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手工零添加新鲜现做月饼(30多年坚持做手工月饼)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智芳 通讯员 蔡臻 实习生 洪美华

他,32年来坚持手工制作月饼,只为宁乡人在中秋时节能吃到熟悉的味道。他,为了不损多年老品牌,从原材料到制作工艺都精益求精只为传承老一辈那份独有的匠心。9月14日,我们一起走近“工商联月饼”负责人李名军,听听他和“团圆味道”的故事。

学食品专业

做月饼一做就是32年

初秋的清晨稍许有些凉意,但位于长沙宁乡白龙路上的这家花明食品厂内早已热气腾腾。和面、揉面、配馅、包馅料、按压成型……加工厂里,李名军和工人们在传统的流水线上配合得默契十足,这是大伙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

“农历6月底就开始做月饼,做到农历8月14就不做了。”李名军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月饼不愁销量,每天要货的人太多了,供不应求。在他看来,做月饼是良心活。不管再忙,他都要亲自去批发市场选购食材,他认为,工商联月饼能走到今天,最重要的一点是诚信,讲究品质,而这些,必须要从选购原材料起就认真把关。

“我们做的是传统月饼,用的传统配方。老同志根据工艺加减的口味,适合湖南人吃。”李名军口中的“老同志”,其实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早创办“工商联月饼”的那批人,而他自己跟“工商联月饼”的渊源也要追溯到那个时期。

李名军从小就想做食品,在职业学校学的也是食品专业。1988年,宁乡工商联食品加工厂招人,他就来了。“当时我们的月饼就叫‘工商联月饼’,老百姓习惯了,就一直叫‘工商联月饼’。”1984年,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社会食品制造业能工巧匠、商业精英合伙组建了宁乡县工商联合企业公司食品加工厂。建厂之初,主要生产刀豆花、紫苏梅、冰姜、潮糕及玫瑰瓜子等传统产品。1985年中秋节前,该厂生产出了现在盛极宁乡的地方品牌“工商联月饼”。由于时代变迁,从前的宁乡县工商联合企业公司食品加工厂更名为现在的宁乡花明食品厂,而李名军成了为数不多仍坚守在这里的老员工。

纯手工零添加新鲜现做月饼(30多年坚持做手工月饼)(1)

坚持手工制作

保留最正宗的味道

“‘工商联月饼’是宁乡的一块地方品牌,坚持做好它,把传统手艺传承下去,是我们的义务。”做了32年月饼的李名军说,传统手工月饼用料十分讲究,要先将猪油、白糖、芝麻、乔饼、桂花、胡椒、葱等十余种馅料混合,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将生面粉放入特制的容器里蒸熟,加入油和鸡蛋,再经老师傅用手揉搓,做成月饼的饼皮。

“把饼皮做匀称,皮薄又酥,这就看大师傅‘揉’面的功夫。”李名军介绍说,面揉得越久越透,饼皮就越酥。面揉好后,将其掐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团状,再用手压成饼状,然后放入做好的馅料,再用木槌蘸上面粉,将包好馅的饼团捶成大小厚薄均匀的形状,再在表层扎上透气孔,一个极具传统特色的月饼就初步成型了。

为了保证供应,每年中秋前夕,李名军和他的团队都要加班加点熬夜赶工,还往往供不应求。曾有人给李名军提议改用机器生产提高效率,但李名军却坚持手工制作,在他看来,机器永远代替不了手掌的温度,经传统手法制作出来的月饼才是最正宗的宁乡味道。

“必须保证最优良的品质。虽然手工做出来大小、形状可能不那么规则,但是口味肯定还是跟以前一样的地道。”每天早上8点,工商联月饼的售卖点里早已排起了长龙,一些已搬离本地的老宁乡人每年中秋节前还是会特地赶回来,购买这里的月饼。

“我住在长沙贺龙体育馆那一边,是特意坐车过来买月饼,中秋节就一定要吃‘工商联月饼’。”刘阿姨告诉记者,她每年中秋总会买十几斤工商联月饼,给家人品尝,因为这里的月饼是儿时的味道,承载着对这座城市的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