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最著名的一句话(林良的最精之作)

林良最著名的一句话(林良的最精之作)(1)

《秋树聚禽图》

林良最著名的一句话(林良的最精之作)(2)

《松鹤图》

林良最著名的一句话(林良的最精之作)(3)

《灌木集禽图》局部

博物馆寻珍录

在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容庚留下的手稿中,曾涉及到一个名叫“林良”的人。他想为林良写一部评传,但直到去世,也只停留在搜集资料的阶段。

这位林良,是明代广东南海籍的大画家。容庚曾经收藏了他的一幅画,后来捐给了广州艺术博物院。这幅画,在林良所有的传世作品中,被认为是最精之一,它叫做《秋树聚禽图》。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李偲毓

用心之作 从宫廷流出

“我曾在南京博物院的馆庆大展中看过他们馆藏的四件林良作品,但都比不上这件《秋树聚禽图》,”艺博院宣教工作委员会主任、副研究馆员王坚对记者说,“不光是画作精美程度比不上,绢也比不上。”

王坚说,虽然经历数百年的时间,《秋树聚禽图》的绢仍然是细腻、温润的。对比同时期的其他许多画作,差别很明显。这应当是当时的宫廷用绢,与寻常的民品不一样。可以推测,这是林良极为用心创作的一件作品。

画作上钤有两方特别的收藏印章,分别是“司礼太监”和“太监王诜置收书画流传”,说明该画是王诜所收。明代宦官体制分十二监,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门。司礼监是二十四衙门之首。它在明初权力并不大,主要是“掌冠婚丧祭礼仪、制帛与御前勘合、赏赐笔墨书画,并长随当差内使等人出门马牌等事,及督光禄司供应诸筵宴之事”,但到了中后期,由于皇帝怠政厌政等原因,皇帝经常让司礼监代帝批红。司礼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央决策,在明朝政治、经济、军事、司法诸方面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著名宦官王振、刘瑾、冯保等皆曾任司礼监之主管,也即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曾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王诜身居司礼监,可以推测身份比较重要。

这件作品是什么时间从明宫廷中流出的,并不能确定,但至少在晚明时就流落民间。其上款识较多,“剡溪世家”“戴氏家藏子孙永保之”“中天鉴赏”这三枚鉴藏章的主人待考。目前所能知道的是曾被著名书画家、鉴藏家董其昌收藏或鉴赏过,钤有其“玄赏斋书画印”。又据“铁岭郑氏文燮号小舫珍藏唐宋元明名人书画之印”,可知清代其为郑文燮收藏。近代,它成了大收藏家刘体智的藏品。

见证两位大收藏家的知交

1948年,刘体智将该画赠送给好友容庚。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副秘书长林锐在《信札中的刘体智与容庚》一文中记述,容、刘二人的交往,始于1931年。此后两人的交往由编纂刘氏藏品图录、藏品研究、资料交换而渐及其他方面,并成为知交,相交近三十年。

林锐指出,刘体智赠送容庚的这批书画,包括张锦芳《临汉周憬碑册》、熊方受《行书七言联》、招子庸《芦蟹图轴》、汤贻汾《秋林琴韵图书画合璧卷》、王时敏《隶书五言联》、厉鹗《游仙诗册》、戴熙《松竹山庄图卷》等。《秋树聚禽图》是其中最精彩的作品。这对于自言“喜收乡人之作”的容庚而言,无疑是一件难得的馈赠,毕竟“林良的画作,热心乡邦文献的容先生曾‘求之十年未能得’”。

《秋树聚禽图》又名《枫竹慈乌图》《秋树鸟雀图》,宽 77厘米,高度超过1.5米。林锐记述,在收到之后,容先生仔细研究,认为此画“以水墨为主而略施淡青淡赭,树干点苔用重墨而加点石绿于其上,乌身之外染以淡青,以状暮色苍茫之景”“其用笔之刚劲,用墨之深厚,尚有宋人法度,吾粤画家得见真迹者,必当以良为巨擘焉”,评价非常高。

在容庚先生丰富的收藏中,《秋树聚禽图》无疑是精中之精,是他十分珍视的藏品。但他最后仍将之无私捐给了国家,以让更多的人们得以一睹这件优美的作品,这是广州的幸运。连同它在内,容庚共有1083件(套)书画作品捐出。

他为明代写意花鸟开辟了新路

林良生卒年曾长期不明,近年学者们经过努力,将之定为约为1426~1493年前后,字以善。他以花鸟画名重一时,是广东地区出现的第一位具有全国声誉的画家。研究者评价,他工、写俱能,善画花果、翎毛,着色简淡;其水墨禽鸟独树一帜,源自宋代院体而吸取南宋山水放纵简劲之风,兼容草书气格,墨气淋漓,黑白变化多端,野逸而天趣十足,为明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精研明清书画的著名学者朱万章指出,林良一直供奉内廷,对广东画坛的影响并不大,但在花鸟画的发展史上,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花鸟,介于‘写形’与‘写意’之间,而以写意为工,开创了明代水墨写意花鸟之先河”。画史称林良“画着色花果翎毛,极其精巧,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兔雁嚎哆容与之态,颇见清远”,又说他“运笔遒上,有类草书,能令观者动色”。他的传世画作,大多以水墨花鸟为主。传其艺者除其子林郊外,还有余姚邵节、常熟瞿呆、江宁殷善等,清代扬州画派的李鱓也宗法林良。

王坚说,林良与稍晚的另一宫廷花鸟画巨擘吕纪并称“南林北吕”,时有“林良吕纪,天下无比”之誉。据记载,在未成名之前,“凡纪所作,多假书良名”,可见林良画名之盛。不过后来吕纪画名渐显,也就不用这样做了。

林良曾任锦衣卫,为武职。但这并不一定代表他一定要像影视作品中那样动刀动枪,近身搏杀。有些学者推测可能他的画艺对“画影图形”之类的公务事宜很有用。王坚说,从这件作品的用笔来看,非常有力、利索,如竹枝,在极细小的部分仍蕴含着弹性,给人以绵绵不绝的张力之感。画面带有淡彩写意的轻灵,又有点浙派的严谨用笔,体现出精谨的宫廷画特色。可见林良“内功”相当深厚,笔力非一日之功。

有专家曾专程寻访林良在南海“扶南堡”的生活遗迹。道光版《南海县志》记载:“扶南堡,村二十九,大镇、西夏、庄边、钟边、寺前、曹边、伯和、点头、蓝天、塱头、良豪、石桥头、梁边、白坭墈、南岸、谢边、西滘、占村、罗田、新村、东村、铺前、奇槎、横滘、上村、凤池、铁村、水头、上塱头。”它们分布在今日的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管辖范围内,大部分地名至今依然沿用,例如奇槎、谢边、铺前等,但有关林良的故迹,却无人知晓。王坚说,林良之子林郊,也曾“授锦衣卫镇抚,直武英殿”。看来,这是一个因画艺而“北漂”成功的家庭。他们的后人,应该就在北京定居,代代生活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