当助手,协助张纶完成了筑捍海堤堰工程。

滕子京主张改革,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谠论侃侃,屡触权要,为众所嫉,所以被一贬再贬。

滕子京的过人和高明之处在于虽一再遭贬,但能面对现实,主宰命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忧民,正直敢为。知岳州3年,岳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10)

范仲淹为滕子京写有《酬滕子京同年》、《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岳阳楼记》等诗文。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11)

庆历六年(1046),多年以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这一前一后同为滕子京约稿的千古名篇,见证了二人多年的情谊与始终胸怀天下的忧乐情怀。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12)

岳阳双公祠范仲淹与滕子京的雕像

今岳阳双公祠中有范仲淹与滕子京的雕像。

周孟阳(一○○六~一○七四),字春卿,其先成都人,徙海陵(今江苏泰州)。土生土长海陵人,熙宁七年卒,年六十九。此时的周孟阳尚未考中进士,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这场文会堂相聚宴会的。后来他不但教育出两位贤能的皇帝——宋神宗、宋英宗,还成为“泰州第一望族”的奠基人。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13)

泰州南山寺旧有古文峰塔砖砌三层八面,上勒"周公塔"三字,相传为宋代周孟阳家所建,又名周公塔。

据说,泰州南山寺内的文峰塔就是周孟阳所建,时人唤为“周公塔”。又说泰州城内横跨玉带河上的周桥也与他有关。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14)

富 弼

富弼(1004—1083),字彦国,河南洛阳人,北宋宰相,封郑国公。其父富言,宋初与范仲淹、滕子京及晏殊、吕夷简等人曾先后任职泰州。天圣初年(1023),范仲淹继晏殊任西溪盐监时,富言在其麾下“监泰州盐务”。

富弼是这次聚会里最年轻的。不过那时他还不叫富弼,而叫富皋。随父到泰州后,经常与胡瑗、周孟阳在一起读书纵论天下事,过从甚密。范仲淹与滕子京见富弼年少笃学有大度,而赞为“王佐才也”。晏殊更喜爱这位年轻才子,意欲招为东床,便就教于范仲淹。范仲淹很干脆地说:“必求国士,无如富皋(弼)者。”这样富弼便成了晏殊的女婿。值得一提的是,富弼于治平二年(1065)也曾到泰州担任通判一职。富弼还是北宋著名的外交家,曾两度拜相长达数年。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15)

胡瑗(993—1059),字翼之,泰州海陵人。北宋初年的大学者,教育家,世称安定先生,官至太常博士。“分科教学法”就是他创造的。在当时有明令以胡瑗的教授方法为太学法。礼部考取的士子,十有四五是跟从他学习的人。1056年,64岁的胡瑗成当朝太子的老师。

胡瑗能在文会堂与他们相识唱和。在文会堂,他们纵论天下、诗歌酬唱,可谓“德星一相聚,千载有余光”。由此演绎出范仲淹后来一聘胡瑗苏州州学执教、三荐胡瑗之举(向朝廷一举更定雅乐,二举任陕西西丹州军事推官,三举进太学任教)。他的的学生宋神宗称他为“真先生”;范仲淹尊之为“孔孟衣钵,苏湖领袖”;王安石誉其“天下豪杰魁”;苏东坡赞其“所以苏湖士,至今怀令古”;明代大学者程敏政言“自秦汉以来,师道之立,未有过瑗者”。

不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年之后,范仲淹因丁忧守制离开泰州。

两年之后,滕子京也离开泰州,文会堂从此人去楼空。

南宋绍兴年间,始建于五代的文会堂在战火中消失了它的踪迹。

范仲淹和滕子京经历(范仲淹滕子京与泰州文会堂)(16)

今人在望海楼西侧广场一角,易址重建了文会堂,将泰州“五贤”的文人情怀继续传承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